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改委項目審批明顯提速 專家提醒不要投資衝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9d552d557b54249ac18252d8efeaec4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4日,廣東湛江市長王中丙拿著“關於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核準的批復”文件從國家發改委大門走出來時,情緒激動,親吻文件。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據人民日報報道,當前就業形勢還比較樂觀。各地並沒有出現農民工大規模返鄉的現象,相反“用工荒”還在局部地區蔓延。我國沒有必要啟動像“4萬億”那樣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從根本上講,要減少投資帶來的低效率問題,必須更好地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府應切實降低投資的衝動,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大力為中小企業減輕稅負,讓企業輕裝上陣。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會議還要求,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的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信息化等領域的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進度。

  國家發改委網站的信息顯示,近日重大項目審批速度明顯加速。其中僅5月21日一天,發改委就批復了100多個項目。

  這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並引發了有關“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猜想。針對外界的一些猜想和擔心,本報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

  外需放緩、消費無法跳躍式增長,適度投資來穩定經濟運行非常必要

  記者:當前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並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的審批和實施?

  劉元春:目前我國整體經濟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能帶來財政、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從增長的“三駕馬車”看,外需面臨形勢更加嚴峻,出口增速低於預期;消費短期內不會出現跳躍式增長,因此,通過適度的投資規模來穩定經濟的運行非常必要。

  孫立堅:歐債危機陷入僵局,在債務違約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德法等國的銀行業受到較大威脅,企業都將資産變現準備“過冬”。財政的緊縮短期內也會影響居民的就業和消費。雖然今年我國對金磚國家的出口保持了較高增速,但金磚國家對外依存度都比較高,受外部形勢的拖累,今後經濟增速也可能下滑。因此,我國外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當前形勢比2008年要好得多,經濟增速放緩有其必然性,投資擴大並非“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

  記者:有市場人士認為,我國可能出臺類似于“4萬億”的投資計劃,您如何看?

  劉元春:此次投資規模的適度擴大,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目前來看,雖然一季度GDP增長僅為8.1%,4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3.7%,創下16個月新低,但我國經濟運行還不至於過分悲觀。

  當前經濟形勢比2008年實際上要好得多,特別是就業形勢還比較樂觀。各地並沒有出現農民工大規模返鄉的現象,相反“用工荒”還在局部地區蔓延。人社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2萬人,同比增加29萬人。這就説明,我國沒有必要啟動像“4萬億”那樣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當前我們需要適度的投資,但要抑制過度的投資衝動。

  從深層次來看,經濟增速放緩有其必然性:我國經濟處在由出口和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中,信貸的扭曲和金融風險的上漲導致資金處在去杠桿化過程中,對經濟前景的看淡使得企業處於去庫存化過程中,還有現階段我國處於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資源環境成本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必須處理好短期增長和可持續增長的矛盾,讓結構性矛盾在增長中逐步釋放。

  已經把穩增長和調結構進行了較好的結合,但也要警惕項目審批標準降低

  記者:有人擔心,啟動一批投資項目可能出現“泥沙俱下”,産業結構調整被延誤。您認為,有沒有這種可能性?

  蘇明:國家對此也有所關注,最近國家擴大了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對節能減排的電器給予更多補貼。這不僅是在擴大投資,也是在刺激消費,並通過補貼引導低碳行業的發展。

  孫立堅:這次穩增長強調了對新能源和節能減排項目的投入,財政部明確將投入1700億元推進節能減排,應該説,將穩增長和調結構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項目的環保標準等可能隨之降低。

  劉元春:投資規模的適度擴大,對産業結構調整産生的負面影響在所難免,但此次投資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領域,大部分是基礎性的投資,對産業結構調整的負面影響不大。當然,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可能導致部分落後産能死灰復燃。

  要減少投資的低效率問題,應真正減輕稅負,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記者:有人認為,大批投資項目的上馬,可能導致投資效率低下,並導致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進一步增強。您認為這種擔心有沒有必要?

  白重恩:我國確實應注意投資規模的適度。“4萬億”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在建續建工程,如果我們再次開工大量新的項目,今後就會有更多在建續建項目,我們對投資的依賴就難以擺脫。

  對投資項目應進行更充分的論證。匆匆上馬的工程,難免出現投資不合理、效率低下等問題。為了搶工期,部分項目的投資成本會增加,質量可能下降。

  我們的研究監測顯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稅後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15%以上,90年代中期以後就逐步下降,到2011年投資回報率已經降到5%多一點。投資回報率的快速下降,折射出了我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在降低。我們一定要尋求有效率的增長。

  孫立堅:從根本上講,要減少投資低效率問題,必須更好地扶持實體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還要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真正減輕稅負,讓中小企業輕裝上陣。

  過度的政府扶持可能導致新興産業産能過剩,補貼制度應設計合理

  記者:此次強化了對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的扶持,但市場人士擔憂,可能打亂新興産業的發展節奏,您如何看這個説法?

  薛瀾: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個自然的過程,需要經歷從研發到商業模式的探索,再到市場的推廣運用,如果在政府的主導下投資的話,確實可能會拔苗助長。企業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探索上會喪失動力和機會,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很成問題。政府過度的扶持還經常會導致産能過剩,最終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而且有了補貼,很多企業可能就靠“編故事”騙補貼來生存,並沒有真正去改善産品性能、提高生産效率,相反很多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未必能拿到補貼,因此市場競爭會很不公平。財政補貼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真正起到推動産業發展的作用,這需要複雜的制度設計。

  項目審批放鬆,會導致地方財政的壓力加劇,結構性減稅實施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

  記者:在新一輪項目上馬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配套大量資金,地方債務風險可能進一步突顯。您認為,地方債務風險是否會進一步加劇?

  劉元春:地方債務和土地財政的問題已經較為突出,新增的投資項目中,中央支出的比例可以適度增加。從長遠看,化解地方債務問題,還要依靠財政體制的改革,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與事權。

  蘇明:美國政府的負債率已經超過100%,日本政府的負債率也達到227%,而我國政府的負債率只有40%左右。總體上看,目前我國政府的負債率並不高,但也不排除個別項目和個別融資平臺會出現財務問題。

  要解決擴大投資可能帶來的債務問題,關鍵是要引入民間資本,打破部分行業的壟斷,這既可以擴大投資,也可以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白重恩:需要警惕的是,項目審批放鬆,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會增強,這會導致地方財政的壓力加劇,結構性減稅實施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這個過程中,政府要切實降低投資的衝動,真正給中小企業減稅。

熱詞:

  • 發改委
  • 經濟增速
  • 杠桿化
  • 人口紅利
  • 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