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化部非遺專家:建議將“申遺”變為“審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文化部非遺專家部主任,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昨天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不良政績觀的驅動下,文化遺産一旦“申遺”成功就沒人管了,他建議把“申遺”變成“審遺”。

  有地區先拆真再造假

  針對有媒體提出,中央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後,有地區先拆真文物,再造假文物,拉動了GDP,卻破壞了文物,馮驥才認為,這一種“躍進”,是不良政績觀在起作用。“很好的事情落到不良的政績觀裏一定會變味。”

  他以“申遺”舉例説,文化遺産一旦申遺成功之後就沒人管了。實際上文化遺産申遺成功後,保護才應該開始,因為已經被確定為國家的寶貴財富了。但一旦把申遺當成政績驅動,成功後那當然就沒人管了。

  馮驥才表示,已經跟文化部相關領導建議,把申遺的“申”字加一個寶蓋變成“審遺”,“我們有多少的遺産已經變味不再是遺産了,我們必須對我們的遺産認真負責,不能把變味的粗製濫造的東西留給我們的後代。”

  “維修式拆遷”是藉口

  “維修式拆遷”正在讓文物或者古跡變成“新古跡”或者是“新文物”。馮驥才昨天批評説,“維修性拆除”既有了文物破壞的現象,又有了文物破壞的藉口。

  馮驥才昨天參加全國政協主題為“深化文體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記者會時表示,文物從來沒有新的,如果説是新的只能是假古董,但是,建設性的破壞一直存在著。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尤其是最近的“維修性拆除”既有了文物破壞的現象,又有了文物破壞的藉口。過去對歷史建築有一個很荒謬的錯誤的做法叫做“整舊如新”,後來對歷史認識清楚了,叫法改為“整舊如舊”。意大利在修復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壁畫時用了一個詞叫“整舊如初”——就是這個“整舊如初”在學術界有很長時間的爭論。學術界使用一個概念是非常慎重的。一個有知識的、有文化的、知道什麼是科學的國度每一個概念的出臺都要經過非常慎重的推敲,尤其是對我們的文化遺産。因此,這些詞彙的出現非常可怕,但願這種野蠻的詞彙再也不要在我們媒體當中出現。

  馮驥才説,我們把幾百年、上千年形成的千姿萬態的具有個性的城市都變成了千城一面,這是一個文化悲劇,把這樣的東西交給後代,後代只能説我們這一代無知,我們這一代人沒文化。

  晨報首席記者 崔紅

  ■相關新聞

  單霽翔:故宮一些空間“不敢”開放

  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天表示,故宮內著名的“三希堂”只有七八平方米的面積,一旦開放就會被“踏平”。這將會成為數字故宮的一部分,市民可以網上逛。

  單霽翔昨天參加全國政協主題為“深化文體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記者會時表示,故宮有一些空間經過修繕但沒有敢對外開放,比如雨花閣、倦勤齋,比如三希堂。三希堂很有名,但是只有七八平方米,如果進去七八十人就被踏平了,她就沒有未來了。故宮已考慮把倦勤齋、雨花閣、三希堂做成數字故宮的一部分,通過大屏幕和觀眾自己的點擊,自由遊覽這些不能進去的殿堂和場所。

  單霽翔還透露,更多的紅墻裏面的辦公室,在2016年將搬到紫禁城紅墻以外的區域,把更多的空間讓給觀眾。乾隆花園、慈寧宮花園、慈寧宮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開放,但目前正在做預案,在開放和保護中找到平衡點。

  留個電話 會下再辯

  3月8日,委員們圍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接受記者提問。馮驥才委員(左)和王健林委員(右)在回答一個問題時意見産生分歧,一番辯論後,兩人互留聯絡方式,約定會後接著聊(拼版照片)。新華社發

熱詞:

  • 馮驥才
  • 建議
  • 申遺
  • 審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