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高層4月密集訪歐 “歐洲月”凸顯全方位外交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8日 12: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法國巴黎市郊的一個主營批發中國紡織品的商城。中歐經貿合作的日益深入,將促使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

  “歐洲月”凸顯全方位外交

  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和劉延東,中國高層4月密集訪歐,所有到訪國家各有代表性,比較全面和平衡。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利益關注,另一方面凸顯了多元的全方位外交戰略

  4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啟程訪歐,為期9天。至此,他成為本月第四位前往歐洲訪問的國家領導人,4月份遂成中國外交的“歐洲月”。

  據外交部消息,李克強此訪將應邀前往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在他到達俄羅斯的第二天傍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離開歐洲之行最後一站波蘭,結束了對冰島、德國、瑞典等國的訪問後,回到中國。而此前的4月中旬,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分別訪問了英國、歐盟總部等國家和組織。

  “今年4月是歷史上中歐高層交往最密集的一個月,凸顯了更全面、更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戰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認為,四位國家領導人的出訪行程安排,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較以往,“今年對歐外交更重視歐盟主體框架下的多樣性”。

  夯實經貿為要

  此間有評論認為,李克強此訪是外界觀察其國際視野、政治智慧、經濟觀點、外交理念和個人風采的重要機會。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以來,李克強的履歷背景一直引人關注。

  生於1955年7月的李克強擁有北京大學法律系教育背景且于之後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前出訪足跡遍及歐、亞、非多國。2011年,李克強在出席香港大學百年校慶併發表演講時,曾用英語進行約2分鐘的發言,這在中共高層領導中並不多見。港大副校長李焯芬就此評論,該校是以英文教學的國際化大學,副總理以英文演講,是“體貼”聽眾的表現,是考慮“非常週全”的做法。此舉讓各界對其外交風采寄予期待。

  就李克強擬出訪地來看,第一站俄羅斯與中國互為主要經貿合作夥伴;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中國在該區域最大進口來源地;比利時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七大貿易夥伴;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和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

  “經貿無疑是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期中歐、中俄關係發展的首要內容,夯實了經貿,就夯實了雙方關係的基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將此訪視為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的重要一步。

  俄羅斯是李克強就任副總理以來第一次到訪。“普京即將上任總統,中國也面臨換屆,雙方領導人的會面有利於相互了解,增進互信。”陳鳳英説。

  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訪俄是今年兩國重要高層交往之一,是俄羅斯總統大選後中國主要領導人首次訪俄,對新形勢下全面深化中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此訪主要目的是加深了解、增進互信、擴大共識、促進合作。”並將取得進一步推動落實中俄關係未來10年發展規劃等預期成果。

  “與中美、中歐等經貿關係相比,中俄經貿合作的物質基礎不夠強大,經濟互補主要集中在能源、自然資源等方面,需大大加強經貿合作豐富程度,拓展合作層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則認為,促成並實施重大項目的合作與開發、加強高科技領域合作應是當前中俄關係至關重要的兩個問題。

  尋求更大利益交匯

  按照行程,李克強將於4月30日至5月4日對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進行訪問。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認為,此訪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向西方開放,尋求更大利益交匯。

  歐盟總部是李克強此訪的重點之一。歐盟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中國連續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現為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經濟室主任陳新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分析認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巨大的內需市場將吸引歐盟更多關注,成功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將對歐洲走出債務危機漩渦提供外部動力。

  訪問期間,除了雙方領導人會面,他們還將共同出席中歐城鎮化高層論壇和中歐高層能源會議。城鎮化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歐洲城鎮化率已達72.6%。顯然,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頗具潛力。

  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重要貿易夥伴,是中國企業最集中、投資最多的中東歐國家。2010年中國成為匈牙利第三大貿易夥伴,訪問期間,雙方將簽署金融、中小企業合作、農業技術等領域的多項合作協議。

  此前,中國銀行在匈牙利成立了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家中資銀行,並於2012年3月開設了第二家分理處。華為、中興等公司也較早進入該國,前者還將匈牙利作為在歐洲的生産基地之一和主要備件庫。2010年,煙臺萬華實業公司並購匈牙利Borsodchem 公司,名列英國《金融時報》2010年10大成功並購事件之首。

  “匈牙利是中國企業進入中東歐地區乃至歐盟的橋頭堡和主要橋梁。”陳新説,這些成功投資案例為中資企業進入匈牙利以及中東歐地區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匈在化工、醫藥、汽車製造、電子産品等領域存在合作空間,在基礎設施以及金融領域也存在合作可能,將成為雙方合作的潛在增長點。

  比利時作為歐盟總部所在地,是歐盟六個最早創始國之一,是歐洲中小發達國家的代表,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西歐的“十字路口”。陳新説,李克強此訪有望拓寬雙方在制藥、信息通訊技術、航空運輸以及金融領域的合作空間。

  全方位外交

  分析本月4位國家領導人的歐洲行程,崔洪建將劉延東、李長春之行評述為“啟動中歐關係的‘第三支柱'”,在經貿、政治對話合作外增強人文交流與合作。在以往所注重推進的政府關係基礎上,豐富了社會對社會、人文對人文的多層關係,凸顯近年來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戰略思維。

  除此之外,在他看來,全方位外交更應體現在所有行程設置的“更全面、更平衡”特點上。“以往的外交更集中于歐盟及其成員國中的大國關係,而溫家寶與李克強的行程中,對一些傳統的、相對邊緣化的歐洲國家予以關注。”他認為,這顯示了在金融危機之後國際格局變化情況下,中國處理複雜問題的外交能力。

  具體看來,冰島作為溫家寶歐洲行的第一站,從傳統意義上“或許不應作此安排”。但是,金融危機以來,冰島首先遭受打擊,中國企業在該國的投資遭遇一些媒體惡意批評。溫家寶到訪顯然可以答疑解難,有助於雙方更好合作。另外,崔洪建指出此訪的重要意義還在於“示範作用”:冰島是最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國家,並首先與中國進行自貿協定談判。“這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在意識形態上抵制中國的國家,是個示範。”

  在陳鳳英看來,溫家寶之行與李克強的行程“互補,安排得很完美”。從地理位置上相互穿插兼顧;從結構上,都是三個歐盟國(組織),一個外圍國家,圍繞歐元區,並進一步推動傳統關係;從合作上,每個國家各有側重,經貿、政治等特點均衡。

  “溫家寶所訪問的德國,是歐盟實力最強的成員國,對推動整個歐盟關係有重要意義。李克強到訪的俄羅斯,雖非歐盟成員國,但是金磚國家的強國,和中國關係良好,並且他到訪歐盟總部同樣旨在推動中歐關係。”沈驥如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因此,沈驥如認為,所有到訪國家不存在重要與否的差別。它們在四位國家領導人的行程安排中,各有代表性,比較全面和平衡。一方面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利益關注;另一方面凸顯了多元的全方位外交戰略,有助於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

  當然,中歐關係目前仍有難題待解。“首先,目前歐盟內部面臨一些問題,如歐債危機的影響仍在發酵,需要中國加以支持;其次,歐盟也是對中國反傾銷的主要發起者,近年來在國際事務中常下先手棋,試圖加強對中國的影響,這一點也不容忽視。”王逸舟指出。

  因此,他建議當前的中歐關係應避免所謂雙重性。一方面,歐洲希望中國在歐債問題上施以援手,是提升中歐關係的契機;另一方面,歐洲不應設置人為障礙,拒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更不能搞貿易保護主義。 (記者 張蔚然 趙傑 / 實習記者趙佩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詞:

  • 全方位外交
  • 中國紡織品
  • 中歐關係
  • 李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