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香港正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 與內地加強合作共贏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港交所交易現場。趙琦玉 攝

  昨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歐洲清算銀行、摩根大通推出跨境抵押品管理服務,幫助國際金融機構從香港獲得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本月稍後時候,230億元人民幣國債將在港發行,外國中央銀行得以從香港認購人民幣國債作為國家儲備……

  香港回歸15載,國際金融中心的魅力與日俱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證券市場總值已經由1997年的約4萬億港元攀升至20萬億港元,整整翻了5倍;而內地企業目前已經在香港籌集超過32760億港元。這個資金數額相當於內地A股市場成立以來累積的所有籌資額的總和。

  顯然,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産生了互利共贏結果。內地企業利用香港金融市場籌集資金髮展壯大,香港金融也隨著內地經濟發展更加繁榮。內地經濟的發展給香港經濟帶來巨大活力,香港則給內地帶去了先進的金融理念。

  兩次危機淬煉出成熟穩定金融體系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突襲。香港作為亞洲和世界的重要金融中心,自然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目標。1997年10月21日到23日的3天時間,香港恒生指數累積下跌了將近3000點。同時,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升,樓價開始下沉。香港各大銀行門前出現了擠兌潮。這是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未遇到的情況。

  剛剛成立的特區政府並未方寸大亂。在分析、研究亞洲市場形勢後,為了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積極不干預”政策,正式參與股市和期市交易,攜鉅額外匯基金進入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與炒家進行直接對抗。到1998年9月,港府在這場金融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這一場勝利保衛了香港數百萬民眾和大量投資者的利益,香港金融業得以保住元氣,並吸取危機教訓,加強監管,為接下來15年大發展和通過更嚴峻的危機考驗打下基礎。

  正是有了這次考驗,香港才能成功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發端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肆虐全球。香港恒生指數下挫66%,已超過1997—1998年間60%的最大跌幅。由於有了1998年的經驗,香港沉著應對。香港特區政府為所有銀行存款提供全面擔保,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並對公眾公佈了明確的應急方案。正是由於應對及時、有效,由於公眾對香港金融業的信心,這場危機對香港金融體系打擊不算很大。

  經過這兩次危機的考驗,香港的金融監管更穩定。這也給香港金融市場帶來了信心,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3年,香港證券市場IPO集資額全球第一。

  加強合作打造離岸人民幣中心

  回歸以來,香港經濟與內地快速融合。香港企業北上尋找機會,開拓內需市場,內地企業則利用香港金融優勢,進行籌資擴股,雙方的比較優勢都得到了充分發揮。

  香港一直是外向型經濟,上世紀後期,金融業和服務業逐漸成為香港的支柱産業。這種産業類型決定香港與正處在經濟上升期的內地一拍即合。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歷史機遇香港不可能錯過。

  “對香港來説,我們有這個地域上的優勢,內地現在發展勢頭很好,如果我們不優先發展跟內地的經貿發展關係,那就很可惜了。”香港貿易發展局的首席經濟師梁萬國説。

  如果以5年的時間段來劃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那麼回歸後到2002年是香港金融經受住考驗的5年,其中的標誌性事件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2年到2007年則是香港金融業大發展的時期。而在過去5年,香港金融業發展的最大特徵是,伴隨人民幣開放,向“離岸人民幣中心”穩步邁進。

  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過去兩年,正是因為香港的作用,人民幣在貿易結算方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事實上,香港已逐漸成為全球最活躍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業務日趨發展,在港人民幣存款成倍增長,現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有5500多億元;內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有90%通過香港進行,1年內在港人民幣結算金額增長近6倍。在人民幣其它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産品方面,香港也正在發展很多的新産品。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發行了第一隻上市的人民幣債券,此後,人民幣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人民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紛紛上市,人民幣股票産品、人民幣期貨與其他人民幣産品正在醞釀之中,即將推出。

  “如果説過去15年香港的金融發展,是利用了香港的優勢,也依靠了祖國對香港的支持,那麼隨著這5年來人民幣的國際化,香港扮演了一個新的角色。香港金融市場配合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發展一個新的金融市場”。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存局局長陳家強表示。他所説的新的金融市場就是人民幣業務。

  當然,香港也要面對來自上海、深圳的競爭,但香港也有自己的優勢:從人民幣國際化對香港金融的推動就能看出,只有香港能夠承擔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功能,其他城市都是在岸金融中心,比如上海、深圳都主要是立足於內地金融市場。

  “我們非常支持到2020年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目標,因為上海跟香港有很多的合作空間,很多國際業務上海做,香港可以協作。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一個非常好的合作關係,香港可做很多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但是如果沒有上海這個在岸市場,香港也發揮不了它的功能。所以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和上海的合作關係是互利共贏。”陳家強説。

  此外,深圳前海保稅港區是廣東推進轉型升級的重點發展區域。值得注意的是,前海不僅要打造金融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還要打造成粵港合作的示範區。在金融發展方面,廣東在前海的戰略設置上非常重視與香港的合作。這實際上也是香港金融業的機遇,因為深圳的金融發展起來,香港可以提供服務並從中受惠。

  香港帶來先進金融理念

  借鑒

  2012年初,美國傳統基金會根據各地區的政府規模及市場開放程度進行了調查統計,香港連續18年位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首位。

  自由經濟是香港100多年繁榮的基礎,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則是自由經濟的産物,同時,也是自由經濟的典型代表。正是因為香港金融和銀行限制極少,政府干預金融活動程度低,香港金融才能長期興旺;但與西方金融業不同的是,香港金融的監管和嚴密程度要高得多。正是因為香港既有自由經濟的基礎,又有嚴密的監管才使得香港金融業得以保持繁榮。

  近幾年,內地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然遠未成熟,香港金融管理經驗無疑有頗多可借鑒之處。

  中小企融資難是內地金融業的老難題。香港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香港銀行業的競爭性較強,這給中小企業提供了金融機會,同時,香港政府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也不遺餘力。2008年金融風暴時,不少中小企業有困難,銀行不敢借錢,香港政府專門推出1000億港元的政府擔保計劃幫助中小企業貸款。

  “跟銀行接觸討論以後,我們覺得這些銀行對風險管理還是有一套,所以當時我們啟動了這個計劃,現在回頭來看,對當時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應該起了很大的幫助。”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存局局長陳家強認為,政府之所以敢推出這個計劃是因為對香港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有信心。

  內地金融環境與香港有很大不同。港交所市場發展科副主管兼內地業務發展部主管楊秋梅,曾在中國銀監會工作。她表示,“怎樣更市場化、國際化,更好地服務市場,我想,港交所為內地證券行業的管理者提供了有力的借鑒。”

  如果説內地經濟的發展給香港經濟帶來巨大活力,那麼香港也給內地帶去了種種好處。在金融上,香港給內地帶去了先進的金融理念,內地不少城市做創投基金的會專門請香港的管理人才,香港很多的金融機構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營業點,香港的金融人才則在全國跑,推廣香港的金融服務。

  本欄撰文 南方日報特派香港記者 趙琦玉

熱詞:

  • 保稅港區
  • 香港金融市場
  • 人民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