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航天領域每投1元最高可得12倍回報(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0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航天員劉洋之前在模擬天宮一號組合體內檢查實驗設備。新華社發

  從方便麵到運動鞋,從天氣預報到生病時服用的部分藥品,都有太空的背景,空間技術成果走進千家萬戶。載人航天工程的相關産業還直接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據歐美國家測算,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會産生7元至12元的回報。

  技術應用

  方便蔬菜包源自脫水菜

  一碗方便麵的蔬菜包,源自航天員食品中的脫水菜;而各類時髦的運動鞋,其“中空吹塑成型”的製造技術,源自航天服……載人航天技術,看似遙不可及,其實處處滲透在普通百姓的生活裏。

  當你手持遙控器在幾十個頻道間不停地選擇電視節目時,當你收聽天氣預報時,當你打電話或者上網時,你已經在享受來自衛星的服務了。而你餐桌上可口的菜品、生病時服用的藥品,都可能有太空背景。

  “神九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較長,將檢驗航天員抗骨丟失、抗肌肉萎縮的成果,部分成果或可造福長期臥床的病人,具有很高的民用價值。”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的一席話,揭示了太空生命科學實驗的巨大潛力。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認為,我國的生物制藥業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太空生命科學實驗,可以發明和製造出新的藥品造福於人類。

  帶動作用

  研製完成80%新材料

  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會産生7元至12元的回報——這是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採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評估結果。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運行的頭10年裏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其價值遠遠超過空間站的全部研製和維護費用。更為典型的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實施,帶動了美國計算機、超高強度材料和耐高溫材料等領域的一大批新興科技工業群體的出現,其派生出來的上千種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了上世紀後20年美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同樣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

  我國1100多種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已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在衛星通訊導航、氣象預報、防災減災、食品生産等方面服務於社會生産和人民生活。航天技術為傳統石化、機電、能源、交通、紡織、醫藥等10多個産業,研製生産了急需的工業工程控制系統、微機數控系統和其他各種儀器設備,為半導體、電子、原材料、儀器儀錶工業提供了發展良機。

  任務揭秘

  此行將做哪些實驗

  神九此行一大特色,是將首次開啟天宮一號,讓航天員在裏面做實驗。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介紹,在十多天飛行中,航天員將展開近15項航天醫學相關的空間實驗,其中最主要的有5項。

  1

  失重將如何改變人體

  神舟九號任務飛行前、中、後,將同步檢測航天員動脈脈搏波、靜脈脈搏、腦電和眼動。這是我國在微重力環境下首次進行的系統(人體)生理學研究實驗。李瑩輝介紹,這項實驗將促進對失重生理效應機理的系統認識,研究結果將為後續載人航天任務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2

  骨丟失是怎麼産生的

  “骨丟失”是制約人類長期空間飛行的主要風險之一。“骨丟失”主要原因是成骨細胞的功能降低。實驗的目的在於探討失重條件下整合素與細胞因子對成骨細胞的調節作用。這次研究將解決細胞培養回路中多種試劑時序加注難題,聚焦成骨細胞對成骨因子的響應性變化,為針對關鍵細胞信號分子開發相關的靶標藥物以及制定預防措施奠定基礎。

  3

  力刺激能防骨丟失嗎

  在神九與天宮組合飛行階段,航天員將採用對人體無損、高效、耗能小,重量輕,體積小、使用方便的力刺激儀,首次在軌開展短時直接力刺激空間骨丟失防護技術研究。李瑩輝介紹説,這項實驗不僅可積累我國航天員中期空間飛行的骨代謝數據,還可驗證基於力刺激原理的骨丟失對抗儀的空間適用性,為中長期空間飛行導致的骨丟失防護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4

  艙內有哪些有害氣體

  航天員在軌生活、工作期間,太空家園會有哪些污染?又將産生哪些有害氣體?為了作相關分析研究,我國自主研製的有害氣體採集設備,能實時採集在軌飛行中艙內的微量揮發性氣體,由航天員將回收體帶回地面進行分析,從而為分析艙內有害氣體提供精確的數據。

  5

  航天員質量如何變化

  李瑩輝介紹,神九任務中,航天員將首次在軌測定質量,積累失重環境下人體質量變化的數據,為後續任務中長期飛行航天員醫監醫保提供依據。而這個自主研製的“太空秤”,填補了我國在軌質量測量技術的空白。

  綜合新華社本報記者商西通訊員朱霄雄報道

熱詞:

  • 航天領域
  • 12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