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嚴峻複雜的世界經濟蘊涵挑戰和機遇(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06: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剛剛過去的2011年,世界經濟與貿易增長速度放緩,歐美債務危機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國際資本流動時有異常;新興市場經濟體通脹持續高企,發達國家通脹壓力逐步顯現,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除德國以外的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面對嚴峻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們要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和風險,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加強戰略謀劃,增強應對能力,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的挑戰

  外需可能進一步下降。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經濟復蘇中實現較快增長,進出口總額增長34.7%,其中出口增長31.3%;2011年,隨著世界貿易增長回落,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回落到22.5%,其中出口回落到20.3%。展望2012年,世界經濟不景氣將導致外需繼續下降,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有可能繼續下滑。從2009年至2011年連續3年,我國商品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為負,2012年可能仍然是負貢獻。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居高難下使我國經濟建設成本上升。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和需求下降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時有波動。但是,由於發達經濟體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充裕的局面並未改變,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相對強勁的支撐。我國經濟建設不僅高度依賴從國際市場進口能源和原材料,而且近兩三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遠高於我國出口商品。2011年,我國進口鐵礦砂均價上漲27.1%、進口大豆均價上漲23.7%、進口鋼材均價上漲13.2%,導致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本不斷上升。

  保障我國外匯資産安全與增值的難度更大。2011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2萬億美元,其中約有2/3以美元資産形式持有,而美債危機和美元貶值使我國持有的美元資産面臨縮水風險。進入2011年四季度以後,隨著歐債救援成本的加大,希臘等高負債國家出現債務重組或違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這類事件發生,將使我國持有的這些國家債券遭受直接損失。而歐元因債務危機不斷貶值,使我國原來為防止美元資産縮水所作的外匯資産多元化安排面臨新的困難。

  西方發達國家對我遏制升級。我國不斷遭到美歐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困擾,頻頻遭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在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名目下被徵收懲罰性保護關稅,這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較大衝擊。不僅如此,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競爭力下降,它們對世界市場和資源的爭奪更加傾向於採取保護主義手段。2011年,美國高調重返亞洲,企圖遏制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形成的不斷擴大的經濟影響,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新機遇

  提升我國經濟實力的新機遇。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先於發達國家走向經濟復蘇,在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量貢獻中首次超過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西方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經濟衰退,而我國則實現了8.7%的經濟增長率;2010年我國的GDP約為5.88萬億美元,佔全球的9.3%,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預計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將超過9%,經濟規模將達到6.35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將上升到9.7%。2010年我國貨物出口1.58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11%;預計2011年貨物出口接近1.90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上升為12%左右。不言而喻,國際金融危機使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實力對比發生明顯變化,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機遇。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承接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並擴大出口貿易,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從1978年至2008年的31年間,在我國的總量需求中(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計算),外需的比重達到14.64%。國際金融危機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世界經濟的循環格局,使我國既有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2009年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根本原因是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增長完全是依靠內需實現的。這説明,我國已經初步找到了依靠內需實現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在未來兩三年內,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持續為負數,需要我們繼續在依靠內需實現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不斷探索,尋求更多辦法,取得更大進展。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新機遇。首先,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逆勢中取得進展。中西部地區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産業轉移,延續了我國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部分省市出口貿易超高速增長。沿海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速。大量來料加工裝配生産線轉為企業法人,即轉為進料加工貿易,從而帶動了境內産業配套和增值活動。2001年來料加工裝配出口占全部加工貿易出口的28.6%(上世紀80年代佔50%以上),2010年下降為15.2%,2011年再下降到12.9%。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許多進料加工貿易企業探尋加工貿易産品轉內銷的途徑,2010年廣東加工貿易轉內銷已達11000億元人民幣。加工貿易企業有的從加工勞動密集型産品向加工技術含量較高的産品升級,有的從簡單的委託加工向設計加工升級,這兩種升級使進料加工貿易的境內增值率大幅度提高。其次,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步增長得以實現。境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2011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0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5%左右。與此同時,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連續9年保持增長勢頭,年均增速達到50%左右,從不足1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9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當年流量的5.2%,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再次,積極參加全球經濟治理的條件更為有利。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已經從國際規則的被動接受者成長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與建議者,為改善全球貿易治理、維持國際貿易體系平衡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成為多邊談判的重要平衡力量。10年來,我國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遞交了100多份提案,其中單獨遞交的提案超過半數,在各個層面為推動建立多邊貿易機製作出了實質性貢獻。在20國集團峰會的經濟協調中,中國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中國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建議為世界各國所普遍關注。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步入上升期的新機遇。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大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陷入困境,而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流動性充裕,經營穩健,不良資産處於較低水平,加上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使我國開放型經濟具有極強的抵禦風險能力,不僅保障了金融市場有序運行,而且保障了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目前人民幣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隨著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擴大,預計到2011年底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貿易額將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人民幣在海外作為投資工具也開始試驗,除了已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還會出現新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以及更多的人民幣資産持有人,有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官方外匯儲備。人民幣成為新的交易工具出現在國際金融舞臺和世界貨幣市場上,將為我國以人民幣為依託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經濟全球化、抵禦國際金融風險以及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做好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兩篇大文章

  展望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要實現穩中求進的目標,必須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做好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兩篇大文章。

  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經濟建設應始終立足於擴大內需。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長期以來,我國消費率偏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在政府、企業、居民這三大消費主體中,居民消費的增長動力不足;城鄉兩大消費區域發展不平衡;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結構有待優化。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強居民消費的能力;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有效支付能力;進一步推動城鎮化,使更多農民有序轉為城鎮居民,進入城鎮消費;深化服務業領域改革,特別是文化體制、醫藥衛生體制等領域的改革,使服務消費成為我國消費的新增長點。我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資拉動,這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的階段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需要優化投資結構,包括優化投資的部門結構和主體結構,以把投資引導到有利於節能減排且附加價值較高的産業中,引導到有利於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的服務業領域,引導到有利於滿足新的消費需求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時,應發揮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性,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

  我國已建立了開放型經濟體系,外需成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面對不利的國際經貿環境,我們必須努力穩定外需,繼續實施行之有效的外貿政策,力爭保持必要的出口增長速度。為此,應通過推動産業向內地轉移延緩傳統要素稟賦優勢的弱化,通過推動沿海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穩定外需還包括擴大進口。目前我國的進口結構基本上是生産型的,特別是資源性産品比重較高,擴大消費品進口是未來的重要目標。在2005年至2007年間,消費品進口比重曾達到9%以上,顯示了我國消費品市場的潛力。今後,應通過降低關稅、進口便利化以及完善商業環境等措施,使我國生産型的進口結構轉變為生産型與消費型並重的結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熱詞:

  • 國際金融危機
  • 高位震蕩
  • 進口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