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創業板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發佈 新增兩退市條件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創業板運行兩年之後,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終於姍姍來遲。昨日,深交所發佈《關於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正式就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徵求意見。按照目前方案,創業板公司在凈資産為負、股價低於面值、被連續譴責等多種情況下,都將觸發直接退市。此次徵求意見將在12月28日前完成並報證監會。

  新增兩項退市條件

  深交所此次公佈的徵求意見稿中,在創業板現有的連續虧損、凈資産為負、註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出具審計報告等11項退市條件的基礎上,新增了兩條退市條件,分別是“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和“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於面值”。

  在此之前,現行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已經對退市條件做出了約束。現行退市條件是依據《證券法》,借鑒主板和中小板退市經驗的基礎上設置的。

  此次新增的退市條件中,涉及公開譴責方面的條件為“若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收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其股票將終止上市”。

  深交所指出這一退市條件涉及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從A股以往經驗看,一些上市公司在財務上雖未達到退市標準,但經常發生重大不規範行為,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有必要增加相應指標作為退市條件,但不規範涉及公司運作的多方面,因此“公開譴責”是一個較好的綜合性指標。

  而“股價低於面值”這一條件則旨在提高市場效率。新的退市制度要求,“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低於每股面值”退市。深交所稱這是借鑒國際市場普遍做法。在納斯達克等市場,也有股價不低於某一價格的限制。

  不過,A股市場以往股價低於面值的情況極少發生。以目前創業板為例,最低價股的股價仍超過8元,整個板塊價格中樞較高。

  負資産與低成交退市加速

  新增兩項退市條件之外,深交所此次也對原有規則進行完善,縮短了部分退市情況的退市時間。

  在“凈資産為負”這一退市條件上,深交所此次規定,創業板公司只要經審計的年報顯示凈資産為負,即暫停上市,第二年凈資産繼續為負則終止上市。這較此前《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提前一年。

  深交所人士認為,創業板公司出現凈資産為負説明已經喪失了持續經營的基礎,是較連續虧損更嚴重的情況。

  而在“股票累計成交量過低”這一條件上,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低於100萬股的情形即終止上市,較之前縮短一半時間。

  深交所認為,出現這類情況,説明公司股票流動性嚴重不足、市場效率低下,不利於投資權益保護。 本報記者 吳敏

  市場影響

  創業板估值中樞面臨下調

  昨日,創業板指數小幅收漲0.39%,報866.84點。從創業板開板以來,創業板指數最高見1239.6點,最低見741.33點。分析師認為,隨著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出爐,創業板估值還面臨下行壓力。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創業板退市制度會重新改寫A股的估值標準,恢復股價正常信號。一家中型券商的研究員表示,退市制度將對創業板估值體系構成較重的壓力,估值回落在所難免;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創業板總市值8804億元,平均市盈率44.97倍,這一水平已經較年初大幅下降,年初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最高達到80倍。有分析師認為,能促使創業板估值回歸合理的因素,一方面是破發帶來發行估值回歸合理,另一方面就是退市帶來二級市場整體估值回落。

  年初至今,由於A股走勢持續低迷,創業板股票屢次出現破發,創業板市盈率也快速下降。但與其他板塊相比,創業板市場估值仍居高不下。昨日深市主板公司平均市盈率21.12倍,中小板公司平均市盈率33.43倍。(吳敏)

  恢復上市

  已暫停上市創業板公司不得借殼

  對於在二級市場投資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來説,不允許借殼和不再“戴帽”這兩個創業板股票的特點尤其值得關注。

  在創業板股票的恢復上市規則中,與主板、中小板明顯不同的是,創業板要求明確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凈利潤孰低”作為恢復上市的盈利判斷標準。

  這一標準意味著,創業板公司無法通過資産處置等方法來調節利潤實現恢復上市。深交所明確表示,一旦創業板公司進入暫停上市狀態,交易所不支持這類公司進行重大資産重組來恢復上市。

  深交所指出,主板暫停上市公司通過借殼上市的資産重組實現恢復上市的現象比較普遍,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借殼炒作”現象,相關的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極易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級市場定價機制和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但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深交所仍鼓勵創業板公司通過資産重組進行並購、整合等。

  此外,投資者在創業板市場上將不再見到“ST”,“*ST”這樣的股票。深交所指出,此前*ST類公司市場出現群體性惡性炒作,因此不再在創業板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在沒有“*ST”標誌的情況下,深交所指出將要求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每週披露一次退市風險提示公告,且擬要求券商以短信、郵件等方式告知投資者。(吳敏)

  解讀

  哪些公司會率先“退市”?

  尚無公司財務上逼近退市

  從目前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最可能觸發退市的原因仍然是業績持續虧損。上市公司連續三年三次被譴責出現的概率較小,而A股的炒作氣氛下短期也難出現股價低於面值的個股。

  從報表看,目前因“連續虧損”而出現創業板公司退市的可能性更大。

  此前有報道指出,國聯水産和恒信移動兩家公司在2010年出現虧損,2011年半年報仍虧損,極有可能退市。但隨後兩家公司均發佈澄清公告指出,兩家公司2010年年報均實現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269家可比創業板公司中,只有27家出現凈利潤同比下降,佔10%。但深交所對三季度報告的統計顯示,前三季度中還沒有創業板公司出現虧損。

  從時間上看,在創業板設立兩年之後,2012年也恰將成為創業板可能出現退市公司的年份。但目前還沒有創業板公司在財務上逼近退市。

  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後怎麼辦?

  將集中到“退市整理板”交易

  為保證投資者在創業板公司退市前能處理掉手中的股票,同時有充裕的時間來實現退市公司的價值回歸,深交所設立了“退市整理期”。

  在交易所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到股票終止上市之間,給予3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時間。期間,股票將集中到“退市整理板”進行交易,行情上也另板披露。

  不過在漲跌幅限制上,仍然與目前的創業板相同,為10%。深交所表示這便於風險合理釋放。

  創業板公司完全退市之後,一律平移到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轉讓;若達到破産條件,直接進入破産程序。 (吳敏)

熱詞:

  • 退市標準
  • 退市風險
  • 退市公司
  • 最低價股
  • 創業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