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最低價中標”擠壓施工方利潤致欠薪糾紛不斷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9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嚴重擠壓施工方利潤空間

  “最低價中標”埋下欠薪糾紛禍根

  “包工頭攜款潛逃的案例基本沒有了,絕大多數都是因工資核算意見不一而引發的糾紛。”市清欠辦負責人戈峻嶺昨日向記者透露,人工工資、原材料價格頻繁上漲,使得年初簽訂的合同價與最終核算價相距甚遠,這是今年“清欠”面臨的新難題。

  近年來,儘管清欠力度不斷加大,但欠薪糾紛有增無減。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清欠面臨的新難題,根源還是在建築市場不合理的“最低價中標”規則。“最低價中標”嚴重擠壓了施工方的利潤空間,一旦像今年這樣遇到工資、原材料上漲等因素,欠薪問題就會集中爆發。

  【案例】

  年初合同價與最終結算價相差近50萬元

  在河西某工地的工頭彭某,今年因欠款糾紛多次與施工方發生衝突。

  據了解,彭某今年4月經一家勞務公司介紹,到河西某工地負責商品房建設的瓦工及木工工程。當時簽訂的勞動報酬價格為32.6元/平方米,工程總承包價44萬元。

  彭某隨即以“技術比較強的工人250元/天,技術一般的瓦工180元左右/天,打雜70元/天”的薪酬價格,召集了一批工人到工地幹活。但沒幹幾天,受物價上漲、周邊工地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工人開始頻繁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為了保證工期不受影響,彭某只能答應工人的要求,至今年9月初,其手下20多名工人的工資已較當初擬定的標準上漲了10%—20%,另外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也加大了彭某的成本支出,幹完這批工程最終的結算總價達到90多萬元,與最初的合同價相差了近50萬元。糾紛也因此而起。

  據了解,今年類似彭某因工資、原材料上漲引發的糾紛佔了“清欠”案件的50%以上。

  【析因】

  現行招標模式嚴重擠壓施工方利潤空間

  “為什麼一個工程承包價與決算價懸殊近50萬元?這是建築市場的惡性競爭所致。”昨日,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

  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僅從事房屋建築的施工企業就有1900多家,此外,從事市政、園林等各類工程的施工企業還有700多家。“僧多粥少”成了我市建築市場生動寫照。在這種形勢下,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惡性競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工程招標這一環節。不少企業為了搶到工程不惜大幅讓利,甚至以低於成本價30%的價格搶標,施工企業沒有一點彈性空間,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工人工資就會受到牽連,“彭某當初答應以44萬元承包工程時,並沒料到後期的市場變化,工程幹完一核算才發現吃了虧,不得不以‘極端’方式來維權。”這位業內人士説。

  【建議】

  修改招標模式,測算造價時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

  “最低價中標”模式原本是為了遏制建築業市場的不規範行為,防止虛高報價。但近年來,“最低價中標的不合理性越發凸顯,相關部門應該考慮進行適當調整。”市建築業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這一招標模式不僅使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也讓工人工資受牽連。

  據介紹,工程造價包括“直接費”和“間接費”兩塊,前者包括工人工資、原材料等,後者主要是管理費。不少工程在競標時拼命壓縮“間接費”,在工程實際操作過程中,再擠壓人工費、材料費等。也因此頻頻出現低於成本價中標的怪現象。

  “那些低於成本價中標的企業,怎麼能不想盡辦法剋扣工人工資?”這位負責人建議,工程招標前應邀請造價部門測算合理價;測算造價時,應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這樣可有效避免欠薪糾紛的産生。

  據了解,我國不少城市目前正在對“最低價中標”進行改革,濟南日前就推出了“政府工程限高價,市場工程限低價”的新招標模式。(記者 顧小萍 實習生 吳明亮)

熱詞:

  • 最低價中標
  • 糾紛
  • 欠薪
  • 利潤空間
  • 間接費
  • 施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