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市人大常委推動控煙立法 將先研究相關預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控煙依舊任重道遠,需要立法工作者開闊思路,創新立法模式。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被動吸入二手煙的市民支持控煙,煙民卻覺得控煙限制了自由,《控煙條例》究竟何去何從?今後,對於這種關係群眾利益,卻又相對複雜、不宜立即進入立法程序的項目,市人大常委會將&&組織項目組和課題組進行法規預案研究,為將來立法夯實工作基礎。

  去年,《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條例》、《北京市農村宅基地和農民住房條例》被列入法規預案研究項目。年底,一本本厚重的、凝結著專家智慧的研究報告證明,作為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完善立法工作格局的新亮點,法規預案研究工作已經結出纍纍果實。

  模式創新

  法規預案研究引入“學者智囊團”

  什麼樣的項目能納入法規預案研究範圍?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張引介紹説,預案研究項目是根據人民群眾、人大代表的意願和主張提出的,對於具備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又較複雜、不宜立即進入立法程序的項目,由人大&&組織項目組和課題組進行研究論證,充分發揮研究機構的智力優勢,為將來立法夯實工作基礎。

  去年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應松年提交了制定“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不久,《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作為北京市首個法規預案研究項目被確定下來。人大常委會委託“中國政法大學衛生法研究中心”,利用其學術資源和智力資源,組織專家成立了項目課題組。明確控煙法律關係中各相關主體的責任邊界,創新了控煙工作模式……在預案研究過程中,學者們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斷涌現。

  談起法規預案研究的意義,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作為項目課題組的一員,有著深刻的體會。“以前的立法體制中沒有預案研究的環節,通常是由人大&&,相關部門參與起草工作。這次的預案研究是立法模式的創新,由專家、社會人士、代表進行法規預案的起草工作。預案研究是立法的準備工作,針對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今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前期的研究,為將來的立法提供思路。”她表示,相關部門出於不同考慮在立法過程中會有一定取捨,預案研究更加客觀中立,擺脫以往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專家、代表和社會人士相對中立,能儘量吸納不同方面的意見,做全面考慮,並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參與預案研究。

  形勢緊迫

  《控煙條例》成為首個研究項目

  近年來,專家學者和人大代表們對控煙的呼聲愈發強烈。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意味著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已經做出承諾。從建設“綠色北京”和“人文北京”的角度來説,控煙必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這些無一不強調著北京控煙立法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控煙立法又面臨著難以擺脫的“困境”。中國的煙酒文化盛行且根深蒂固,吸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交往的手段。政企合一的煙草專賣制度,使很多地方在稅收上還依賴煙草。

  既有敏感度、又有緊迫性,《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成為北京市確定的首個立法法規預案研究項目並非巧合。

  思路巧妙

  保護非煙民免受二手煙的侵害

  車站、網吧、餐館,煙霧繚繞、吞雲吐霧的場面並不罕見。煙民的感覺是“我不過是抽了口煙而已”,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自由”已經影響到他人的權利。張引介紹稱,此次課題研究的立法思路非常巧妙,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但更側重於“保障不吸煙人的健康,防止二手煙危害”。“吸煙是你的自由,但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因為你吸煙,影響別人的健康,這是不允許的”。

  “我國人群中遭受二手煙危害的人數超過5.4億,其中15歲以下兒童1.8億。”王敬波用鮮活的數字描述了煙民和非煙民微妙的關係,“控煙其實是兩種權利的博弈,煙民享有吸煙的自由,不吸煙的人也有免受二手煙侵害的權利。我們強調要喚起不吸煙人群免受二手煙危害的意識,同時,通過限制煙民在公共場所的吸煙行為,保護非煙民的健康權利。控煙是兩個群體互相尊重對方權利的問題,而非政府直接管理老百姓的行為。”

  群眾參與

  經營者、非煙民共同“控煙”

  説起讓非煙民參與“控煙”,王敬波對杭州的一例案子觸動很深。“杭州剛開始大力宣傳控煙時,一個煙民在電梯裏抽煙,旁邊的乘客勸阻他,結果酒醉的煙民將勸阻者打傷。後來,政府對勸阻者給予鉅額獎勵,對打人的煙民除了治安處罰外,還進行了罰款。”

  公眾參與的力量不容小覷。“比如媽媽們都非常愛孩子,不會忍心讓孩子遭受二手煙的困擾。因此我們建議調動社會志願者、婦女、街道居委會共同參與督導活動中,對公共場所吸煙的行為進行檢查、舉報、投訴或規勸。”王敬波説,“以往大多強調的是政府單方面的控煙管理,此次我們要調動廣大社會公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控煙應該是社會共同治理的過程,我們也希望在法律中能賦予社會公眾更多參與治理的權利。”

  張引表示,此次預案研究強調在政府主導下,採取社會公共治理模式,廣泛吸收群眾參與,這對於將來法規修訂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同時,項目課題組還提出,公共場所的經營者要負起責任。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如有人吸煙,應由經營管理者主動勸阻,如沒有做好監督責任,將處罰經營管理者,使控煙監管與經營場所利益挂鉤。“一些經營者擔心不讓顧客吸煙會影響生意。事實上,無煙餐館因空氣環境良好,營業狀況甚至會更好。”

  以人為本

  社會給予煙民更多醫療幫助

  “在保護非煙民權利的同時,預案研究同樣關注吸煙者的健康,為想少吸煙的煙民提供幫助,通過控煙降低煙民攝入煙草的數量,為想戒煙的煙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張引説。

  “我們考慮要兼顧不同人群的權利,對煙民來説,吸煙已經成為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從醫學角度來説,甚至是一種帶有依賴性的疾病。”王敬波表示,預案研究中提出要採取多種手段幫助煙民,維護煙民的健康。比如通過戒煙門診和諮詢普及醫學知識,將煙民戒煙的費用納入醫保的範圍內等。

  煙民的自我約束和節制同樣重要,王敬波稱,在不同城市開展調研的過程中,課題組發現,北京和上海實施控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重大的國際活動中,控煙的效果都非常好。比如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會期間,社會公眾帶有很強的國家榮譽感,在控煙方面比較配合。因此,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大型國際活動的成功經驗表明,在公共場所實現全面控煙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維持重大活動中控煙效果,使之變成常態。

  ■亮點

  研究報告不會被擱淺

  法規預案研究為提升立法質量打下了基礎,張引説,“法規預案研究形成的研究報告、法規草案和專家建議稿是經過充分研究論證提出的,而不是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而提出的。”

  據張引介紹,法規預案研究項目還成立了包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公室、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體辦公室、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市衛生局和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在內的項目工作組。“我們好比項目的甲方,中國政法大學衛生法研究中心就像是乙方,但我們不光向乙方要一個結果,市人大常委會時刻關注著預案研究的過程和進展”。據悉,預案研究報告結題後並不會被擱淺,下一步將在一定範圍內徵求代表和群眾意見,待立法時機成熟後,適時納入立法計劃。晨報記者 張璐

熱詞:

  • 控煙
  • 預案
  • 控煙條例
  • 研究項目
  • 立法模式
  • 立法體制
  • 立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