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醫學航母揚帆遠航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0日 1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全軍醫院的排頭兵,解放軍總醫院在研究型醫院戰略的指引下,始終立足國家重大需求,緊盯生命科學前沿,主動適應現代醫學科技革命的需要,通過大力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勇攀醫學科技高峰。

  自2004年提出創建“研究型醫院”的構想以來,這個典型的診療型醫院如今成為創建研究型醫院的領頭羊: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全軍醫學重點實驗室,27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研究所;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1項,省部級二等以上成果獎勵105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824項,國際國內專利135項;門診量、收容量、手術量等核心指標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每年5百餘萬軍內外患者在這裡得到醫治。

  碩果纍纍的實踐,給了我們生動的詮釋,醫學航母由此啟航,解放軍總醫院展現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風範:著力打造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高危疑難病症的診治基地、高新技術的研發基地、高複雜戰創傷救治基地、高級幹部的保健基地、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和高速快捷的情報信息基地。

  政委阮炳黎説,面對世界醫學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國家醫改的深入推進,作為全國醫療衛生戰線的排頭兵,解放軍總醫院堅持以科技創新持續提升臨床診治水平,加快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應用,通過管理創新降低運行成本,做到讓利於民,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創新技術:“中國原創”引領醫學科技發展

  2010年初夏,解放軍總醫院外科大樓17層學術大廳。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機器人纖細的機械手臂緩緩進入一顆跳動的心臟。它們優雅地飛針走線,為一名患者修復有先天缺陷的心臟。

  無需打開胸腔,只要一個1厘米的切口,機器人就可以進入體內完成手術--機器人手術系統代表著世界心臟微創手術的發展方向。短短幾分鐘,困擾病人數十年的心臟疾患徹底治愈。掌聲響起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心臟外科專家們站起來,向中國同行致敬。

  操控機器人的高長青是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外科主任。自2007年首次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引進中國起,解放軍總醫院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機器人心臟手術團隊,在高長青的帶領下,該團隊不斷開拓創新,不僅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也革新了傳統治療理念,並建立起一整套機器人微創手術的標準、流程與規範,為機器人心臟手術的普及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截至目前,已完成24個病種、500多例微創心臟手術,病種數量為世界之最,並在國際上首創了全機器人心臟不停跳下房間隔缺損修補、心臟不停跳下房間隔缺損修補+三尖瓣成形、心臟不停跳下右房腫瘤切除、全機器人部分肺靜脈畸形引流矯正等數種微創心臟手術。今年年初,該院正式成為國家衛生部“機器人心臟手術培訓基地”、“全軍機器人外科培訓基地”、“國際達芬奇機器人外科培訓基地”,負責對機器人實施心臟手術技術相關專業人員培訓工作。此前,已為新加坡、巴西、日本,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機器人心臟外科團隊開展了培訓。

  質量內涵建設,要求醫生不僅“低頭拉車”而且“抬頭看路”。短短幾年,高長青從一名普通外科醫生,成長為國際同行眼中的“機器人心臟手術之王”;而他的科室也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心血管外科中心。這一切源於精到的眼光和創新的魄力。

  高長青和他的團隊取得的成功,僅僅是解放軍總醫院診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一個縮影。在該院,7位院士組成的科研第一梯隊,攻堅克難,開創了共和國乃至世界醫學史上的諸多第一。既是院士也是戰士,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標桿的意義,並將創新打造成解放軍總醫院的精神內核,引領後來人披荊斬棘,奮然前行。7位院士共獲得國家、軍隊級各類成果獎120余項。

  “軍隊全面領先、國內整體一流、世界先進行列”,這是該院在創建研究型醫院過程中確立的發展目標,始終堅持以特色取勝、靠質量取勝,瞄準世界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和臨床實踐,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

  52歲的魏先生體檢時,發現右腎中上部有一個直徑3.8厘米的腫瘤,穿刺後病理結果提示右腎透明細胞癌。多家大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會診後,認為他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外科已無能為力。介入超聲科主任梁萍教授和于曉玲教授為患者實施了消融腎臟腫瘤手術。消融時間僅用15分鐘,患者的腎臟腫瘤即一次性完全滅活,肝腎功能沒有受到影響。截至目前,患者已無瘤生存3年6個月。

  讓患者起回生的,是被稱為是“中國原創”的腫瘤介入治療技術。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全國介入超聲醫學學術大會上,梁萍教授表示,目前超聲引導下植入式微波消融治療腫瘤技術,已經成為繼外科手術、內科藥物外的一類新興治療方法,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和推崇,代表著當今國內外超聲介入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
 
  政治部主任王志雷指出,在創新技術上“拔得頭籌”,與研究型人才、研究型科室的培養、引導密不可分。“引進一棵樹、育成一片林”、“只要能唱戲,就給搭臺子”、“能唱什麼戲,就搭什麼臺”已經成為醫院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的基本原則。

  今年7月,備受解放軍總醫院上下關注的“首屆優秀臨床醫師評選”揭曉,經過科室黨支部推薦、專家考評、臨床部黨委審核、全院投票和網上公示、院常委會審定等程序,47位業務素質過硬、重視醫療安全、患者信賴的臨床醫師脫穎而出,受到表彰。

  據悉,這次評選特別對候選對象的業務發展前景和運用新技術的能力進行了重點考察,目的就是要在評選過程中發現新秀、發現人才,找準學科發展的突破方向,為實施“四百工程”進行嘗試和探索。

  “百位名醫、百名新秀、百項優勢、百病妙訣”,這個簡稱為“四百”的工程,就是該院建設“軍隊全面領先、國內整體一流、世界先進行列”現代化醫院的有力支撐。通過實施此項工程,該院診療技術不斷創新,支撐創新的學科人才建設推向了一個嶄新階段。

  5年來,該院新增院士2人,總後科技金星1人,銀星、新星19人;先後有20人次獲求是獎、何梁何利獎、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等重大獎項,腎臟病科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92人次擔任全國專業學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34人擔任全軍第九屆醫學科委會常委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居全軍之首。

  醫療領域的研究,綜合性、複雜性都極強。每一項科研創舉,都更需要有組織的科學鏖戰。單打獨鬥式的研究已經很難解決日益複雜醫學問題了。由醫療一線的名家挂帥,組成一個個科研團隊,瞄準科研難題進行“集群式攻關”。

  副院長高長青表示,只有堅持以課題為牽引,樹立起“個體研究”向“團隊攻關”轉變的意識,組織基礎與臨床結合、醫工結合、醫藥結合的綜合性攻關團隊,集智攻關,才能有效促進高層次的科研成果的産生。曾圓滿完成“973”項目研究任務,獲得多項國家科技獎勵的“衰老相關基礎研究”團隊,就是由臨床、基礎研究、專職技術操作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成員組成。

  以腎臟病科為例,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的帶領下,一個僅有6名醫生、12張病床的默默無聞小科,發展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全軍腎臟病研究所、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十一五”以來,該院建成了創傷、腎臟病、腫瘤等一批國家、軍隊重點建設研究平臺;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1項,省部級二等以上成果獎勵105項,取得了國內、國際論文總數和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3項指標連續3年位居全國醫院之首的好成績;形成了在耳聾、老年醫學、骨組織和關節疾病等13大專業領域研究和治療優勢。

熱詞:

  • 解放軍總醫院
  • 醫學航母
  •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