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香港亞洲協會發表演講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5日 16: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交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香港亞洲協會發表題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的演講

    2012年7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香港亞洲協會發表題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的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孟淑娟總裁: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來到香港亞洲協會,與大家見面和交流。幾年前,我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時曾應邀出席協會主辦的活動並演講。這些年,香港亞洲協會在促進東西方溝通交流、增進亞太地區相互了解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想借此機會,向香港亞洲協會表示敬意。

    此次來港正逢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前幾天,胡錦濤主席來港出席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大會暨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儀式,對香港各項事業取得進步給予高度評價,表達了對於香港美好未來的充分信心。

    回顧香港的發展歷程,始終伴隨著祖國近代以來的變化滄桑。一百多年前香港的割讓、15年前香港的回歸,再到如今香港和祖國同步欣欣向榮,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15年的成就展示著“一國兩制”的巨大成功,也從一個獨特的側面證明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強大生命力。

    15年前,香港剛剛回歸祖國,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不少人懷疑香港能不能挺過去,中國能不能頂得住,“亞洲奇跡”能不能繼續。15年過去了,香港、全中國乃至亞洲不僅沒有走衰,反而歷經風雨煥發出新的活力,建立起新的發展業績,摸索出新的發展道路。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引人注目的亮點和增長源。全世界都在熱議“亞洲崛起”。

    亞洲,這個曾經創造人類燦爛文明的大洲,這個曾經在工業化浪潮中落伍、近代經歷無數屈辱和苦難的大洲,正在重塑輝煌。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亞洲人,我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亞洲能夠有今天的發展,得益於亞洲人民的勤勞智慧,得益於我們深厚的文明傳統,得益於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努力。關鍵是亞洲保持了總體和平穩定的局面,各國致力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彼此都有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意願。儘管在前進道路上有挑戰,但我們面臨的機遇更大。我相信,亞洲一定能夠用好機遇,在下一個十年、十五年取得更大的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為了亞洲乃至更廣大的亞太地區實現持續發展,本地區國家需要進一步攜手合作,維護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開拓發展繁榮的良好前景,建立互利合作的夥伴關係。

    長期以來,中國始終是亞太持久和平的維護者,互利合作的推動者,共同繁榮的踐行者。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同亞太地區息息相關,並以自身發展促進地區安全與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地區熱點的和平解決,發起六方會談進程,參與阿富汗重建,支持東盟地區論壇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走向預防外交,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了獨特重要作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為地區經濟增添了強大的動力,為各國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成立,中日韓合作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是東盟以及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本地區許多國家的最大投資來源地。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意圖是透明的,政策是建設性的,態度是包容的。

    安全上,我們主張各國建立互信,謀求共同安全。中國從來沒有想過“一家獨大”,也不贊成別國有這樣的企圖。通過損害別人的安全來確保自己的安全,結果將是誰都更不安全。

    經濟上,我們致力於本地區乃至世界各國的普遍發展繁榮。中國從來不追求“一枝獨秀”,也不相信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一枝獨秀”。

    地區事務中,我們主張地區的事情由地區國家商量著辦,尊重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駕駛員”作用。中國從來不搞“一言堂”,也不希望別人去作這種無謂的嘗試。

    需要指出的是,亞太地區涵蓋廣闊,域內域外國家在這裡有著密切的聯絡和廣泛的利益,形成很強的多樣性和很高的依存度。這一特點應該而且可以轉化為合作的機遇和發展的活力。因此,我們尊重各方在本地區的合理存在和利益,歡迎來自任何方面的建設性貢獻。同樣,中國是一個亞洲國家,也是一個太平洋沿岸國,“生於斯,長于斯”,中國在這一地域和海域的正當權益和應有責任,希望也能夠得到充分尊重。中國在亞太地區尋求的是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致力於構建的是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希望看到的是各國之間的良性互動。我們深信,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是各國共同利益所在。

    在這方面,中國同美國在亞太地區能否實現良性互動,自然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

    中國和美國分處太平洋兩岸。亞太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中美兩國的地區政策以及兩國間的互動對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為雙方所高度重視。

    上個月,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二十國集團洛斯卡沃斯峰會期間舉行了兩位國家元首之間的第12次正式會晤。兩國元首再次確認,將共同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應始自亞太,成敗很可能也取決於亞太。雙方應共同努力,探索出在亞太和平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積極互動模式。這將不僅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成功,也必將對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其實,對於中美在亞太地區如何相處,雙方已經有重要共識,特別是在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對美國國事訪問期間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對此有明確的表述。現在需要的是把這一共識落到實處。為此,我們希望同美方共同努力:

    一、培育互信。互信是一條雙行道,需要雙方共同作出持續、嚴肅的努力。雙方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對方的戰略意圖,採取實際行動,形成以互信帶動合作,以合作促進互信的良性循環。中美在亞太的政策是相互塑造的。如果真心誠意地把對方當作夥伴,那麼將會收穫一個夥伴。

    二、坦誠溝通。中美關係保持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對兩國、地區、世界都十分重要。同時,中美關係相當複雜,不斷會有新問題出現,需要雙方坦誠溝通,講明各自利益關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過去三年多,中美通過領導人會晤、戰略與經濟對話、戰略安全對話、亞太事務磋商等,就地區形勢、各自亞太政策、地區熱點問題等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在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地區多邊機制中保持著密切溝通與協調,對彼此在亞太的相處之道,也作了有益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此予以積極評價,希望雙方繼續用好這些溝通渠道。

    三、拓展合作。中美在亞太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都希望亞太經濟增長,地區貿易投資進一步便利化。雙方都希望地區保持和平與穩定,有關熱點問題得以管控,都需要應對恐怖主義、海盜、跨國犯罪、大規模傳染病等挑戰。雙方都將得益於地區機制良性發展、區域合作走向普惠共贏。確實,雙方有很多事情可以一起做。

    四、管控分歧。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社會制度不同,對一些地區事務看法有分歧、利益有碰撞、策略有差異,是很正常的。中美關係已經足夠成熟,雙方不僅要善於抓住“同”,更要正確對待“異”,以更加開放、包容、積極的心態,開誠布公地開列分歧“清單”,通過冷靜務實的討論加以管理和解決,找到利益匯合點和最大公約數,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掃清障礙。

    去年6月,中美在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戰略對話框架下,正式啟動亞太事務磋商機制。之後不到一年,我和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先生共同主持了三次磋商,頻率之高在中美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中是少見的。在磋商中,雙方就亞太形勢、各自亞太政策、中美在亞太互動、區域合作機制、地區熱點等廣泛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對話,增進了了解,擴大了共識,促進了合作。實踐證明,中美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實現在亞太的良性互動。

    再過幾天,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將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地區國家外長將共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地區發展與繁榮大計。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依然脆弱、東亞發展與合作備受關注的背景下,中方願與包括美方在內的各參會國一道,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積極探討深化各方相互信任、鞏固地區經濟發展勢頭、加強地區安全合作的具體措施,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良好局面。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中美交流中,香港發揮著特別的橋梁作用。香港現在有1200多家美國公司,有6萬多名美國公民在此工作生活。近兩年,香港還成為了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1997年香港回歸時,擔任交接儀式司儀的張業遂先生,如今正在華盛頓出任中國駐美大使。這個奇妙的巧合或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香港與中美關係的不解之緣。

    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美國和亞太各國的利益。我們歡迎美國以及世界各國繼續加強與香港的交流與合作。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多做有利於香港安定和發展的事情,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一定會更加璀燦。我們希望,中美在亞太地區的良性互動能夠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強有力支柱,也希望香港同祖國其他地方一起繼續見證這一“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歷史性工程。

    謝謝大家!

熱詞:

  • 外交部
  • 亞洲人民
  • 中方願
  • 亞洲金融危機
  • 發表題
  • 東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