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0日 23: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主編:莊嚴 編導:劉瑩 李想 張姝 攝像:樊金峰 毛雲李 李慧 景延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小丫跑兩會》。今天我採訪到了一位特殊的人大代表,她就是來自山西平順縣西溝村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她今年82歲了,她一輩子生活在山區農村,對貧困生活有著自己切身體會。那在她看來,農村扶貧應該在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
小丫:今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山西代表團的駐地,在這裡我們要尋找一位非常特殊的代表,她是唯一的一位從第一屆到十一屆連任的代表,她來自農村,是一位女性,每年她的議案都能找到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關注農民朋友生活的改善,她一直在為農村的扶貧,農民的致富而奔走呼籲,那今年她議案的關注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申紀蘭 人大代表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村民
小丫:那您今年提的議案是什麼內容?
申紀蘭:要搞綠色,要搞紅色旅遊,使我們農村能真正奔上小康
82歲的申紀蘭是來自山西農村的一位農民代表,在當選人大代表的這57年裏,她所提出的議案涉及到改善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丫:這些年當中,您一直關注的都是扶貧的問題,您為什麼對這一點特別關注?
申紀蘭:我也是來自農村,我心裏頭裝的是父老鄉親
這位和農村貧困抗爭了一輩子的老人,至今還親自帶領鄉親們植樹造林,引資金、上項目。在她的房間裏,我看到有許多農民朋友給她寄來的信,儘管老人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每一封信她都會認真地拆看,渴望富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絕大多數信件共同的內容。
小丫:他們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麼?
申紀蘭:農民最關心修路問題。再一個最關心是奔向小康,富起來。
小丫:還是致富的問題,奔小康。
申紀蘭:要有這種項目和引資金把山老區人民富起來,共同走向小康社會,這是群眾最關心的一件事情。
申紀蘭老人對於貧困問題的關注贏得了許多其他代表的尊敬,在我們拍攝的時候,不斷有人過來要求和老人合影,在她的房間裏,也不時有代表找上門來請她簽名。我注意到,老人在為每個人簽名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字跡工整,老人告訴我,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代表和她一起關注農村的貧困問題。其實在過去的50多年裏,申紀蘭放棄了很多次留在城裏擔任領導的機會,她覺得只有在農村老家和鄉親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她才能更好地代表農民。
小丫:有很多人大代表他們都是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然後要抽出時間去農村、去工廠去做調研,我覺得您是不用去調研的,因為您天天都在調研?
申紀蘭:每天跟群眾在一起,他都想什麼我也想什麼,他都説什麼我也想説什麼。
小丫: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大多數朋友往上數三代都會發展,我們的祖輩其實就是從田間地頭走來的,關注農民,關注農村的扶貧工程是我們的共同願望和期待。
主持人:如何更好地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産生活,一直是人大和政協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今天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特別提到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對代表建議的跟蹤督辦,推動草原生態保護和增加牧民收入、西海固地區飲水安全和生態移民搬遷等一批民生問題的解決,得到代表們的肯定。接下來就看看我的同事在寧夏西海固的調查。
記者們的車子在黃土高原上翻過一座又一座光禿禿的山,一路上幾乎看不到人煙,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記者們來到了距離同心縣40公里的田老莊鄉梁家川村,今年年底,梁家川村將會整體移民,這排土坯房是馬炳志老人住了幾十年的家。
記者:兩位老人家今年高壽?
馬炳志 田老莊鄉梁家川村西胡莊社村民
馬炳志:74歲。
記者:老奶奶呢?
馬炳志:71。
記者:您家裏現在有多少人?
馬炳志:家裏現在有24口人。四個兒子,再就是孫子,重孫子。
馬炳志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家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如今雖然是兒孫滿堂,但幾十年來,一家人的生計,一直讓他很犯愁。
記者:你們家有多少地?
馬炳志:24口人種著61畝地。
記者:收成怎麼樣?
馬炳志:雨水可以,每畝能達到一百二三十斤。雨水不好,一年就是七八十斤,旱就不收莊稼。
馬炳志老人一家居住在寧夏西海固地區,這裡十年九旱,完全是靠天吃飯。村裏人告訴記者,以前家家戶戶還會養些牛羊,能讓家裏多一些收入。但最近幾年,養不住了。
馬炳志:旱的沒有草,養不住。
馬炳志老人告訴記者,在這裡最金貴的就是水,吃水難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山裏人。
記者:洗完臉的水再去飲牛
馬炳志:吃水困難得很,今年沒有水。
記者:多長時間沒下雨了?
馬炳志:八個月。
八個月沒有下雨,去年夏天收集的雨水,早就用光了,春節兒子們回來了才從縣城里拉回了水。
記者:家裏水還能持續多久?
馬炳志:還能持續一個多月。
記者:一個月後怎麼辦呢?
馬炳志:再買水。
由於距離縣城遙遠,加上西海固地區本身缺水,一噸水從同心縣城拉到馬炳志老人家需要上百元錢。
馬炳志:不好買。車走不説,今年還不老拉,沒水拉。一個月光買水就得個六百多塊錢。
老人説,村裏平時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輕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
馬炳志:兒子都打工,媳婦,孫子都打工。
記者:(打工)一年能掙多少錢?
馬炳志:一年一個人能掙個,好的能掙一萬,不好能掙個七八千。
老人家還告訴記者,孩子們打工的地方離家裏很遠,每年只有過春節的時候才能回來一次。家裏的60多畝地和孩子們,全靠兩位老人和兒媳婦照料著。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老人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們的教育,因為方圓五十里,只有一所小學,孩子們沒有中學可念。
馬炳志:我兒子都沒上過高中。
記者:上過幾年級?
馬炳志:六年級。
雖然現在生活有很多困難,但老人最近卻特別高興,春節的時候,村裏下了通知,今年年內,村民有希望搬到靠近縣城的移民新村去。
馬炳志:移民新村在下馬關過去那裏
記者:想不想把家搬到那去呢?
馬炳志:還是想,咋不想。
記者:到外面移民村看過嗎?
村民:看過,那兒條件當然好
記者:想不想去那上學?
小朋友:想
記者:為什麼想去那上學?
小朋友:那的學生多,有樓房
記者:還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朋友:有保暖器
記者:以後想幹什麼?
小朋友:上縣城,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