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發展必須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2: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惠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小敏

  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堅定不移建設幸福惠州

  發展必須惠及民生幸福,大致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的過程和發展的目的,都始終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發展成果,增強幸福感。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什麼強調發展必須惠及民生幸福呢?

  一方面,這是對科學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從中國《尚書盤庚》中的“重我民”之説到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歷史性命題,再到當今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福利社會構想,都認為社會發展應該把民生福祉擺在重要的位置。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産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高瞻遠矚,繼往開來,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應該如何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用廣東的理論語言解讀,主要就是要使發展惠及民生幸福。除了以人為本外,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基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與民生幸福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這是對科學發展的經驗性總結。古今中外,從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只有走上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軌道,才能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因為如此,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廣東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8.8%,實際增幅創1983年以來新高;大力推行“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新模式,2011年85%的農村貧困戶提前一年實現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元的脫貧目標;努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2011年全省城鄉收入比8年來首次縮小到3倍以內;以省委全會的形式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社會建設,紮實解決基本民生、底線民生、熱點民生問題,2011年全省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佔支出總額的63%。此外,廣東還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了網絡問政進程,維護了社會穩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了生態環境評價機制,建成了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等一批惠民工程。正因為惠及民生的各項工作全面推進,伴隨著建設幸福廣東指標體系的編制和實施,全省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有新的提高。這就表明,發展惠及民生幸福,確實為廣東當好當代中國科學發展的排頭兵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使科學發展成為了全省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

  (作者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1983年
  • 幸福感
  • 生態環境評價
  • 人民群眾
  • 尚書盤庚
  • 人均純收入
  • 共産主義社會
  • 命題
  • 推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