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免費午餐配套資金沒著落 負責人稱再有5毛錢就夠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孩子們在吃午餐。

  

  紅寺堡鎮中心小學按班級發放免費午餐。

    自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33歲的張曉梅可以安心去打工了,因為她上5年級的孩子中午在學校吃上放心飯了,她再也不用專門從幾裏外的城裏趕回家給孩子做飯。

    紅寺堡鎮中心小學校長趙強的心也踏實了不少。實施“免費午餐”工程後,他每天只需核實數量,檢測餐飯的質量、溫度,組織師生發放午餐就可以了,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給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上。

    可寧夏紅寺堡區糧油購銷公司的王希銀經理近兩個月來一直很緊張,自從他的公司承擔紅寺堡區20800名學生的午餐加工和配送以來,不知有多少個夜晚,王希銀都睡不著覺,腦子裏一遍一遍過濾著從食材採購到午餐配送的每一個環節,枕頭邊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急需加強和改進的事項。

    經過一年的試點,從今年春季開學起,“免費午餐”工程在寧夏的12個縣市區全面推開,26萬餘名小學生吃上了4塊錢標準的免費午餐。怎樣確保4塊錢保質保量落實在學生的碗裏?“免費午餐”工程實施當中有沒有其他問題産生?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走進寧夏紅寺堡區,實地了解當地“免費午餐”的運行模式和各方反應。

    企業加工配送,政府監管

    上午9時,紅寺堡學生午餐牛羊肉供應點的屠宰場,5頭肉牛已經到位,專門請來的阿訇已置備好了各種器具,準備宰牛。

    9時40分,新鮮的牛肉挂在了肉架上,經過衛生、質檢部門專業人員的檢驗後陸續裝車,運往紅寺堡區的5個免費午餐供應點。

    在牛肉配送的同時,從寧夏中衛、吳忠等地運來的成車的白菜、青椒等已經到了紅寺堡區糧油購銷公司,同樣經過質檢,陸續運往各個免費午餐供應點。

    上午10時半,紅寺堡弘德工業園免費午餐供應點,現代化的餐廚車間裏,成盤的米飯已經蒸好,白菜牛肉已經出鍋,戴著口罩、橡皮手套,統一著裝的工人正忙著給統一的密脂飯盒裏盛飯、舀菜,盛滿飯菜的餐盒放上傳送帶,經過機器貼膜,20個一筐,直接裝進有保溫效果的送餐車。11時15分,5輛送餐車同時啟程,開往不同方向。

    11時30分,離紅寺堡城區3公里處的紅寺堡鎮中心小學,送餐車停在校園,29筐午餐已經卸載,學校醫務室和後勤人員忙著檢測質量、計量溫度,經核實登記後,各班班主任帶著6名同學陸續將午餐領回教室,分發給同學。

    不到半個小時,陸續有班級把吃過的餐盒成筐抬出,有學生戴著手套,兩人一組,來到每個班固定的水桶處,簡單清理飯盒。清理完畢,學生將餐盒抬到送餐車處,由學校後勤人員裝車。

    12時20分,送餐車離開校園,吃完午餐的學生們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嬉鬧著。

    下午2時,免費午餐供應點,從各個學校回收的餐盒清潔消毒完畢,整齊存放在消毒櫃裏,工人陸續回家。

    這是寧夏紅寺堡區“免費午餐”從食材採購、加工製作、午餐配送到飯盒回收的全過程。從上午9時到下午2時,5個免費午餐供應點、216名員工、5個小時,紅寺堡所有68個農村小學的學生都吃上了熱氣騰騰的午餐。而這5個小時中,在學校的環節不到1個小時。

    “企業製作配送,政府相關部門監管,讓學校集中精力搞教學。”紅寺堡教育局專門負責“免費午餐”工作的蔣永剛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一張繁瑣又重大的民生答卷

    2011年9月,國家選擇寧夏作為免費午餐試點省區,紅寺堡區也在試點之列,從那時候起,蔣永剛就參與了免費午餐的實施。

    “學校的很大一塊精力從教學轉向了吃飯。”開始試點時,紅寺堡也在一些學校開辦過食堂,由政府出資在學校建設食堂,學校負責免費午餐採購、加工、配送的全過程。農村學校規模普遍不大,學校以前沒有食堂,加之食品安全責任重大,運行一段時間後,蔣永剛發現,免費午餐消耗了學校的很大一塊精力。

    “每個學校都建食堂,規模和設備都跟不上,監管力量也難以確保。”蔣永剛説,紅寺堡全區有68所農村小學,試驗證明,要在所有學校建食堂,一方面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一方面,在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的監管上也有現實困難。

    紅寺堡區下轄5個鄉鎮,各個鄉鎮間公路暢通,交通便捷,經過再三思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紅寺堡最後選擇了企業加工配送、政府監管、學校對接的免費午餐運行模式,由紅寺堡區糧油購銷公司承擔全區的免費午餐加工和配送。為了減少運送時間,確保午餐溫度,糧油購銷公司在全區設了5個供應點,輻射全部68所農村小學。

    為確保免費午餐安全、規範和高效運作,紅寺堡區政府出資1300多萬元,給糧油公司的5個午餐供應點建設廠房、購置設備、配備專門的送餐車,同時,集中區政府教育、衛生、質檢等部門的力量,集中監督5個午餐供應點的工作。

    “從採購到食材下鍋,都會有政府的監管人員在。”蔣永剛説,為了確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和加工的規範,紅寺堡已經形成了政府部門監管、供應企業自查、學校家長監督的三方監督的格局。

    對於涉及2萬多學生的供餐,糧油購銷公司也不敢掉以輕心。在招收員工時,所有人都進行了體檢、辦理了健康證,同時,對所有員工都進行了食品安全、餐廚規範化運作、車間衛生等全方位的培訓。承擔免費午餐項目以來,糧油公司每週開一次例會,總結部署工作,每個月開一次員工大會,獎勵優秀員工和班組,處罰相關事故責任人,公司經理王希銀每天都會出現在餐廚車間。

    為了保證飯菜質量,確保營養搭配,糧油公司請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營養科按四季調配了菜譜,每季度又按每週五天進行了食譜搭配。

    “工序很多,很瑣碎,但責任太大了。”王希銀説,剛開始運行時,一想起涉及2萬多人的用餐安全和成千上萬個家庭的幸福,他經常睡不著覺,反復思考著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學在正常進行,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集體生活能力。”紅寺堡鎮中心小學校長趙強説,學校不辦食堂,責任和壓力就減輕了很多,就能集中精力抓教學。另外,在免費午餐的實施中,學校也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能力和意識,安排學生輪流給同學送飯、洗飯盒,飯量小的同學給沒吃飽的撥飯,每個班級都有了大家庭的感覺。

    為了讓家長了解午餐情況,傾聽意見建議,學校還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吃午餐,學校把家長意見記錄整理,再反饋給供應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

        孵育上下游産業,確保碗裏4塊錢1分不少

    國家指定3塊錢的免費午餐標準,寧夏自治區政府在此基礎上追加1塊錢作為營養膳食補助,構成了4塊錢的免費午餐標準。

    紅寺堡區為免費午餐供應企業建好了廠房,配備了設備,提供了每人每餐4塊錢的餐費。為了確保4塊錢完全進入到學生碗裏,蔣永剛和監管人員不但要檢測食材的質量,同時,在下鍋前還要對食材進行過秤,以此測算4塊錢是否足額用到午餐之中。

    可新的問題隨之出現,王希銀發現,把4塊錢落實進碗裏,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水、電、工人工資、清潔工具、設備維修、送餐車燃油等各種費用並沒有著落。

    “4塊錢要全部進碗,但進碗過程中沒有任何配套資金。”王希銀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糧油購銷公司5個免費午餐供應點共有職工216人,每人每月工資1000~1500元不等,每月支出工資23.7萬元;同時,車間的水電,設備維修、員工手套、服裝、清潔用品,送餐車燃油、維修以及公司辦公等費用加起來,每月至少20萬元。這意味著,每個月紅寺堡區2萬多人免費午餐的160多萬元餐費中,就有40多萬元的配套開支,這部分目前並沒有著落。

    “不但為責任重大睡不好覺,員工工資也很發愁。”王希銀説,糧油公司免費午餐項目實施兩個月來,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社會責任固然要承擔,但如此下去,確實也有壓力。

    王希銀將此情況上報,也得到了紅寺堡區黨委、政府的關注。“政府也了解了相關情況,一些補助和配套項目實施正在論證中。”紅寺堡區區委辦副主任周國寧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近年來,寧夏在紅寺堡區打造黃河善谷,引進了一批福利産業,通過政府給政策優惠,鼓勵企業招聘當地人進廠務工,促進脫貧致富,隨著工業園區的陸續建成,紅寺堡區將有大量産業工人出現。據了解,鋻於免費午餐供應企業的現實狀況,紅寺堡區政府允許免費午餐供餐企業在為學生共餐的同時,用政府配置的免費午餐餐廚設備進行社會化經營,拓展社會市場,給工業園區的工人提供快餐,快餐價格由企業定價,可賺取一定利潤,前提是必須確保4塊錢足額用於免費午餐。

    “這讓我看到了一些希望。”王希銀説,現在公司每天能定出300多份快餐,每份以7塊錢售出,凈賺2塊錢,如能訂到3000~5000份,企業的基本生存就有保障。

    近日,紅寺堡黨委政府還作出決定,計劃依託“免費午餐”項目,延伸上遊産業。“免費午餐”每天需要5頭牛的牛肉,1萬斤菜,為了節省市場採購成本,紅寺堡區決定提供政策、用地等方面的優惠,由糧油購銷公司組建自己的種植場和養殖場,專人負責為免費午餐提供肉和菜,這一方面節省了採購成本,同時也從源頭上節約了食品安全監管資源。據了解,此項目已經經過論證,正在落實階段。

    記者手記 “再有5毛錢,我們的腰桿就直起來了”

    自從實施“免費午餐”以來,紅寺堡區教育局的蔣永剛一直沒閒著,從設備採購、安置、運行到米麵肉菜油的採購、檢測、下鍋,一直到給學生配發午餐,他跟蹤了“免費午餐”從生米做成熟飯、進入到學生嘴裏的全過程。而且這一跟蹤,沒了個盡頭,每週都得親自去幾趟。

    最近,蔣永剛正在起草一份“免費午餐”監管辦法,從機制上確保“免費午餐”有人管、管到位、保質保量,“要讓4塊錢的飯足額安全吃進娃娃們的嘴裏。”為此,他設計成立以學校校長為組長的監督領導小組、計劃每個學校配備兼職食品監督員、設立家長代表監督崗等制度和機制。

    辦法制定好了,可蔣永剛也犯難了。“不讓人家賺錢,還要每個流程盯著人家,實在很為難。”蔣永剛説,所有的監管制度都是為了讓4塊錢真正落實到學生的碗裏去,可對企業來講,4塊錢中並沒有包括員工工資、水電費、配送餐車燃油、維修等費用,這些都得企業自己去掏,在此情況下,企業員工每做一步還都有監管人員盯著,“換誰心裏都不是滋味”。

    “免費午餐”實施以來,紅寺堡糧油購銷公司的利潤收入僅僅是批發價和市場價之間的微小的差價,批發價2.2元每斤的大米,市場價售2.3元,糧油公司按批發價進貨,按市場價報賬,才能擠出1毛的利潤。可商家開發票是按交易實價開,因此,糧油公司拿上這部分利潤還得自己上稅開票。“牙縫裏擠出的利潤都交過稅了。”公司經理王希銀説。

    蔣永剛也知道免費午餐供應企業沒有其他補貼,職工發工資都難。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糧油購銷公司的員工從早上6點做早餐開始,一直要幹到下午2點午餐餐具回收消毒完才結束,確實很辛苦,但工資還是沒有保障,“實施兩個月來,已經換了3撥兒人”。

    蔣永剛説,當地農村的學校先前都沒有食堂,為落實4塊錢的“免費午餐”,在68個學校全部建食堂、配設備、招員工花費更大,由此産生的管理成本勢必影響農村學校正常教育教學,也不利於資金和食品安全的監管。

    由此看來,寧夏紅寺堡區探索的由企業加工和配送、教育和相關部門監督管理確是個可行的辦法,可也不能讓企業完全承擔社會責任,沒有相應的利潤空間。況且,“免費午餐”針對的貧困地區地方財力相當有限,讓地方長時間拿出相當數額的資金補貼免費午餐加工、配送成本,必然會造成新的地方財政負擔。

    “再有5毛錢,我們監管起來腰桿就直起來了。”蔣永剛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為了讓4塊錢的餐費完全落實到學生碗裏,如果每生每餐能配套5毛錢的午餐加工和配送費用,企業就能維持基本運轉,監管部門前去監管也就更有底氣了。

    紅寺堡區正在想辦法給免費午餐供應企業輸血,依託“免費午餐”工程拓展上下游産業,培育新的創收渠道。蔣永剛希望這些項目儘快實施,並産生實際作用,同時也希望從國家制度層面對此情況給予更多考慮。

熱詞:

  • 西北貧困縣
  • 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