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1992年4月3日人大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2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瞭望》2009年49期,作者:湯耀國,原題:《三峽論戰風雲錄》

中國工程院作出“效益顯著”、“利多弊少”的結論時,國務院三峽建委還在規劃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大綱指出,“隨著三峽工程建成運行,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逐步暴露,亟待解決。”

“公案”一則

全國人大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十年後,2002年5月16日,三峽總公司請來三峽工程最大的“反對派”——中組部原副部長李銳到建設現場考察,當時一團和氣,事後卻引起一段“公案”。

三峽總公司主辦的《中國三峽工程報》和香港《文匯報》其後刊出報道稱,李銳對三峽工程不無讚許,“能搞成這樣很不容易,修好了將是一個天大的好事。”

看到報道,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李鵬,同年6月21日寫下日記,認為李銳“對三峽工程的認識有了一些變化”。(引自《眾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下稱《日記》)

“毫無變化。”93歲的李銳對此予以否認,他是在2009年11月23日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作出這番表示的。

但他也證實,曾對樞紐工程質量表示滿意,“從技術上看,能修這樣一個大工程,了不起。”

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兼技術總負責人、83歲的兩院院士潘家錚,向本刊記者回憶起李銳的那次考察,他記得李銳當時是這樣説的:“我對三峽工程的態度是明確的,也難改變了。但看了工地的建設後還是很高興、放心的,希望儘量建好。”

李銳和潘家錚曾是水電系統的上下級同事,後來成為三峽論戰的重量級“對手”。

“他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反三峽派的骨幹和統帥,”潘家錚在《我所知道的李銳》一文中這樣寫道,“沒有他,三峽之爭絕難如此‘波瀾壯闊’。”

爭論歸爭論,交情歸交情。1992年全國人大通過三峽工程決議後,潘數次登門拜訪李。李欣賞潘的技術乃至文學才華,潘亦敬重李的憂國憂民,敢於直言,稱李對三峽“居功至偉”。

“李銳在五十年代反三峽(工程)立了大功,那個時代沒有能力、沒有需要搞三峽(工程),草率上馬,後果嚴重。”潘家錚對《瞭望》新聞週刊説,“他八十年代仍然反對,這對三峽論證也大有好處,質疑有利於工作的改進。”

不符合“躍進精神”的決議

“你知不知道南寧會議?林一山那個時候紅得很啊。”93歲的李銳向本刊記者憶起半個世紀前的南寧會議,口氣很是自得,在那次會議上,他把三峽工程拉下馬了。

1958年1月17日,時任電力部部長助理兼水電總局局長的李銳突然接到中辦通知,要他第二天乘專機去南寧,討論“三門峽”(電報多了一個“門”字)問題。

他後來才知道,毛澤東主席在南寧會議上提議要修三峽工程,當時持保留態度的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提出,有個李銳是搞水電的,和林一山爭論過三峽工程的問題。毛澤東就説,把他們兩人都找來當面談一談。

林李之爭始於1956年。這年6月,毛澤東暢遊長江,寫下《水調歌頭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傳遍中國。隨後,被毛澤東稱為“長江王”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後改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下稱長辦;1988年又改稱原名,下稱長江委)主任林一山,在《中國水利》上發表兩萬字長文,主張儘快修建三峽工程,唯此才能解決長江的洪水問題。他建議蓄水高程為235米,比現在的175米,還高60米。

李銳閱罷林文,認為“太離譜”,“大半個重慶市都會被淹沒”;於是,在《水力發電》上也回敬一篇兩萬字長文,從防洪、國民經濟等各種角度全面反駁。

在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設下擂臺,讓林、李直接交手。

李銳剛抵達賓館即被潑冷水,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找上門來,急切地告訴他,主席在大批“反冒進”。

“擂臺戰”當晚展開。兩位口才俱佳的對手,把各自論點搬到臺面上,李銳還多了個“撒手锏”——鋪開一張全國水電開發示意圖,“引起主席和與會者的極大興趣”。

李銳以圖説理:1957年全國用電的總需求只有190億度,而三峽一個大電站就要發電1000億度以上,佔全國發電量的比例過大,將嚴重影響電網的運行,他還打比方:“在一座城市裏,總不能只有一個百貨商店吧,尤其大城市,需要多少個商店啊!”

“所有人,包括毛澤東,他們為什麼聽得進去?第一,我的道理講得很清楚,”李銳向本刊記者作出分析,“第二,我是小人物,要劉少奇、周恩來反對可能就不一樣了。”

李銳的表現,使毛澤東對三峽工程的態度發生變化,稱三峽工程的修建並未決定,並點李銳為兼職秘書。

熱詞:

  • 人大
  • 長江
  • 三峽
  • 三峽工程
  • 論戰
  • 反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