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空軍某部一位飛行員突發急性主動脈夾層,被緊急送到解放軍總醫院。面對這種發病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25%的凶險疾病,該院迅即啟動危急重症救治預案,經過精心治療,終於使患者轉危為安。4月上旬,這位飛行員已恢復健康重返工作崗位。該院醫務部主任高長青介紹説:“成功救治此類高風險重症病人,得益於醫院在標準化建設中形成的診療規範。”
去年初,為提高醫院發展質量,該院把“標準化”確定為推進醫院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參照國際醫院評審標準,推行以全病種臨床路徑為核心的規範醫療,運用信息化平臺全程監控醫療流程,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他們制訂《醫療質量與安全標準》,建立了323項醫療規範標準和1306個單病種臨床路徑方案。普外科主任陳凜介紹,以前普通的外科手術僅術前準備就要一週,現在按臨床路徑的表單操作,治療過程規範緊湊,患者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
“標準化建設,歸根結底就是要夯實基礎醫護質量,提升為患者服務的水平。” 院長李書章告訴記者,面對日均1.2萬人的就診量,他們在門診服務上獨闢蹊徑,高標準推出一系列利軍便民舉措:在全國率先實施365無假日門診,天天都有專家出診;借助銀行信息網絡開通銀醫“一卡通”,患者憑本人銀行卡能夠預約或自助掛號,根據信息提示在指定時間、地點就診,通過自助打印機查詢化驗結果,免除了來回奔波、排隊等候之苦。
去年,該院患者問卷調查滿意度達到97.47%,在中國公立醫院社會貢獻度綜合評估中名列榜首,連續第7次被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特約記者王繼榮、通訊員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