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東省代省長朱小丹在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我省轉型升級與改善民生互促共進、推動科學發展取得新成績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省政協的支持監督下,省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認真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和“十二五”規劃,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大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省生産總值5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生産總值50500元,增長8%.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達13668億元,增長15.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14億元,增長2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元,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72元,增長18.8%,實際增幅創1983年以來新高。8年來城鄉收入比首次縮小到3倍以內。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效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大解決突出問題工作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的協調性增強。深入推動廣貨全國行,支持企業建立國內營銷網絡,加強泛珠合作,內銷比重提升。消費市場保持暢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247億元,增長16.3%。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先進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省重點項目投資任務順利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6933億元,增長17.6%。成功組織與中央企業、知名民企、世界500強三場重大招商活動。出口總額達5319億美元,增長17.4%,佔全國1/4強。

  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加強市場供應和價格監管,發揮價格調節基金作用,實施農超、農校等産銷對接,推進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建設。向低收入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5.3億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各種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落實小型微型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完善融資等公共服務體系,預計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1.8%,提高5.2個百分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外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

  (二)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經濟增長質量效益有所提升。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在全國率先推動出臺實施自主創新促進條例。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化省部院産學研合作,全年合作項目5700多項,新增産值2760億元。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在技術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科技專項152項。新增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和科技孵化器。質量強省建設取得新成效,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居全國前列。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數和馳名商標數均居全國第一,《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佔全國的50%以上。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約佔工業總産值的30%。專業鎮轉型升級加快。引進第二批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

  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500強項目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三次産業比重調整為5.1:49.7:45.2。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製造業增加值的53.4%。積極推進廣州、深圳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紮實推進,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6.3%,提升0.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呈現技術提升、規模擴大、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形成新型顯示、軟體、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等4個年産值超千億元的新興産業集群。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優勢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海洋經濟總量居全國首位。旅遊總收入佔全國1/5強。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實現全面增産。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民生水利建設紮實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基本完成。農技推廣示範縣、農技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農業科技裝備建設得到加強。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産業化水平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林業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現代漁業快速發展。

  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成效明顯。國家低碳省試點工作穩步開展。實施重點節能減排工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單位生産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可望完成年度指標。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建設成效突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補充耕地任務。“三舊”改造有力推進,節地率達48%.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紮實有效。全省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和地級以上市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標,主要江河及珠三角河網區幹流水質進一步改善,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加大。林業生態工程有效推進,森林覆蓋率達57.2%。

  (三)深入實施“雙轉移”與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以産業轉型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雙轉移”成效顯著。加大“騰籠換鳥”力度,紮實推進各地産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推廣深汕(尾)特別合作區、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共建模式。東西北園區承接産業轉移能力增強。省産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産值3468億元,增長77.5%。培訓農村勞動力85.5萬人,轉移就業137.6萬人,18.6萬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城鎮。

  以一體化為主軸提升珠三角綜合競爭力。積極實施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廣佛同城化步伐加快,三大經濟圈分別實現年票互通,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穩步推進。召開巡迴檢查講評會,推動珠三角産業轉型升級。珠三角地區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比重達60%,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提升發展。

  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編制實施東西北三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大會戰紮實推進,揭陽潮汕機場順利建成通航。粵東能源石化産業、粵西臨港重化工業、粵北資源型産業加快發展。東西北地區生産總值、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等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主體功能區規劃試點工作和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建設初見成效。

  城市化進程加快。出臺實施《關於提高我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意見》。以綠道網為抓手推進宜居城鄉建設。珠三角新建城市綠道網2828公里,東西北地區綠道網建設啟動,全省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設施不斷完善。探索大運量公交導向開發模式,完成珠三角城際軌道第一批站場土地綜合開發規劃。中心鎮集聚、輻射能力加強。名鎮名村示範村創建工作有效推進。全省城鎮化率達66.5%。

熱詞:

  • 廣東省
  • 政府工作報告
  • 2012年
  • 朱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