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展現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光輝歷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日報刊登整版文章介紹《李鵬論宏觀經濟》(圖片來自:人民日報截圖)

 近期出版的《李鵬論宏觀經濟》,收入了李鵬同志1984年至2006年間,關於全國經濟工作的報告、講話、談話、文章、函電、答記者問等277篇,約120萬字,其中近半數文稿是首次公開發表。書中所收文稿,集中反映了李鵬同志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期間,參與中央決策和處理重要經濟事務的過程,體現了李鵬同志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制定國家經濟政策和主要宏觀調控措施、推進全國人大經濟立法和監督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思考,記錄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歷史進程。

  李鵬同志一直堅持寫日記和工作筆記,保存下了完整的資料。對於以他個人名義發表的文章,他一貫是親自動筆和仔細修改完善;有關李鵬同志的報道,也都經他審閱。我們以日記記載為主線,從檔案文件、各地方各部門提供文件和公開發表文章中,收集整理了李鵬同志有關宏觀經濟的原始文稿,並作了必要的註釋和文字訂正。李鵬同志確定了收錄篇目並逐篇審定了全部文稿。

  文稿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一是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報告等重要文獻,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書中收入了有關宏觀經濟的部分內容。

  二是總結經驗的文稿,特別是李鵬同志從黨和國家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後,出版日記體著作時所作的總結性文章,精闢概括了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寶貴經驗。建議讀者重點閱讀。

  三是反映宏觀調控中經歷的重大事件的文稿。這些事件都有一個發生、發展、處理和總結的全過程,從中可以取得規律性的認識。

  四是有關考察、調研經濟工作的文稿。這些文稿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農業水利的發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等。閱讀這些文稿,可以看到他的工作思路、掌握政策的尺度、採取的措施和堅定完成任務的決心。

  李鵬同志十分重視調查研究,早在1983年就要求幹部“多學習,少應酬;察實情,辦實事;重質量,講效率;顧大局,守紀律”,並身體力行。在制定“八五”、“九五”計劃和十年規劃時,他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建議,對今後制定計劃規劃仍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後,狠抓缺電這個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不放,一年親自抓四次,一連抓了三個重要戰役。以後每年都關心電力建設安排,關注是否做到適當超前。建設三峽工程時,他親自擔任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每年都去工地和庫區考察,一共去了十九次,直到工程全部建成。他先後十五次前往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考察指導工作,解決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當發生重大災害時,如特大洪水、森林大火、重大空難事故等,他都親臨一線,實地處理。

  五是有關經濟立法、執法、監督的文稿。李鵬同志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後,從政府崗位轉到立法監督、依法治國的崗位。他在任內全力以赴抓立法,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體系做了大量工作。文稿反映了九屆全國人大堅持法制、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閱讀《李鵬論宏觀經濟》,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一、兩篇文稿為全書綱要

  《中國將長期保持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這是1996年10月28日李鵬同志在參加國家行政學院落成暨開學典禮後的授課講稿,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方針政策。本書最後一篇《關於經濟工作的若干思考與體會》,是李鵬同志為《市場與調控李鵬經濟日記》一書所作前言的主要部分,集中反映了李鵬同志關於經濟工作的思考與體會,是全書的高度總結概括。

  二、制定大政方針,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

  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相對不足、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人均經濟指標處於國際較低水平,雖然經濟總量顯著提升,綜合國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仍屬於發展中國家,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李鵬同志在處理經濟事務時,強調要努力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大體平衡,切實搞好經濟總量的控制。要實現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繼續把加強農業放在重要地位,必須進一步控制基本建設規模,必須嚴格控制各項財政支出和貨幣發行量,努力做到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基本平衡。

  李鵬同志指出,要有結構合理的、有效益的可持續的速度,不要盲目追求過高增長速度,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都不要急於求成。他説:“不要再追求過高速度,不要有水分的速度,而要實實在在的速度,關鍵是要合理調整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三、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李鵬同志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對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以公有制為主體,就是使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在國民經濟的總量上應佔多數。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就是國家要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主要是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金融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也應掌握在國家手中。各類合資、合作、股份制企業中,國有投資和集體投資部分也是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形式。

  李鵬同志同時還強調,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水平比較低下,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參與經濟建設,所以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於吸收民間資本、提供就業機會、發展第三産業、滿足市場需求。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四、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帶領全國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李鵬同志認為,我國的分配製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應該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地區應該幫助欠發達地區,逐步縮小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差距,先富起來的人應該回報社會,幫助和帶動未富群眾也富起來,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關於發展中西部地區經濟、縮小地區間的差距,李鵬同志提出了以下具體措施:開發中西部地區資源;建設與資源條件相適應的基礎産業、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和水利;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相應的加工工業,以及其他和資源有關的加工工業;調整資源性産品價格;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區;在中西部多安排一些採用國外優惠貸款的項目;鼓勵東部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區。

  對於解決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李鵬同志提出:“要靠提高勞動人民的工資收入,限制國有企業高管層的收入與職工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及開徵其他一些新的稅種等方法來加以調節。”

  李鵬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強調要下大力氣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的溫飽問題,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脫貧致富。

  李鵬同志十分關心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冷暖,要求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分流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得更穩妥一些。他指出,國企改革涉及千百萬下崗職工的切身利益,他們為我們的國家作出過重要貢獻,在改革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職工和社會的承受能力,千方百計保障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這樣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要在落實下崗職工和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前提下,用剩下的力量辦其他事情。

  五、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始終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李鵬同志在經濟工作中始終強調,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宏觀調控是保持經濟正常發展的重要手段,發達國家也有宏觀調控,只不過是調控的方法、力度、手段和名稱有所不同。

  李鵬同志還指出,搞宏觀調控,必須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宏觀調控不等於計劃,計劃只是調控的一種手段。發展市場經濟,不是不要計劃,而是要改革計劃體制,改進計劃工作。要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市場,建立強有力的市場調控體系,更多地運用經濟杠桿來引導和調控市場的健康發展。

  六、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避免大起大落

  李鵬同志在談到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時強調,發展是目標,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穩定是改革和發展順利進行的條件。沒有穩定,改革和發展都做不成,只有同時進行改革和推動發展,才能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出臺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措施時,必須考慮到國家、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取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引起社會大的震蕩。改革、發展、穩定是辯證的統一,必須妥善處理三者間的關係。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但改革步子太快了也不行。經濟發展也是這樣,太快了不行,太慢了也會引發出一大堆問題。只要始終堅持這一基本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大的波動。

  七、用宏觀調控手段治理通脹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運行中出現過多次嚴重通脹和通貨緊縮,通過逐漸成熟的宏觀調控手段,取得了實現“高增長、低通脹”的效果。

  下面簡要摘錄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宏觀調控的過程。

  1992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發展出現了過熱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信貸發行和貨幣投放都比較大;二是固定資産投資高速增長,引起鋼材等生産資料價格上漲,交通運輸和能源趨於緊張;三是企業經濟效益仍然偏低,産成品資金佔用回升,企業虧損增加,流動資金週轉減慢。

  李鵬同志敏銳地看出了問題,他在1992年7月21日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生活中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重視和解決這些問題,有利於保護和發揮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保持和發展目前經濟增長的好勢頭。”

  針對上述過熱現象,他提出了明確的措施:“下半年貨幣要適當緊一些,人民銀行先按第三季度新增貸款八百億元的總規模進行調控,各地區、各銀行都不要突破。在控制貨幣總量的同時,要進一步調整資金投向,搞活資金存量,加快資金週轉,發揮現有資金的潛力。對邊生産、邊積壓、邊虧損的企業,對囤積緊缺原材料及外匯額度的單位,銀行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實行合理的調控。”

  他還強調要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投資總量應控制在國力所能支持的範圍內。”

  1992年9月14日,李鵬同志在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提出:“前幾個月我們分析經濟形勢時指出的、我們擔心的那些問題,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峻。國務院作為中央主管經濟的部門,對這些問題不能熟視無睹。”“今年貨幣發行總的目標,還是要按八百億元控制,貨幣發行一定要控制住。”“基本建設問題是造成目前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速度偏高、進口偏多、外匯下降,都是基本建設拉動的。”“有效益的速度首先是從基本建設抓起,投入産出效益是高的,整個效益才能上來。”“進口一定要控制,關鍵是用什麼方法。利用關稅是一種方法,但目前行政手段也不可避免。”

  十四大閉幕後,黨中央、國務院在1992年10月20日專門向各省市自治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各部委負責同志、軍隊及其他方面負責同志,毫無保留地把當前經濟情況交了底。要求大家正確認識和解決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把十四大精神貫徹落實得更好。

  1993年4月1日,李鵬同志在經濟情況通報會上明確提出了“防止經濟過熱的七點意見”。他指出:“去年我們已經達到百分之十二點八的高速增長。就全國來看,由於‘瓶頸'制約加劇,爭取比這更高的速度是困難的,長期保持這樣的速度也是不容易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九也是很不低的速度啊!速度究竟能夠達到多高,除了看資源能否支持外,還要看是否有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如果産品有銷路,有效益,應該鼓勵生産;如果盲目追求産值和速度,産品生産出來,積壓在倉庫裏,這樣的生産就不能提倡。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尊重市場規律,靠行政命令下指標、壓産值,即使一時生産上去了,如果沒有效益又佔壓資金,到頭來反而影響正常的生産發展,欲速則不達。”

  他明確指出:“按目前這樣的投資增長速度發展下去,國力是難以支持的。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幾次出現大的起伏,都同固定資産投資膨脹有直接關係。現在中央提出重視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是從積極方面考慮的。主要措施是適當控制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避免再次出現投資膨脹。”

  關於控制集資規模,制止亂集資,李鵬同志要求:“第一,企業向社會集資,發行債券,必須嚴格執行規定,中央企業債券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計委負責審批,地方企業債券、地方投資公司債券由省級或計劃單列市政府負責審批,只有確實具有償還能力的企業才能發債券;第二,企業債券的利率不能高於國庫券利率;第三,在國庫券沒有售完之前,企業債券不得發行;第四,對各省、區、市下達企業債券的控制指標,不得突破;第五,嚴格禁止各銀行搞‘儲蓄大戰',任意提高利率。”

  李鵬同志強調,要把好貨幣發行和信貸規模的閘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控制貨幣投放規模,把住計劃外集資或用拆借資金搞固定資産投資的口子,嚴禁銀行利用各種手段和形式直接或變相參與投資。

  1993年4月25日至8月,李鵬同志因病住院治療,在病中仍然牽掛著治理通貨膨脹的大局。6月23日,他閱讀了江澤民同志主持擬定的關於改善經濟狀況的十六條措施並表示完全贊同。這“十六條”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贊同。經過全黨的共同努力,這次宏觀調控取得了實現經濟發展 “軟著陸”的成果。

  八、改革不能生搬硬套外國的理論和經驗

  李鵬同志強調,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得當,應當通過實踐來檢驗,而不是看是否合乎某種模式。檢驗的標準主要是看能否促進生産力的發展,能否增強綜合國力,能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檢驗標準也不能以某個學派的理論為依據。世界上有很多經濟學派,經濟機制轉換有很多主張。各國採取什麼措施,要根據各自國家的情況來決定。

  李鵬同志認為,如同經濟建設有規劃一樣,改革也要有規劃,而且要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步。要探索改革的路子,總結經驗,要有一個改革的大體設想,要避免過去改革中的隨意性。

  九、堅持貫徹對外開放政策,吸收國外一切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

  李鵬同志指出,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是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目的是利用國外的資源和資金,彌補國內資源和建設資金的相對不足。

  李鵬同志強調,要發揮我國具有大批勞動力和科技人才的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要特別重視把自主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商品推向國際市場。要進一步減少資源型産品的出口,中國資源相對不足,要養活十二億人口,搞資源出口不行。增加出口要靠勞動密集型産品和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增加産品的技術含量,這是我國的努力方向。

  李鵬同志還強調,要在立足自己的基礎上,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他説:“我們不能像有些國家和地區那樣,原材料主要靠進口,加工後再出口。我們不能走這條路。一個吃,一個穿,特別是吃的,中國人口這麼多,國際市場供應也有限,必須依靠自己為主解決。”

  關於提高利用外資工作水平,李鵬同志提出,要加強對利用外資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發揮各自利用外資的優勢,同時要維護中央政策的統一;吸引外資不能單純靠優惠政策,要靠我們在人才、市場、資源和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防止利用外資工作出現大的波動;要完善産業政策,合理引導外資投向;要堅持互惠互利。

  他説:“一方面要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得到應有的利益。我們的得益是多方面的,比如稅收、增加就業、提高産品檔次和競爭力、改善我們的管理、扭虧增盈等。無論從哪方面講,我們應該得到的還要得到,這才算是互惠互利。”“要注意對外商的優惠要嚴格依法進行,不能外商要什麼就給什麼優惠。”

  他強調,在利用外資工作中要防止國有資産流失,要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産業、支柱産業中的骨幹企業保持控股權,要考慮我國的還債能力和外匯平衡,要堅決維護三資企業中方職工的合法權益。

  十、開發浦東、開放浦東的實踐

  1990年初中央決定開發和開放浦東。國務院派姚依林同志去上海調研和研究具體政策。4月18日李鵬同志在上海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宣佈開發和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某些政策。從1990年到1997年,李鵬同志親自組織落實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政策措施:1991年3月,確定全國股市只在上海、深圳試點;1992年,國務院討論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以浦東開發和開放為龍頭,三峽工程建設為契機,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1993年4月在上海考察時,提出要經過十年的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1994年5月考察上海,提出上海要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肯定上海大力發展第三産業,調整提高第二産業的“三、二、一”方針和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舊城改造的路子;1995年再次考察上海,明確中央對浦東的基本政策不變,對浦東實行分稅制後增加的上繳部分,國家以建設基金的形式返還上海使用;1996年11月,主持討論成立上海組合港,提出上海要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併為上海華虹微電子公司奠基;1997年4月,確定成立上海組合港和開通長江航道第一期工程。

  從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在實踐中央重大決策時,李鵬同志是如何精心策劃,鍥而不捨地工作的。本書選用了三篇李鵬同志在不同時期有關浦東開發開放的文稿,讀者可歸集在一起閱讀。

  十一、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要把加強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

  李鵬同志認為,我國農村將長期實行家庭聯産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要制定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形式把它鞏固下來,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要建立健全各種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逐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支持和鼓勵農民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收入增長比較緩慢是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減輕農民負擔。

  十二、建立“米袋子”“菜籃子”省市長負責制

  李鵬同志指出,經濟工作仍然要抓好吃飯和建設兩件大事,並且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吃飯問題也就是要關心和改善人民生活,這是各級政府必須抓好的大事。在目前我國城市大多數人民群眾收入水平較低,食品支出佔生活消費品支出比較高的情況下,糧油肉菜等主要食品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水平。解決好“菜籃子”和糧棉油的生産供應問題事關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1988年5月11日,他在西安召開了全國十城市蔬菜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1990年7月9日,他在全國大城市副食品工作會議上講話;1994年1月27日,召開了全國“菜籃子”和糧油工作會議。

  1994年3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李鵬同志明確提出,今後各省區市的糧油供應,要實行省長(自治區主席、直轄市市長)負責制,由各省區市自求平衡;各大中城市的副食品供應,要實行市長負責制,列入市長崗位目標責任制,每年都要考核,並將考核結果向市人代會和全市人民報告,接受群眾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核定各省區市糧食産量、調入調出量和進出口量的指標,實行指標管理責任制。

  十三、從整體上搞好國有企業,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李鵬同志認為,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要處理好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國家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企業則應該把重點放在增強自身活力上。搞活企業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企業管理、依靠技術進步。

  李鵬同志指出,搞好企業,要有一個好的機制,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有科學的管理,依靠科技進步,要遵守市場規律,産品要符合市場需求。關鍵是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建設得好不好的關鍵是在思想上能否真正樹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

  李鵬同志強調,發展企業集團,可以加快企業改組,有利於調整産品結構、開發新技術和新産品,有利於生産要素的合理組合,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

  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面向市場。他提出,必須更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放手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産者和經營者。

  李鵬同志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和挑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顯得更為迫切。

  搞好企業,既要簡政放權,又要加強監督。對企業的監督,不僅是資産的監督,還要有對企業領導人的監督。他特別指出:“企業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政府什麼也不管它,那不行。現在發生的那麼多案件證明,有的企業領導人腐化起來比政府工作人員還厲害得多。他們手中既有權,也有錢,必須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

  李鵬同志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是國家主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既要發揮廠長和經理的積極性,也要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廣大職工是改革的動力,凡關係到改革的大事必須充分和職工商量,走群眾路線,得到群眾的理解、擁護和支持。

  十四、改革財稅體制,提高“兩個比重”,努力做到財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李鵬同志指出,財稅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至關重要。財稅改革的核心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處理好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分配關係,為市場發育和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改進和加強宏觀調控。

  早在1988年,李鵬同志就提出要提高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中央財政收入佔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他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統一的政策要有經濟實力作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統一就是空話。要使我們的國家統一富強,中央政府沒有權威不行。但國家如果沒有相當集中的經濟實力作基礎,就沒有這個權威。因此,從長遠看,必須加大中央財政佔整個財政的比重。”

  李鵬同志強調要樹立預算觀念,他説:“從中央到地方都要樹立預算觀念,不能使各級預算成為橡皮筋預算。今後,誰也不能在預算定了之後,想加錢就加錢,想開支就開支。有什麼問題,定預算之前都要考慮好,把它納入預算,預算經過立法機關批准,都要按預算辦事,不能在執行中再隨便增加新的項目,出臺新的措施。”

  李鵬同志同時還要求:“各級首長不要個人批條子。要告訴大家,今後都按預算辦事,有什麼問題記下來,納入預算,該辦的就辦。現在是腿勤的、嘴快的、手長的人佔便宜,老實人吃虧。我們中央的各個部,包括國家計委、財政部,都不要留自己的小錢,因為你有這個小錢,人家就找你。部門首長和地方首長都要改變自己亂批條子的作風,實行嚴格的紀律。”

  李鵬同志十分支持分稅制改革,他在1990年8月24日的總理辦公會議上説:“我同意搞分稅制,搞了分稅制,中央才能夠適當集中財力。現在實行的這種包乾制,收入增長的部分,中央拿到的很少,這樣,中央財政收入的比例就會逐年下降。其結果,從當前來看,國家不能集中力量幹一些大事情;從長遠看,會影響上層建築,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為下一屆政府,為下下屆政府,為我國二十一世紀建立一個良好的、合理的制度。”

  同時,他主張實行分稅制要有一個過程,他説:“實行分稅制要不要有一個過程?我主張有一個過程,因為這件事牽涉面太大,沒有一個過程,會影響生産,影響經濟的穩定。在這上面,平緩過渡可能比較好,只是時間稍長一些。我們三十個省、區、市,各省、區、市的情況不同,方針定下來後,允許各地想一想,有的一時不願實行分稅制的,可以暫緩執行,但向中央要多交一點,多作一些貢獻嘛!但是,過一段時間,一定要把這種制度建立起來。”

  十五、金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證券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

  李鵬同志強調,金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通過利率等杠桿調整産業結構、引導資金流向、控制通貨膨脹,國家要分地區、分季節地進行總量調控,要把好貨幣發行和信貸規模這兩道閘門,努力做到信貸收支的基本平衡。

  他還指出,商業銀行是企業,應該按政企分開的原則,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即使是地方性銀行,地方政府也不能干預銀行的正常經營活動,不能強迫銀行貸款。地方性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必須接受中央銀行的調控和監管,嚴格按照有關金融法規行事。

  李鵬同志強調指出,金融保險業對外開放要十分慎重,要警惕和防範國際金融風險,對於世界經濟波動的衝擊要有防範措施。他説:“金融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能太快,我們有幾道防線,不能輕易放棄,像金融市場的開放,人民幣的完全自由兌換,都是必須十分慎重的。當然,中國的經濟進一步強大了,金融的力量更強大了,管理手段跟上了,人才培養出來了,金融對外開放還是要擴大的,人民幣最終還是要完全自由兌換的。”

  他還要求:“各級銀行要下大力氣提高自己隊伍的素質,包括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要提倡廉潔奉公。中央對地方官員要求‘守土有責',對銀行也要求‘守金有責'。守金並不是把錢放在保險櫃裏存起來,應該用,而且要用好,支持生産和流通的發展。總之,銀行要加強內部紀律,作案人當然要承擔法律責任,但各行領導對自己的隊伍出的問題,也要承擔責任。我們銀行在全國要樹立好的形象,不能説樓蓋得越高,房子蓋得越漂亮,客戶對銀行的信任感就一定高,形象就一定好。相反,在銀行界也要發揚勤儉創業、艱苦奮鬥的傳統。銀行要以廉潔的、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出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李鵬同志十分支持證券市場的發展,1992年1月14日,他指出,我國要逐步發展證券市場,無論是發國債、企業債券還是股票,都是集資的形式。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下決心辦好證券市場試點。

  同時,他還提醒要避免大的投機性,他説:“社會主義企業不能搞投機。股票正常轉讓時賺一點錢是允許的。股價在一定幅度內有漲有落是正常的,不然就失去了股票的意義。但如果搞成一個行業,有一批人專門靠炒股票,形成一個富裕的階層,就會帶來新的社會分配不公,人民群眾是不能接受的。”

  李鵬同志強調,必須用法律規範證券市場,保障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他親自就證券法進行立法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提出制定證券法要認真總結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實踐經驗,汲取1997年從東南亞開始、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教訓,使證券法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切實可行。

  李鵬同志指出,證券市場是一個高風險市場。要加強市場監管,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監管機制,以防範風險。要加強證券市場的風險教育,提醒廣大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仲介機構和審批機關要各負其責,依法規範證券市場的發展,及時化解人為炒作等因素導致的金融風險,重視和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十六、推進全國人大的經濟立法和監督工作

  李鵬同志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期間,提出要在本屆任期內初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點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用法律法規來規範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他指出,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以法律為規範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健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經濟法制化的過程。市場經濟越發展,越需要完備的法治。

  李鵬同志不僅重視立法工作,還十分重視法律的實施工作。他説:“法律制定後,還要求切實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國人大常委會要繼續把對市場經濟法律實施的監督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各級國家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和依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處理經濟事務的能力,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李鵬同志強調要加強和規範對中央預算的審查監督,要使人大對預算的審查逐步由程序性轉變為實質性。他指出:預算監督是一件大事情,預算的審查監督,不僅是全國人大的、也是各地方人大的職責,各級人大都要加強和改善這方面的工作。對於如何做好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他提出了以下具體措施:細化預算和編制部門預算,提前編制預算,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加強對預算超收收入的監督。

  李鵬同志還積極推動全國人大開展經濟監督工作。他指出,人大要不斷改進經濟監督工作,增強監督實效,提高監督水平。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每個季度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就是對經濟工作開展經常性監督的一項重要活動。

  《李鵬論宏觀經濟》篇幅較大,為方便讀者查閱,經李鵬同志審定,在正文後提供了分類索引,將書中的文稿按主題分為十三大類,每一類篇目按發表日期排序。讀者可以按主題和發表時間查找有關文稿,再根據所附頁碼查到正文。書中的文稿,大部分在李鵬同志的《市場與調控李鵬經濟日記》、《電力要先行李鵬電力日記》、《立法與監督李鵬人大日記》、《和平 發展 合作李鵬外事日記》等日記體著作中有所提及。為方便讀者延伸閱讀,分類索引中還標注了文稿所對應的李鵬同志日記體著作的頁碼。

  《李鵬論宏觀經濟》一書的出版發行,有助於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深刻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完善的偉大征程,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增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1983年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