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會診”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係根本在三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0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江蘇南通衛生部門在全市推出“無紅包醫院”,以緩解醫患矛盾。 資料圖片/CFP

  在歷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改善醫患關係都是醫療衛生界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近日,本報記者專訪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和專業人士,問計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

  問題分析

  專家詳解醫患關係4大症候

  醫患關係為何持續緊張?問題到底出在哪?結合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和專業人士梳理分析了這些問題背後存在的一些深層原因。

  【症候1】

  醫院偏離公益性質

  “醫患矛盾是個太複雜的問題,一兩句話怎麼説得清楚?”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淩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前一輪醫改中,政府把醫院推向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立醫院具有盈利的屬性,這自然導致開大處方或過度醫療情況的出現。

  長期關注醫患關係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舉例説,與香港醫院相比,在內地醫院的收入中,技術性收費只佔很小的比例,主要是通過加價賣藥、過度醫療和過度檢查來體現其“價值”。社會上流傳一種説法,心臟支架暴利超過販毒,這是一件讓公眾難以接受的事。它的“高利潤”不是因為物有所值,而是因“流通成本”實在太高,需要以“回扣”形式“貢獻”給醫院和醫生。“人們難免擔憂,在可與販毒利潤相比的巨大誘惑下,一些醫生是不是會利令智昏,毫無職業底線,甚至趁病人之危,給病人裝上不必要的心臟支架?”

  廖新波説,由於看病難、看病貴,醫院和醫生留給患者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正面的,沒有哪個患者對看病難、看病貴感到滿意,此時如果再發生醫療事故,哪怕是輕微的失誤,患者內心本就淤積的不滿情緒便會被激發,調解、處理再出現問題,醫患衝突便無可避免。

  【症候2】

  患者對醫院期望高

  廖新波表示,有些病人對醫院和醫生期望過高,也是醫患關繫緊張的一個原因。“儘管現代科技已經很發達,疾病診斷到了分子水平,但還有很多疾病是現代醫學無能為力的。過去我們宣傳了太多的"妙手回春",報道了太多的"藥到病除",醫學的無奈反倒被忽視,醫學的奇跡被誇大了”。

  【症候3】

  醫護人員責任感弱

  業內人士坦言,由於個別醫院過於關注經營收入,忽視了對醫護人員職業素養的培訓監督,致使醫德醫風滑坡,收取紅包、過度醫療等問題並不罕見。

  在另一方面,持續緊張的醫患關係也讓一些醫生不敢擔責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吳明表示,面對棘手的病例,醫生們變得膽小怕事,開始採取各種防範措施,在進行全方位檢查以求萬無一失的同時,有風險的手術可能就放棄了,“以前是有1%的可能,就要盡100%的努力。但現在就算有50%的希望,醫生怕手術失敗承擔風險,也可能會傾向於放棄或保守治療,或者建議患者轉院。”

  吳明舉例説,目前醫療機構已經有此苗頭,比如在某區縣醫院接到的急診患者,醫生看到情況很嚴重,可能不會做任何緊急處理,就建議患者轉往大醫院。

  【症候4】

  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儘管目前全國範圍內正在逐步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但相關的法律法規尚處空白,患者對於醫療事故的處理更多的還是習慣找院方,通過“醫鬧”的方式來解決。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也表示,目前很多醫院不善管理,醫療行為的監督不應僅由行政和紀檢部門承擔,“對醫院應該有內部自我監督和外部行政監督,還應有行業監管,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對醫院的外部行政監管,而忽視了行業自律。”廖新波建議,應該像國外那樣,有一個行業協會來制定行業規則,違反規則者不可行醫;同時在支付制度上進行改革,由支付方來監督醫生的行為,如果醫生違反規則便拒付,同時也可監督限制患者的要求。

  解決之道

  規範醫生行為須改激勵機制

  醫患矛盾是否有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吳明表示,這需要在一個合理的體制下,對各方利益進行調整才能得以實現。

  他希望通過新一輪醫改,建立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使醫生規範自己的行為,使其完全出於醫學的目的為患者提供最適宜的治療方式,而不是為了營利而採取過度醫療服務,“如果醫生這個群體不存在過度服務的行為,形象就會好得多。”吳明説。

  吳明同時建議,患者應理性客觀地看待醫學技術,“患者求醫問藥有疾在身的痛苦和著急心情,醫務人員都能理解,也會盡全力進行救治,畢竟挽救生命是醫生的天職。但不是所有疾患進了醫院就等於進了保險箱,病情的發展有時候是再高明的醫生也不能掌控的。”

  吳明呼籲患者對醫生應充分信任,相信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是認真負責的,不要被個別案例所影響,戴著深度的有色眼鏡去對待所有醫護人員。

  對此説法,楊甫德等業內人士亦表示贊同:“醫學存在不可預測性,在某些領域確實存在待解的難題。”

  此外,楊甫德表示,在推廣醫療事故責任險的同時,醫生也需加強自律意識,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並掌握正確的溝通技能。他透露,目前,中國醫師協會正計劃在每兩年舉行一次的醫師職業資格考核中,加入人文道德等相關內容的考核。

  權威發言

  醫院堅持公益可解醫患關係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旦出現此類(同仁醫院醫生徐文被砍)違法傷人的事情,無疑是需要打擊的。陳竺表示,醫患關係的改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的堅持、醫保水平的覆蓋和提升、民眾的自費比例不斷下降,這三點才是改善醫患關係最為本質的東西。

  陳竺表示,目前衛生部門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建立第三方調解模式,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於這一模式的推廣,陳竺表示“有信心”。

  個案

  貧血患者險些移植骨髓

  醫生兩次對檢查結果的誤判,使只需服藥治療的貧血患者差點換了骨髓。今年初,一起類似“八毛門”的事件在本市上演。

  今年1月,本來準備回山東過年的王先生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開始他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只認為是工作太累應酬太多造成的。直到一次上樓發生虛脫,他和妻子才真正擔心起來。

  夫妻二人來到北京某大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卻讓夫妻二人心沉谷底,報告單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簡稱:MDS)幾個字異常扎眼。醫生告訴他們:準備50萬元來做骨髓移植手術。夫妻二人一邊籌款,一邊又去天津一所大醫院檢查,檢查結果和原來一樣,醫生表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就在夫妻二人陷入絕望之時,他們從網上了解到北京某著名血液病專科醫院,於是撥打了該院客服熱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大年初六,夫妻二人帶著前兩家醫院的檢查結果到這家專科醫院求治。

  醫生仔細詢問患者病情,並對患者在前兩家醫院的檢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認為王先生所患疾病不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很可能是由於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嚴重巨幼細胞性貧血。醫生告訴王先生,口服葉酸和維生素B12治療觀察,5天后來院復查。

  5天后的復查結果顯示,王先生的血常規明顯改善,排除了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的可能。經過半個月的治療休養,現在王先生身體已恢復如常,總共只花了幾百元。

  論醫

  醫患關係的改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的堅持、醫保水平的覆蓋和提升、民眾的自費比例不斷下降,這三點才是改善醫患關係最為本質的東西。

  衛生部部長陳竺

  如果醫生這個群體不存在過度服務的行為,形象就會好得多。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吳明

  儘管現代科技已經很發達,疾病診斷到了分子水平,但還有很多疾病是現代醫學無能為力的。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李秋萌

  作者:李秋萌

熱詞:

  • 醫患關係
  • 醫生
  • 醫患矛盾
  • 會診
  • 醫患糾紛
  • 巨幼細胞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