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大慶 不老的秘密(20120426)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2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06bfaa4ba4640feb6b84e2141450d8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4月26日 19:38

    CCTV-新聞

    4月26日 19:38

    重播:

    CCTV-新聞

    4月27日 03:45

    CCTV-新聞

    4月27日 05:45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大慶油田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油田,從1960年投入建設,到現在已經連續開採了50多年。像這樣一個老油田,在國外已經沒有大規模採油的價值了,但是大慶年産原油近10年來依然穩定在4000萬噸。面對日益減少的地下石油儲量,大慶人靠什麼從含油岩石中“榨”出一桶桶原油呢?

    把藏在岩石孔隙中的油驅趕出來

    三月末的一天,突然下起了雪,氣溫也下降了很多。但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伍曉林還是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實驗室。在他心裏,這些大大小小已經做過上千次的試驗可是絲毫馬虎不得。在未來的“十三五”,大慶油田能不能將年産原油穩定在4000萬噸,很大程度上就得靠驅油這項新技術。所謂驅油,就是把藏在岩石孔隙中的油驅趕出來。

    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地層深處,要把石油從岩石的縫隙中採出來,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從1960年,鐵人王進喜等第一代石油工人進駐開始,大慶油田已經持續開採了50多年。隨著地下石油儲量的減少,採油變得越來越難。

    一般情況下,油田經過幾年的開採後,産量會快速地走下坡路。但是大慶油田年産原油5000萬噸卻持續了27年,此後年産原油4000萬噸也持續了近10年。可以説,在世界範圍內,這也算是個奇跡了。

    從含油岩石中“榨油”

    大慶油田的發展史,不僅是一部艱苦創業的奮鬥史,也是一部自主創新的科技進步史。為了創造持續高水平穩産的奇跡,技術人員必須不斷地想辦法、搞創新。被稱為“新時期鐵人”的王啟民就曾挑戰固有思維,把目光盯向了一度被國內外公認為沒有開採價值,甚至不會計算在儲量表內的特差油層。他和同事們整整奮鬥了7年,終於突破了低貧油層的開採禁區,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億多噸的大油田。

    今年已經是大慶油田年産原油量穩定在4000萬噸的第十個年頭了。因為長期注水開採,一些油井的含水率已經超過90%。也就是説,採上來10噸液體,裏面只有1噸是油。按國際慣例,這樣的油田一般就會被放棄了。但是目前,大慶油田仍然是我國最大的油田,在沒有新的大油田發現的情況下,如何想辦法把油田“吃幹榨凈”,保證國家的石油安全,仍然是大慶人肩負的責任。

    從早期依靠地層壓力的自噴井,到通過注水將石頭縫裏的油擠出來,大慶人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採油技術:上個世紀60年代以“六分四清”為核心的細分注水技術,90年代的“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等等。通過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大慶人把從地下採油,變成了幾乎是從含油岩石中“榨油”。

    創新的力量

    如今,大慶油田自主創新的技術已經越來越精細化。半個多世紀以來,大慶油田已累計生産原油21億噸,佔我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産量40%以上,支撐了全國石油工業的近半壁江山。而從被國外技術權威質疑,到石油開採技術世界領先,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創新。不過,在大慶,創新文化可不只是體現在專業的技術人員身上。群眾性科技創新在大慶已經成為常態,只要有能力、有意願,人人都可以成為創新的主體。而專職技術人員們早就已經開始為大慶油田未來的穩産做技術儲備了。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發的泡沫複合驅以及微生物驅油技術等,在未來,將是決定這個老油田還能否煥發青春的關鍵所在。

    大慶過去的輝煌靠的是科技創新,而大慶的未來依然還要靠科技創新。創新,已經與“鐵人精神”一樣,成為大慶油田的“金字招牌”。而當創新成為一種文化,無論對於一個企業,還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説,不僅意味著核心競爭力,也意味著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熱詞:

  • 焦點訪談
  • 大慶
  • 不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