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1: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黨建》雜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真理總有穿越時空的力量。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明確提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重溫毛澤東同志的光輝思想,認真學習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有關文藝創作、文化工作、文化建設的重要指示,我們深切感受到文藝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責任和擔當。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之際,結合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本刊記者就“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話題訪談12位文化工作者。

  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

  ——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

  本刊記者 翁淮南 劉文韜 張少義 馮靜 黃武 陳方 胡鵬 武淳

  訪談嘉賓

  王 昆 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主演

  賀敬之 中宣部原副部長

  吳 軍 雷鋒、張思德的扮演者

  鐵 凝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任學安 大型紀錄片《復興之路》主創者

  何建明 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

  周培武 大型民族歌舞詩畫《麗水金沙》總導演

  蔣愈紅 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總導演

  楊金海 中央編譯局秘書長

  陳崎嶸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郭運德 天津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李默然 著名表演藝術家

  一切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只有聯絡群眾,表現群眾,把自己當作群眾的忠實的代言人,他們的工作才有意義。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毛澤東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應當由人民來評定。我們的社會主義文藝,要通過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人們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的本質,表現時代前進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趨勢,並且努力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民,給他們以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鄧小平

  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是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具體體現。—江澤民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鬚髮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了誰、依靠誰是我們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問題,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方向。—胡錦濤

  社會主義文化工作者必須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使命——為了誰

  文化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堅持“走轉改”,堅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

  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主演 王昆——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霹靂一聲震乾坤哪,打倒土豪和劣紳哪!往日窮人矮三寸哪,如今是頂天立地的人哪!”這是1964年10月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演時我的開場白。這段話唱出了我的心聲:是人民培育了我,我要堅持“二為”方向,傾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這臺由周恩來總理負責編排的作品,動用了3000人的宏大陣容,聚集了當年一大批著名的藝術家。演出前,我專門向湖南的文藝工作者學語言、學風俗、學技巧,演唱《農友歌》,在舞臺上演繹大革命初期農民運動的面貌。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獲得人民群眾好評,並成為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紅色藝術經典。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只有真正領悟了群眾立場的真諦,才會自覺自願、發自內心地服務群眾。1944年寒冬,在飛舞的雪花中我們開始了歌劇《白毛女》排練。當時,文藝作品大都是在劇本創作完成之後再開始排練和演出,但《白毛女》卻是創作、作曲、排練同時進行的。我們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1945年4月,《白毛女》首演獲得好評。隨後,我們又去東北、華北等地演出。廣大農民看過演出後,更加堅定地支持解放戰爭;很多城市的知識分子看過演出後,更加奮勇地投身革命。我們在戰地也演出了很多場次,讓戰士們提高了覺悟,有的戰士在觀看演出中,當場就拿出槍來要打“黃世仁”。

  我本身也是農民出身,抗戰8年我一直在前方演出,當地的人民群眾也想方設法保護我們的安全。可以説,我們為群眾服務,就是為自己的親人服務。

  中宣部原副部長 賀敬之——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1956年創作的這首《回延安》,表達了我對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也透出了我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心路歷程。

  延安是我的第二故鄉,是我文藝生涯的成長之源。“身長翅膀吧腳生雲,再回延安看母親。”幾十年來,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是對那個火熱時代的熱愛我一直未曾改變。這種愛,是一生對延安人民的感恩之情。

  回首多年的文學生涯,我一直認為是人民給了我創作的靈感。我是一個苦孩子,1941年到延安,考入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我感受到熱烈而歡活的氣氛,看到覺醒的人民訴説自己的悲慘命運,體驗到創造財富的社會最底層人民最為真實、最為樸質的情懷。

  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的號召下,我隨魯藝文工團走遍了陜北的基層鄉村,在參與文藝演出時蒐集了大量的民間素材。白毛女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自身的經歷。我一邊流淚,一邊寫劇本,忘記了自己是在延安窯洞還是在大年三十楊白勞的家中,忘記了窗外雪花飛舞的沙沙之聲。在歌劇《白毛女》專場演出中,當唱到“太陽底下把冤伸”時,我注意到毛主席在擦眼淚。歌劇《白毛女》後來成為中國第一部革命現實主義大型新歌劇,並獲得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

  新中國成立後,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驚喜。優秀士兵雷鋒的出現,感動了我,也感動了中國。他個子雖小,但在我印象中卻是“無比高大的長兄”。我創作的《雷鋒之歌》就是翻身解放的人民有無窮創造力的精神寫照:“在你生命的線路上/閃出/永不熄滅的火花/發出/億萬千卡熱能。”《雷鋒之歌》對於學習雷鋒,對於弘揚革命的骨氣與正氣,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實踐表明,只有在人民群眾朝氣蓬勃、富於創造的偉大實踐中,才能産生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可以説,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感恩人民。

  雷鋒、張思德的扮演者 吳軍——

  堅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毛澤東同志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有70年了,世情、國情、黨情也發生很大變化,但文化工作者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的方向不能變,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服務的努力不能變。

  我深知,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務,其實就是為中心工作服務,具體説也就是宣傳引導群眾、反映群眾心聲、滿足群眾精神需求。

  我曾有機會扮演過雷鋒和張思德,這對我來説是一生的榮譽。他們既是先進人物的優秀代表,又都是有血有肉的身邊典型。在扮演張思德的時候,我知道張思德本人是又黑又瘦的,但生活中的我又白又胖。為此,我提早就開始了體驗生活。在陜北採景時,我每天在太陽下曬,讓皮膚變得黝黑。我還通過瘋狂減食,一個月瘦了27斤。

  為了追求神似,我還在心理上“減肥”。張思德和雷鋒都生活在革命年代,他們對物質的追求非常淺淡,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追求。隨著角色的進入,我把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刻入靈魂的深處。當時,因為要趕在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發表60週年前把影片呈現給觀眾,所以拍攝很緊張。有一天,我在山上跑了12個來回,被草鞋磨破的腳後跟滲著血,火辣辣地疼,但我還是堅持下來。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重在聯絡實際、貴在取得實效。對此,我會堅持下去的。

熱詞:

  • 紀念
  • 毛澤東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發表
  • 7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