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晨主任在“中國改革開放與人權發展30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3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國務院新聞辦網,時間為2008年12月12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王晨主任在“中國改革開放與人權發展30年”學術研討會上講話


  尊敬的羅豪才會長,

  同志們: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中國人權研究會在這裡舉辦“中國改革開放與人權發展30年”學術研討會,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經驗,探討新形勢下如何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權領域的專家,多年來積極對外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闡釋我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為推動我國人權理論研究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努力和貢獻。我代表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出席會議的人權研究會各位理事和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問候,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下面,我就改革開放以來人權事業的發展與對外宣傳談幾點意見: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實現充分的人權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目標。從新中國成立起,我國的人權事業已經走過了近60年發展歷程。6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暫短的一瞬,但是,中國人民在60年中實現了人權發展的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儘管在維護和促進人權過程中曾遇到一些曲折,我們的人權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一個不容爭辯的基本事實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一個積貧積弱、備受屈辱的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不斷走向富強文明的新中國。13億中國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運,告別了饑寒交迫、愚昧無知的狀態,走上了豐衣足食,富裕小康的美好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發展,將人權的普遍性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第一,確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權在黨和政府治國理念中的重要地位。30年前,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從此,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突破了將人權視為資産階級口號的“左”的思想束縛,確立了人權觀念在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2004年以來,“尊重和保障人權”先後載入《憲法》、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共産黨章程》,成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原則。

  第二,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13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和從溫飽到小康的兩次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20.3和24.6個百分點。貧困人口減少了2.3億以上。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了5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第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公民的個人權利和政治權利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得到了不斷擴大和有效保障。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公民的各項權利有了堅強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中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強化政務公開,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公民的民主權利切實得到保障。

  第四,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不斷改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經濟、社會、文化事業,著力解決就業、社會保障、教育、文化、衛生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民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到巨大改善。

  總之,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30年,也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最快的30年。

  二、人權對外宣傳事業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做好人權對外宣傳工作,是改革開放條件下關係黨和國家全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國務院新聞辦成立以來著力加強的一項重要工作。西方敵對勢力一直將人權問題作為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戰略武器,不斷藉口人權抹黑中國,醜化中國的國際形象。我們與西方敵對勢力在人權領域的鬥爭關係到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國際形象,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對外全面介紹中國人權狀況和主張,反映中國人權發展進步的實際情況,與國際敵對勢力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一,發表白皮書,闡明中國的人權主張和實踐。1991年11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第一份人權白皮書——《中國的人權狀況》,首次向國際社會系統介紹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為促進人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闡明了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政策,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實際情況的了解。此後,國務院新聞辦又先後發表了7個介紹中國人權總體情況的白皮書,並就國際上比較關注的民主政治、法治建設、民族宗教、婦女兒童、人口和計劃生育、勞動和社會保障、扶貧、罪犯改造等與人權密切相關的問題發表了30多個專題白皮書和數十篇重要文章。這些白皮書和文章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現狀,完整權威地向國際社會闡明了中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基本觀點,有力地駁斥了國際敵對勢力的歪曲指責,澄清了國外一些人對中國人權的誤解。

  第二,針鋒相對,駁斥美國國務院《國別人權報告》對中國的指責。從1994年開始,國務院新聞辦針對美國國務院《國別人權報告》對中國的歪曲責難,先後發表了10多篇有分量的評論文章,列舉事實據理予以駁斥和澄清,在國際上産生了強烈反響。2000年至2008年,國務院新聞辦每年都發表《美國的人權紀錄》,以大量的數據和事實系統揭露美國的人權劣跡及其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共鳴。

  第三,運用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中國人權的發展進步。2006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與中國人權研究會聯合在北京舉辦了“中國人權展”。2007年,國務院新聞辦以人權為主題分別在印度、尼泊爾、奧地利、意大利、埃及、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國舉辦“鏡頭中的當代中國人生活”圖片展。今年8月至9月,為配合舉辦奧運會,又在北京舉辦了“鏡頭中的中國人生活”主題展。這些展覽通過圖片、實物、場景模型、影視展播、電子臺曆、電子白皮書、網絡互動、觸摸屏答問、民間藝術現場表演等多種形式,藝術地再現了中國人民爭取、維護和發展人權所走過的歷程,多層次、多視角地展示了中國人權建設的狀況及其進展,有效地增進了國內外觀眾對中國人權的了解。

  第四,開展人權普及教育,提高幹部群眾對人權問題的認識。我們通過組織編寫出版《人權知識幹部讀本》並納入全國幹部學習培訓系列教材、舉辦幹部人權知識培訓班,以及在中央新聞媒體開辦人權知識講座、開闢人權知識答問專欄、舉辦“人權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內容豐富的人權知識普及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幹部群眾對人權問題的認識,增強了尊重和維護人權的自覺性。
  總之,人權對外宣傳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中國人權事業進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人權對外宣傳工作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為展示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良好形象,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術界、理論界的大力支持,也凝聚著在座各位專家學者的努力和貢獻。在此,我代表國務院新聞辦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人權事業及其對外宣傳

  當前,國際人權領域的形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人權問題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人權與發展、安全並列被確立為聯合國的“三大支柱”之一,成為當代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中日益突顯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人權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本質沒有改變,“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我在國際人權領域與西方敵對勢力的鬥爭將是長期的、尖銳的、複雜的。全面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的了解,是我國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長期任務。黨的十七大從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出發,明確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為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人權事業發展,加強人權對外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面對新的形勢,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著眼于國際人權鬥爭的需要,著眼于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著眼于擴大我國人權觀點對世界的影響,著眼于樹立和維護國家形象,不斷深化人權理論研究,加大力度宣傳我國人權的基本觀點和立場,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對外輿論鬥爭,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人權交流合作,努力使人權對外宣傳工作與我國的人權事業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為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第一,制訂《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推動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制訂《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憲法原則的一項重要舉措。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制訂以人權為主題的行動計劃,將對未來兩年中國人權事業作出全面規劃。這個計劃內容廣泛,涉及完善政府職能,擴大民主,加強法治,改善民生,保護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的特殊權利,提高全社會的人權意識等與人權相關的各個方面。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由國務院新聞辦和外交部負責&&制訂這個計劃,目前已經了建立由近50個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機制,制訂工作正在順利有序地進行。相信《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頒布實施,必將進一步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也將為我國人權對外宣傳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二,聯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際,積極宣傳我國人權立場觀點和人權事業發展進步。要大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的兩次跨越,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為全面維護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大力宣傳中國過去發展人權事業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人權事業未來的發展也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要大力宣傳我們黨和國家制定的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使經濟更加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為中國人權事業未來發展帶來的廣闊前景。要大力宣傳促進公民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新政策,擴大公民民主權利的新舉措,加強司法中人權保護的新做法,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權利等方面的新情況。

  第三,積極應對挑戰,批駁反華勢力對我人權的歪曲和攻擊。當前,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上對我國的發展既充滿期待又存在一些疑慮,有的真誠希望中國人權事業能繼續取得進步,有的則企圖借人權問題來牽制、掣肘中國的發展。我們一方面要對利用人權來攻擊中國、企圖阻滯中國發展的反華言論加以批駁,積極有效地開展國際輿論鬥爭;另一方面又要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進一步高舉人權旗幟,搶佔道義制高點,積極構建人權對外宣傳的有效平臺和陣地,開展經常性、系統化和生動活潑的對外宣傳,努力在人權領域爭取更多主動、發揮更大影響。

  第四,繼續開展人權領域國際交流對話,擴大影響,爭取人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聯合國領域人權活動,參與聯合國人權文書的制定和人權保護機制的工作,積極加入國際人權公約,認真履行人權領域的國際義務,充分利用國際舞臺展示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形象,擴大了我國在人權領域的國際影響。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官方和民間各個層次與世界各國展開廣泛的交流對話,尋求與國際社會在人權問題上的共同點,增進了相互了解,取得了積極效果。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繼續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對話交流,提高對話交流層次,拓寬對話交流渠道,改進對話交流方式,增強對話效果,不斷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努力爭取人心。

  第五,創新人權理論,增強人權對外宣傳的國際傳播力。創新人權理論是適應國際國內人權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也是新時期新階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內在要求。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闡釋黨的大政方針和中國發展模式的人權內涵,善於把我國社會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影響轉化為人權發展和人權觀的優勢;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闡釋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人權內涵以及世界人權理論和實踐,善於吸取傳統文化的有益養料,借鑒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一切體現人類文明成果的人權思想和經驗,創造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符合世界發展進步潮流的人權理論體系,為人權對外宣傳提供具有國際傳播力的話語體系和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這是人權理論與時俱進的需要,也是黨和國家賦予理論界、學術界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希望中國人權研究會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組織協調作用,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積極投身人權理論創新工作,為爭取我國在國際人權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最後,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熱詞:

  • 人權主張
  • 人權思想
  • 科學發展觀
  • 人權理論
  • 人權問題
  • 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