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金磚國家峰會 >

金磚五國之印度概況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簡 況

  【國名】印度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India)

  【國名釋義】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

  【別稱】婆羅多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長方形中心繪有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橙色象徵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顏色,捨身為國的英雄們的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的真理;綠色表示信心,代表人類生命所依存的生産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迴蒼穹之輪。

  【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微博專欄)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象徵信心、勇氣和力量。臺基四週有四個守衛四方的守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守獸之間雕有法輪。圖案下面有句用梵文書寫的、出自古代印度聖書的格言“唯有真理得勝”。

  【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獨立日】8月15日(1947年)

  【國慶日(共和國日)】1月26日(1950年)

  【國家政要】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當選總統;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2009年5月連任。印度議會人民院首位女議長梅拉庫馬爾,2009年6月出任;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於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人口連同老德里共1280萬(2001年)。 新德里火車站

  【自然地理】“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佔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幹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人口】12.1億,居世界第二位。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10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佔46.3%,其他民族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等。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簡史】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産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上臺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舉行第14屆人民院選舉。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得的議席居首位,國大黨獲得組閣的優先權。5月15日,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被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19日,曼莫漢辛格被推選為總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

  團結進步聯盟政府根據《最低共同綱領》,對內強調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推行人性化的經濟改革;強調社會和諧與地區平衡發展;提高對教育和衛生的投入。對外強調外交獨立性;突出周邊外交,優先發展與鄰國關係;重視大國外交,注意發展同大國關係。

  【憲法】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憲法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議會】 聯邦議會由總統和兩院組成。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5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印度總統選舉

  兩院包括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聯邦院共250席,由總統指定12名具有專門學識或實際經驗的議員,和不超過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的代表組成,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4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

  人民院為國家主要立法機構,其主要職能為:制定法律和修改憲法;控制和調整聯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對聯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並有權彈劾總統。人民院共552席,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  印度政黨及人民院選舉

  【政府】 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是最高行政機關。總理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多數黨的議會黨團領袖擔任,部長會議還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總理和內閣部長組成的內閣是決策機構。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諮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

  【政黨】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鬥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5月人民院選舉中再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

  (2)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2004年5月在人民院選舉中失利,成為最大在野黨。

  (3)印度共産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裏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産黨分出後成立,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

  (4)印度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于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來源:外交部網站)

  軍 事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雇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

  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

  印度實行募兵制。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準軍事部隊和後備力量組成。現役部隊分陸、海、空三個軍種。三軍平時無統一的作戰指揮機構,由內閣總理通過內閣秘書處協同國防部對三軍實行統一領導;戰時通常授權主要軍種參謀長實施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 5萬,分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大軍區,擁有中程導彈,已具備核能力。海軍7萬,分為西、東二支艦隊和南部科欽訓練基地;孟買和維沙卡帕特南為最大的海軍基地,分別是西、東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空軍17萬,分成西、西南、東、南和中央五個軍區,擁有1000多架各型作戰飛機,包括空中預警機、戰鬥機、加油機、運輸機、偵察機和直升機等。其中,戰鬥機是最主要的作戰力量,包括蘇-30、幻影-2000、米格-29和米格-27等。海岸警衛隊分西岸、東岸、安達曼和尼科巴三個大隊,指揮部分設于孟買、馬德拉斯和布萊爾港。2009年11月,印度海岸警衛隊高級官員喬普拉對媒體説,印度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把海岸警衛隊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海岸警衛力量。在未來3到4年裏,海岸警衛隊將在現有兵力基礎上擴大一倍,包括增加3000人、增購60艘巡邏快艇和攔截艇以及12架偵察機等。印度海岸警衛隊還將在全國沿海地區9個站部署46部雷達,以加強對沿海地區目標的監視和偵察。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2010年2月9日,印度國防部發表聲明説,印度參謀長委員會主席卡普爾當日公佈了三個聯合作戰學説,強調未來作戰的協調作戰能力。印軍未來三個聯合作戰學説分別是“亞常規作戰”、“電子戰”和“海上空中作戰”。

  2005/2006財年國防預算為8900億盧比(約合200.63億美元),佔GDP總量2.27%,比上財年增加7.2%。2009/2010財年,國防預算為1.41萬億盧比(約合290億美元),同比增長34%。2009年8月,印度工商聯合會在向國防部遞交的報告中説,印度陸海空三軍在2012年前從國外採購武器費用將達300億美元 。

  外 交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發起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係,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創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並堅決要求擁有安理會否決權。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説,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絡,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

  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印加快推進大國外交戰略。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在保持與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關係的同時,大力發展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關係,尤其是經貿科技合作,吸收資金和技術。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發展迅速。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

  2009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獨立日發表講話,闡述內政外交重點。他説,印度政府願與所有南亞鄰國建立和平友好關係,同時把保證社會安定和諧、尋求經濟恢復高速增長作為國內工作的重點。

  【與中國關係】中國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國和發展中大國。1950年4月1日,中印兩國建交。當時,印度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對印度進行第一次正式訪問。兩國總理在聯合聲明中重申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作為新中國接待的第一位外國政府首腦,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1959年中國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叛亂後,中印關係惡化。1962年,中印雙方發生大規模邊境衝突。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中印關係逐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印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印。雙方正式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2000年5月,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國。2002年,朱鎔基總理訪問印度。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同年11月,中印兩國海軍在上海東部海域舉行50多年來首次聯合軍事演習。2004年11月,溫家寶總理在老撾首都萬象會見印度總理辛格時表示,中印關係目前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中印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聯合聲明》,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就邊界問題達成政治指導原則協定,中印關係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胡錦濤發表重要演講,兩國發表《聯合宣言》。2008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簽署了中印《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2010年5月,帕蒂爾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0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共同發表聯合公報,宣佈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制,開通總理熱線。

  近幾年來,中印經貿關係發展迅速。2003年,兩國建立了聯合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兩國經濟的互補性,並制定了經貿合作計劃。雙邊貿易額從2005年的187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18億美元。2010年12月,中印兩國同意建立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並確立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新目標。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九大貿易夥伴。

  中印邊界問題

  2009年10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泰國華欣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談。兩國總理就邊界問題達成以下共識:遵循雙方達成的政治指導原則,發揮有關機制的作用,繼續通過坦誠對話,逐步縮小分歧,爭取不斷取得進展,最終達成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雙方要確保邊境地區的安寧穩定,這有利於解決邊界問題,有利於推進其他領域的合作和雙邊總體關係的發展。兩國各界都要為此營造積極、友好的氣氛,共同作出不懈努力。

  2010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在共同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聯合公報》中重申:“將堅定致力於通過和平協商,早日解決邊界問題等突出分歧。雙方重申,解決邊界問題是兩國領導人商定的“十項戰略”之一。雙方再次確認,致力於遵守2005年簽署的《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繼續推進邊界問題特別代表談判進程,並致力於從政治和戰略高度出發,積極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前,雙方將根據已簽署的協議,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同美國的關係】 2005年7月,印美宣佈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6年3月,美總統布什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定,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佈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2008年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什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後,美眾議院批准《印美核協議》。

  2009年11月24日,美國和印度政府在華盛頓簽署諒解備忘錄,同意深化兩國在全球安全與反恐、經濟貿易與農業、文化教育與發展、衛生健康與疾病防控、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合作,以加強美印戰略夥伴關係。美國計劃向印度提供一份180億美元的大額軍售合同。同日,美國和印度政府宣佈成立名為“美印經濟金融夥伴關係”的高級對話機制,以增進雙方在經濟、金融等問題上的相互理解並擴大合作。2010年3月17日,美國和印度政府簽署一項促進貿易和投資合作的框架協議,雙方承諾將經貿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10年4月6日,印度與美國簽定了有關成立印美財政與經濟夥伴關係機制的協定,以加強雙方在宏觀經濟﹑財政和基礎設施相關議題上的理解與合作。2010年6月,美印舉行首次外長級戰略對話,美印認為兩國關係發展具有全球意義,兩國將為自身利益而加強安全、經濟等各領域的合作。同年11月8日,美國與印度簽署了共同建立全球核能中心的備忘錄。

  【同俄羅斯的關係】 印俄雙邊關係密切。2000年,兩國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2份諒解備忘錄。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在印舉辦的“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200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與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兩國聯合聲明,表達對全球反恐、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共同立場。兩國還就加強軍事和民用核能等領域合作簽署了協議。辛格此次訪俄是在他訪問美國僅十余天后進行的,這反映出印度非常重視“大國外交”,並試圖均衡發展印俄、印美關係。

  【同日本的關係】 印日關係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佈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2008年10月辛格總理訪日,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加強合作,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進展聯合宣言》。2009年12月,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對印度進行訪問。這是2006年日印決定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兩國領導人的第四次例行互訪,也是鳩山就任日本首相後的3個半月裏與印總理辛格舉行的第三次會談。日印兩國發表了關於加強兩國安全保障合作“行動計劃”的聯合聲明。聲明包括,兩國今後每年定期舉行副外長和副防長參加的“2+2”對話,舉行關於確保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的“海上安全保障對話”,以及在打擊索馬裏海盜上加強合作等內容。2011年2月16日,日本和印度兩國代表在東京正式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PA)。根據協定,未來10年內,佔兩國貿易總額94%的産品的關稅將逐步降至零。日印兩國于2007年初啟動經濟合作協定談判。這是日本迄今簽署的第12個經濟合作協定。

  【同巴基斯坦的關係】 印度和巴基斯坦同位於南亞次大陸,領土交界。1947年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個國家,1947年8月分治。分治後,印巴曾爆發過三次較大的戰爭。多年來,雙方領導人和官員為改善關係不斷進行對話和談判,兩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進入21世紀以來,印巴關係依然是跌宕起伏,時緊時緩。>>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係】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係。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係,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係】 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印于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絡,積極推動在南盟範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

  2004年以來,印巴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係繼續緩和。2008年11月,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係驟然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2009年6月,印總理辛格在俄羅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裏。

  經 濟

  印度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印度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于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臺“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産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

  “十五”計劃期間,GDP分別增長3.8%、8.5%、7.5%、9.4%、9.6%,年均增長7.8%,高於“九五”計劃的5.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國民收入、財政收支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均有改善。但農業增長緩慢,通膨壓力加大。2008至2009財年經濟增幅從此前高於9%的增速下滑到6.7%。2009至2010財年國內生産總值比上一年增長7.4%,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 

  2009年8月,東盟與印度在曼谷簽署《貨物貿易協議》。協議規定,從2013年到2016年,東盟成員國和印度之間將實現對80%以上的交易産品取消進口關稅。

  ●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資源】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其中雲母産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産量居世界第三。此外,印度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藥、鋼鐵、水泥、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産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 印度謀求成為“技術製造業中心”

  【農業】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産國之一,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  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産品凈出口國

  【旅遊業】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産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近年來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裏凡特瑯等。

  【交通運輸】 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5%的客運量和7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水運方面,主要港口有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1/5海運和1/2集裝箱運輸經此港。中小港口200個。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1.4萬公里,但實際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空運方面,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和特裏凡特瑯。國內機場92個。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佔GDP的80%。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産品、化工産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産品主要包括農産品和礦産品;石油類産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産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産品,電子産品,金銀,機械,化工産品。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人民生活】 據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2007年3月公佈的統計結果,全國有2.4億貧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於6.78美元,農村居民低於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嬰兒死亡率57‰。人均壽命為63.2歲(2001年至2005年)。醫院和診所共3.2156萬家(2006年1月),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1567萬家(2006年3月),醫生66.0801萬人(2005年),護士148.127萬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電話(包括移動電話)2.7288億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鎮60.04%,農村7.9%。

  文化教育

  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濕婆神,到恒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于恒河。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

  ◆ 恒河沐浴

  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納西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印度教聖城之一。這座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寺廟林立,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印度教教徒前來朝拜。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到有“聖河”之稱的恒河中浸泡沐浴,洗去“罪孽”,求神賜福;死後能在瓦拉納西火化,並將骨灰撒入恒河。

  ◆ 青蛙舉行婚禮

  為青蛙舉行婚禮是當地習俗,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2009年7月19日,在印度城市西裏古裏以東約85公里的一處村莊,村民舉行儀式為兩隻青蛙“完婚”(右圖)。

  錫克族老人痛飲

  美酒慶祝好利節

  【節日】 印度的節日

  ◆ 灑紅節(Holi):

  灑紅節在每年公曆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穫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 燈節(Divali):

  燈節在公曆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此外還有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

  2010年4月1日,印度《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正式生效。印度所有6歲至14歲的兒童將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各個邦政府和地方機構在法律上有義務確保每個適齡兒童在所在地區學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

  全國現有350所綜合性大學,著名的有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 印度政府通過允許外國大學在印建校議案

  2007年,印人口識字率達到75%,但成人文盲仍達3億,居世界首位。印正在全國600個行政區中的598個推廣掃盲計劃,力爭在“十一五”結束時識字率達到85%。2008/2009財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接近100%,但全國平均小學輟學率高達31%。

  新聞出版

  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2007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35595種,總發行量9900萬份,居世界第2位。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佔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

  (1)新聞發佈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余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

  (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併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

  (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係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毛裏求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

  (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臺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臺于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臺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絡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臺,23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