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對話]建黨偉業(20110703)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3日 2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對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BB55F09D0A4469fA5CCC82A4381D8FB

《對話》2011年7月3日 ——對話:建黨偉業

     

    韓三平 中影集團董事長、《建黨偉業》導演

    黃建新 《建黨偉業》導演

    金一南 戰略學者

    董  哲 《建黨偉業》編劇

    馮遠征 演員

    愛新覺羅啟星 演員

     

    主持人 陳偉鴻:

    好,謝謝大家的掌聲,也歡迎各位收看我們本期的《對話》。

    7月是一個盛滿了濃濃情感的季節,今年的7月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的特別紀念日。在建黨90週年華誕來到之際,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嘔心瀝血,為黨的生日奉上了一份厚禮。同時,也在這份厚禮當中,帶著我們每一個人來回望了這段艱辛而光榮的歲月,我們一塊兒來看一看。

     

    解説: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在上海成立時,全國只有57名黨員,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有13名代表,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平均年齡28歲,年級最小的只有19歲,從建黨到建國,短短28年時間,中國共産黨便成長為泱泱大國的執政黨,在這期間有超過370萬的中共黨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獻出了生命。

    今天,華語影界集精英之力打造《建黨偉業》,在光影裏重現著踐行者們走過的風雲十年,歷史的坐標被一一呈現在銀屏之上。

    韓三平:

    三,二,一。

     

    主持人:

    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建黨偉業》這部作品的兩為重要的幕後英雄,讓我們掌聲歡迎中影集團的董事長韓三平先生以及我們這部影片的導演黃建新先生,掌聲歡迎兩位。

    歡迎韓董,歡迎您。您好,您好黃導。

    來,問問韓董,這個影片當中的角色是您自己選的還是導演安排的?

    韓三平 中影集團董事長、《建黨偉業》導演:

    黃導演安排的,確實是那天沒有人了,那天拍得很晚,拍攝也非常緊張,缺一個人,黃導演説要年紀大一點的,説韓導演也可以,就給我套了一件那個衣服就上去了,是這樣的,我就有點像濫竽充數。

    黃建新:

    我是覺得他很生動,他那個感覺而且他帶一點川普,有點四川普通話。

    主持人:

    他有一種驚喜,從這個鏡頭背後。

    黃建新:

    有一點喜感,就那場戲就構成了一點快樂的感覺,我特別想給他留一個鏡頭。

    主持人:

    我估計聽到你這句話,很多演員心裏會有一點傷心,因為拍完了之後,可能確實因為戲的容量很多人戲份不得不壓縮壓縮甚至壓縮到零。我在一些報道當中看到,不少演員整天給你發短信説,黃導我還在嗎?

    韓三平:

    特別感謝,因為這麼大的一個戲,跨度這麼長,我們其實都無法做到事先心中有低,就是要多拍。

    主持人:

    其實對於為什麼要拍這樣的一部影片,在影片當中我們傳遞出了什麼樣一些訴求?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特別關注的,我們現在就掌聲請兩位入座,跟我們慢慢來對話,謝謝二位。

    其實對於為什麼要拍這樣的一部影片,在影片當中我們傳遞出了什麼樣的一些訴求?

    韓三平:

    我們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其實在座我要介紹一下,我們有一個顧問叫金一南教授,他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甚至打動我和黃導演,那個時代是年紀輕輕乾大事,但是年紀輕輕丟性命的時代,那個時代中國向何處去,13個人代表57個人成立了一個政黨,這個政黨到今天仍然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具有幾千萬黨員的政黨,它有非常輝煌的歷史和非常苦難的歷史,值得用電影來表現,也適合用電影來表現,這就是我跟黃導演拍這部電影的初衷。

    主持人:

    誰先有了這樣的一個點子?

    黃建新:

    整個的一個策劃和想法是三平導演先有的,我當時在香港開會,我當時在忙別的事。

    韓三平:

    我跟黃導演有一個特別的緣分,我們兩個1983年就在電影學院學導演。

    主持人:

    同班嗎?

    韓三平:

    同班。不僅同班,黃導演是班長,我榮任黨支部書記,我看有一些媒體登錯了,説我是班長,他是黨支部書記。

    主持人:

    不管怎麼説,你們倆就是這個班的核心領導層。

    韓三平:

    最高領導,我們倆壟斷著這個班的所有權力。後來説要找一個聯合導演,我想來想去我説黃建新有這個本領,所以我就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其實我們真正開始準備這個電影是從2009年的6月份,6月份開始産生這個念頭。

    黃建新:

    對。

    韓三平:

    不,不,9月份,黃導演説的對,9月份,因為那個時候正好在放映《建國大業》。

    主持人:

    等於是《建國大業》正在放映的時候,我們就有了拍攝《建黨偉業》這部片子的雛形?

    黃建新:

    在重慶他先説了這個話,而且他直接給媒體説了,我當時在旁邊説,哎,沒想好呢,你怎麼就説出去了,説出去就收不回來了。

    主持人:

    實際上對於你們兩位而言,當你們真正投入到這個影片創作過程當中去的時候,這樣的一段歷史到底是它的哪一點深深地打動了你們?

    黃建新:

    金教授有一次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説,你們知道嗎,1919年有多少個政黨嗎?我説有多少個,有380多個政黨,金教授説,我當時腦袋嗡,380多個政黨。那些政黨都是打著要救中國,旗號都是要救中國,可是就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最後出現了一個57個黨員,13個代表在上海成立的新的政黨叫中國共産黨,這是388個政黨裏的一個,但是這個政黨28年把政權拿到了,因此這裡頭有一個歷史的必然的邏輯存在,不能視野太窄,必須是一個放開的、國際的,所以這個就有一戰,就有巴黎和會,就有列寧的第三國際。

    主持人:

    後來公映的電影當中,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歷史其實就是濃縮在1911年到1921年這樣十年時間裏。

    黃建新:

    對。

    主持人:

    這十年對於我們的《建黨偉業》來説,也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十年。

    大家可以看到在今天的節目現場,我們特別準備了一本製作精美的相冊,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黨史紀念相冊。既然我們今天要聚焦《建黨偉業》,聚焦剛才我們説到的影片表現的這十年,我想請兩位商量一下,把這十年給我們做一個分隔,可以把這個時間分隔寫在我們的黨史紀念冊當中,我們稍後一塊來回顧,好不好。來。

    好,兩位已經商量好了,寫完了。大家一起來看從1911年到1916年,是不是可以來概括一下這樣的一段時間。

    韓三平:

    我覺得這個時候,一片混亂,黑沉沉,茫茫沒有出路,你像那樣幾次暗殺,那暗殺不是為了錢,甚至也不是為了金錢、美女,那都是政治暗殺。

    黃建新:

    政治暗殺。

    主持人:

    就是影片開場沒幾分鐘就已經表現到了。

    韓三平:

    殺人的人和被殺的人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第一個被殺的是陶誠章。

    主持人:

    陶誠章,第一個是陶誠章。

    韓三平:

    第二個我們表現被殺的是宋教仁。都在當時的中國政治(很有影響)。

    黃建新:

    宋教仁算政黨政治的第一人,對不對?

    韓三平:

    對。

    黃建新:

    主張政黨政治的第一人。

    韓三平:

    這個黑幫的感覺,我覺得比美國的黑社會,比《教父》厲害多了,《教父》無外乎爭奪一個區域的毒品經營權、什麼色情業經營權,這是在爭奪一個國家的領導權。

    。

    金一南 戰略學者:

    這段時期我覺得就像韓總、黃導剛才講到的一樣,中國社會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這個混亂如果打一個比喻,大清王朝,中國封建統治兩千多年垮臺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像一個什麼呢?我自己認為它像一個饑腸轆轆的這樣一個時刻,突然進了一個餐館,中餐、西餐任你品嘗,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期吃不飽、穿不暖,突然之間你進去,什麼飯你都可以吃,那時候出現一種饑不擇食,什麼都吃,西餐猛吃,中餐猛吃,最後撐死。你説人沒有理想嗎?都有理想,但是中國向何處去,就在那個階段那種選擇,所有的碰撞發生在選擇過程中,發生激烈的碰撞,就是怎麼辦、何處去,各種各樣的主意都有。當時那種絕殺也是非常激烈的,就是用肉體消滅,然後消滅肉體,通過消滅肉體消滅思想。

    主持人:

    董哲,如果你想來概括1911到1916這段時間,你想怎麼來概括它?

    董哲 《建黨偉業》編劇:

    應該是兩任總統,無數任的總理,打了兩場大規模的內戰,就是全國規模的內戰,然後十幾場地方規模的,省與省這種規模的內戰,而且在那個時期出現了兩次復辟,封建王朝的兩次復辟、兩次回潮,封建主義的兩次回潮,所以是很“亂”的。

    主持人:

    一個“亂”字來加以概括,所以對於創作者來説,你需要在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選擇一些非常典型的人物或者是典型的事件來加以表現。我現在手邊拿到的是中影集團提供的一系列的劇照,拍得非常的精美,就有這個年代當中的一些特別典型的事件的場景,或者是人物等等,我們現在也把它交給兩位,兩位可以從這當中來選擇,你們認為最可以來代表這個年代,就是在電影當中表現出的這個年代特點的兩個場景,好不好?來,然後把它放在我們的紀念冊當中。好,先選這兩張。

    黃建新:

    那我就選這個,就這個了。

    主持人:

    好,大家看一看我們兩位主創者選出的兩個非常經典的場景。看過電影的人可能一眼能認出來,那邊是天壇,靠近黃導那邊的是一個天壇,左邊的這張照片呢?

    韓三平:

    這是一場戰爭。

    主持人:

    戰爭。

    韓三平:

    棉花坡的一個戰爭,蔡鍔領導的反袁護法戰爭中的一場典型的戰役。

    主持人:

    告訴大家你們選擇這兩個典型場景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它可以來代表那個歲月?

    黃建新:

    孫中山回來以後,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從長遠和全局的考慮就有一次南北會談,在南京。最後達成的協議就是孫中山讓出大總統給袁世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

    主持人:

    所以在電影當中我們看到袁世凱在天壇那有一場很重要的戲。

    韓三平:

    復辟嘛,袁世凱復辟。

    黃建新:

    他(袁世凱)是逼他(溥儀)退位了以後,他就出任了大總統,但是他周圍有一批人,總是在跟他講,中國的國情不能沒有皇上。所以他在1913年12月,1913年第一次,他在天壇祭天,穿著漢服,等於有一些暗示,就是説他其實有這個夢想了,想當皇上的夢想。這場戲就是那個,就是1913年12月的時候,就是他去祭天的那場戲。

    主持人:

    韓先生選擇的棉花坡,為什麼你會把它挑選出來?

    韓三平:

    實際上要表現兩個,一個是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我們現在稱之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它有兩個問題根本沒有解決,一個是反帝,帝國主義仍然在中國大陸橫行,中國仍然被他們宰割。第二個民主共和也沒有解決,袁世凱一逼,他就脆弱。但是有一批愛國將領要反袁世凱,蔡鍔領導的護法戰爭。不管怎麼説,這個戰爭推倒了,打碎了袁世凱復辟稱帝的夢。

    黃建新:

    這場戰爭就是徹底把這個夢。

    韓三平:

    這個打掉了。

    黃建新:

    把想回到封建的東西徹底打碎了,他一舉兵,大概全國多少個省,十幾個省就響應了,就宣佈獨立了,瞬間袁世凱的一統天下就分裂掉了。

    主持人:

    那在這段特別的歷史背景當中,你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典型的事件,傳遞出什麼樣的一種精神氣質?

    韓三平:

    我覺得從1911年到1916年,中國的新生力量不強大,但是中國的新生力量不甘心。

    黃建新:

    我覺得是歷史在呼喚一種新的力量出現,就是紛亂的中間找不著,它是渾濁的,看不見東西的,但是大家又知道這些來來回回是一定在尋找出路。

    主持人:

    這是歷史的一種呼喚。那應運而出的歷史人物,誰可以承擔起這種呼喚的責任和力量?我們可以在劇照當中繼續請兩位來選擇一下,選擇出你們心目當中能夠有此擔當的兩位。

    他們倆反復篩選,究竟誰能入圍我們現在不知道,感覺影帝要頒獎了。

    好,大家看到他們反復篩選之後,出現的兩個歷史人物,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蔡鍔大將軍。選擇的原因是什麼,告訴大家一

    下。

    韓三平:

    孫中山是先行者,但是他選擇的路子未必行。如果當時孫中山能解決兩大任務,民主、共和,我覺得歷史就不必要再選擇後來要出現的政黨了。所以為什麼講中國共産黨是兩個選擇,一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一個是人民的必然選擇。那個時候人民需要什麼呀?從稍微抽象一點講,就需要兩個東西,民主共和、民族獨立。

    金一南:

    孫中山他當時,這段歷史其實前面後面,它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所以當我們在講到,共産黨人講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時候,我説你一定要記住,教會共産黨人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幾個老師,孫中山是其中之一,孫中山終身的活動就是武裝起義。孫中山當然他為這個理想也不甘心,最具成功意義的辛亥革命,這次武昌首役孫中山又不知道,電報發到美國去了,孫中山看到電報,當時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剛剛失敗,發電報來了,武昌要首役,孫中山正在國外籌款,説武昌首役肯定不行,黃興給他發的電報,他給黃興當時晚上很困,説第二天早上給黃興回個電報,就讓武昌革命黨人勿動,就稍安毋躁,先別動,準備好經費再動,第二天早上起來,到餐館去吃飯,看見晨報,革命黨人佔領武昌,孫中山大吃一驚。我想這個人就是終身從事武裝起義,搞暴動,最成功的那次暴動他一無所知。

    主持人:

    就跟那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擦肩而過。

    黃建新:

    我覺得孫中山還有一個作用,孫中山的理論,對中國的很重要的階層有重大的影響,他影響了很多很多很重要的人,使中國徹底能夠斷絕的封建統治,孫中山這個思想是在理念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主持人:

    在當時這個年代,蔡鍔發揮的作用是什麼?

    黃建新:

    蔡鍔是一個傳奇。這個人其實是袁世凱,當時很受袁世凱重用,袁世凱是當時北洋體系的首領,那麼多重要的北洋的人都是他的學生,都把他稱老師。

    韓三平:

    部下。

    黃建新:

    部下和學生。其實按説他對袁世凱是很崇敬的,但是在袁世凱真的要恢復帝制的時候,這麼一個人反了,他是&&反了。他還有一個傳奇就是説袁世凱知道這個人厲害,就把他從雲南弄到北京,等於軟禁在北京了,就怕他離開反,結果他裝病。

    主持人:

    還是託病離去。

    黃建新:

    他去到八大衚同找小鳳仙,他有他的知己,然後使袁世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批准他去日本看病,他這一走,到了日本一傷癒,回來就反了。所以這個電影裏頭是需要有戲劇性的情節的存在,所以我選他是因為電影。

    董哲:

    蔡鍔是偶像,他不僅僅是現在人的偶像,他在那個時代就是當時那個時代所有人的偶像。

    主持人:

    也是你的偶像嗎?

    董哲:

    應該説是吧,這個人物太傳奇了。他和袁世凱的關係,他和孫中山的關係,其實有一點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在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的時候,實際上是曾經去動員過蔡鍔的,派使者去遊説蔡鍔,要求他和江西的李烈鈞等人一樣,一塊側應二次起義起兵。蔡鍔當時回答孫中山的使者是這麼回答的,他説國家剛剛打完一場內戰,這個時候不能夠再去打一場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戰爭。當時這個特使就很生氣,這個使者就提醒他,説袁世凱他最後是要做皇帝的,蔡鍔當時告訴使者,就是孫文的使者,説如果袁世凱做了皇帝,那麼我蔡鍔在雲南,我也做皇帝。當袁世凱真的稱帝的時候,真的開始復辟的時候,蔡鍔他非常決絕地就兌現了他當年説給孫中山使者的諾言,他認為“袁項城視天下英雄如無物,我輩只能拿起手中的槍,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主持人:

    我們所選取的十年,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有點像我們背景的一個鋪墊,其實當我們在翻下一頁的時候,這一段歲月其實對整個建黨的歷程而言,它的意義也更加的重要。到了這個時間點的話,你覺得它更像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

    韓三平:

    特別像政論片,有點像百家爭鳴的一個政論篇。

    那個時候,我們剛才留了一個問題在這兒,中國怎麼了,中國的問題沒有解決,到1916年,那就是一批知識精英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每一個混亂的時代,或者是探索出路的時代,首先崛起的,或者首先意識到的和在尋求出路的時候,還是一批知識精英。   

    主持人:

    就是這種上下求索的感覺,是特別強調的一個部分。

    韓三平:

    找出路吧。

    黃建新:

    上下求索這個詞挺好。

    金一南:

    這個階段有很大的特點,我覺得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政治舞臺的主角正在替換,我們以前的主角是什麼,是皇帝,要不然就是總統,要不然就是督軍,都是這樣的角色,這個階段你看到沒有,知識分子上來了,年齡的知識分子、學生上來了,他們逐漸要走到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而當然當時這個階段1916到1919大權還在軍閥手裏,北洋軍閥還掌握大權,但他們正在褪色,他們雖然掌握中國的政治權力,現實權力掌握,但未來已經不屬於他們,已經要完成叫權力轉移了。

    韓三平:

    金教授講的一批新興的政治力量開始逐漸地顯現出來,包括張國燾,包貝爾演的這個叫什麼?

    包貝爾:

    匡互生。

    韓三平:

    匡互生,以北大為首的一批優秀知識精英,蔡元培、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等。有幾場戲黃導演設計的我覺得非常好,北大的辯論,各種思想的碰撞。

    主持人:

    除了電影當中我們看到的這些細節,包括了演講,包括了辯論,在當時的中國還有沒有什麼其它的典型事例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時的這些政治精英他們上下求索的願望和他們的努力?您幫我們從這幾個典型的場景當中再來選擇兩個,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好不好?來,我們把這個劇照交給您。

    好,來,我們請黃導幫個忙。

    黃建新:

    好。

    主持人:

    選擇的場景是什麼樣的一個場景?

    金一南:

    第一幅是北大圖書館。第二幅是法國的凡爾賽宮。

    主持人:

    凡爾賽宮的典型場景為什麼選它?

    金一南:

    凡爾賽宮因為是一戰最後締結合約的地點,就是把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就是在這兒進行的,就是外科手術,這是在肢解中國的外科手術,就在這兒進行。而凡爾賽宮的這些大佬們,當他做出這樣肢解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想到,他們這種肢解在中國引發了一種方向性、道路性的改變,整個中國翻了天了。我們説五四運動提供,包括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提供了最好的養料。我就覺得當這幫帝國主義大佬在肢解一個國家的時候,當時我們看非常典型,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韓三平:

    很快凡爾賽宮傳出來的這種對中華民族的侮辱,對中華民族的壓迫立即引起了一個震驚全球,特別是震驚中國的一個大的事件,特別是催生了一個偉大的政黨——中國共産黨,這個事件就是五四運動。

    主持人:

    北大圖書館對於當時來説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金一南:

    圖書館是哪個城市,哪個國家,它是個最安靜的地方,最有學問的地方。但是圖書館也是個蘊含風暴、激發風暴的地方,思想最深沉的地方,馬克思的《資本論》,大英帝國圖書館,他在圖書館寫的,你説《資本論》整個改變了世界,那麼中國革命,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中國建黨的南陳北李的兩個臺柱型人物之一,然後就是圖書館的臨時工毛澤東管理員,也是圖書館的。那麼在圖書館裏蘊含的是什麼,各種各樣的思想,所有書兼容並包,圖書館就是各類書都有,都要來,那麼在圖書館就是一個集中思想,思想的集散地,同時它又是一個什麼呢?新思想的出發地,在圖書館獲得了思想,走出去了,毛澤東幹了5個月走了,但他在圖書館獲得了很大的東西。

    韓三平:

    而且他這個是個求索,各種思潮、各種主義都在這裡面,會聚在這裡,來尋找什麼?尋找中國未來的出路,尋找中國未來的理論和精神支柱,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當時的一個場景。

    主持人:

    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最典型的什麼樣的精神氣質,有沒有共通的地方?

    董哲:

    有。你如果説共通的地方,不管説這些知識精英他們持的是什麼何種觀點,他們的政治主張是什麼,那麼他們的理想其實是共通的,歸根到底是四個字,一個叫啟蒙,一個是救亡。

    主持人:

    理想,金教授同意這兩個字嗎?

    金一南:

    對,我們説實際上從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中華民族這百年的歷史就是百年救亡的歷史,從林則徐的鴉片禁煙開始,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曾左李洋務自強,康梁的戊戌維新,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和共産黨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些人不管道路、方法選擇怎麼樣選擇,核心是這個問題,怎麼挽救中國的民族命運于危亡,這是當時中國人聚焦的一點,所以我覺得當時,我説你看當時中國沒有人在研究如何長壽,如何保養,沒開這樣的講座,大家在辯論,都在辯論什麼?如何救亡,怎麼挽救這個民族命運,都在辯論這個。

    主持人:

    是對一個信仰的堅持和追求。

    金一南:

    對。

    主持人:

    這是他們身上的這份理想,可以感召現代人的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對於這個年代的所有的典型人物當中,二位會做一個什麼樣的選擇?也把它放到我們這個紀念冊當中。

    黃建新:

    我來放。

    主持人:

    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物,一位是李大釗,還有一位是陳獨秀。

    在這段歷史當中,陳獨秀出現在了觀眾的面前,大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演員,其實他今天也應邀來到我們的現場,來,馮遠征先生,我們掌聲歡迎你。

    遠征看到陳獨秀光榮入選是不是特別高興?

    馮遠征:

    那個時期最重要的。

    主持人:

    你們第一眼看到馮遠征,覺得他哪最像陳獨秀?

    韓三平:

    這要問黃導演,這是黃導演一眼看出來。

    黃建新:

    我給他打電話,你問他,我給他説的什麼。

    主持人:

    怎麼説的,讓遠征來説吧。

    馮遠征 演員:

    當時找我,説讓我參加《建黨偉業》這個戲,我説好,然後演誰,説演陳獨秀。我當時説哦,我估計陳獨秀沒幾場戲,因為我覺得可能就跟《建國大業》一樣,是讓我串一下,後來我拿到劇本就傻了,將近30場戲。然後我説黃導你們為什麼決定讓我演?他説你像啊。我説我看了看陳獨秀的照片,我不覺得我像。後來就到了中影基地,那貼了一墻的照片,就把我拉到陳獨秀照片那,他説你看你腦門像。

    主持人:

    腦門像。

    馮遠征:

    説陳獨秀…

    説陳獨秀的頭髮不多,説你的頭髮也不多,我説陳獨秀是大雙眼皮,他説給你粘一個不就完了嘛。

    主持人:

    反正決定就讓你演了。

    馮遠征:

    對,然後我説還有什麼,他就説,就給我講半天,我怎麼像,就往像了説,最後忽悠的我站那照片前頭看著,是有點像。

    主持人:

    你的這個忽悠功力真強啊。

    馮遠征:

    對,結果這個事情就過去,後來我真的很嚴肅地問他,我説黃導真的為什麼?然後他説我們覺得你身上有儒雅的氣質、文人的氣質,説不管陳獨秀怎麼樣,他首先是一個大學教授,首先他是一個才子,很有文化,所以我覺得你首先具備這個,你才能夠,還有外形的相似度,才能夠來演這樣一個角色。

    韓三平:

    我覺得陳獨秀除了説的,黃導演説他有儒雅、知識分子、教授,陳獨秀還是一個天才的演説家,要鼓動民眾,光有先進思想、先進理論還不行,還得要演説,要感染民眾,所以陳獨秀這一點,我覺得演得非常好,馮遠征演得非常好,現場拍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都被打動了。

    主持人:

    都被感染了。

    韓三平:

    都被感染了。

    黃建新:

    現場的群眾演員都是臨時演員,鴉雀無聲,就是他停了,那邊喊停了他都聽不見,副導演衝上去,停了,停了,停了,還在演。

    主持人:

    我想我們接下來在現場感受一下馮遠征傳遞出的陳獨秀的獨特魅力好不好?

    馮遠征:   

    我現在選擇一段,就是我在北大操場上演講的一小段,獻給大家。

    辛亥革命,共和口號喊得震天響,然山野之間依然有人祭祖祀孔,不解民主自由之真諦,回顧近數十年曆史,每逢共和革命失敗一次,反動浪潮便高漲一次,封建思想便復辟一次。同學們,同學們,封建與共和乃絕對兩不相融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廢其一,要使民眾覺醒,國家強大,就必先將壓在民眾心頭兩千年的這座大山徹底拆除。

    主持人:

    太棒了,謝謝,謝謝,謝謝。

    我想問一下遠征,陳獨秀這個角色跟你以往的角色其實有很大的差距,你在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你覺得給你的震撼是什麼?

    馮遠征:

    我在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我是被它的那種激情感染。所以當我一齣來的時候,我希望他的激情要不僅是感染觀眾,應該是先感染他的學生,所以我就採取了這種撕吼式的方式。所以我覺得像陳獨秀這個人,我是在邊演他邊接近他的心靈,而且走到今天以後,我開始特別濃厚地興趣,對他的這種生平,對他的一切,所以這次去香港宣傳的時候,特別高興就是韓總把他手裏的那本《陳獨秀傳》送給了我,我想繼續再學習。

    韓三平:

    我説説李大釗,他跟陳獨秀不同,在於他訥于言。還有一個李大釗獻身的那種,你看他的神態上的獻身精神,後來我看他的資料,李大釗走向刑場的時候,四個字談笑如常。我看到他一張照片,就是李大釗被行刑之前照的那張照片,雖然沒有笑,我死死地看著,長久看那張照片,平靜如常,只有為理想追求的人,才可能平靜如常地赴死,為理想和信念獻身。特別是有一個鏡頭,我的印象,陳獨秀望著學生被放了以後,學生在慶祝,但是兩個大知識精英沒有沉醉於這種學生的慶祝之中,一個在思考,一個在聲嘶力竭地吶喊,我們勝利了嗎?沒有!就是説到這兒中國的問題是解決不了,明天照樣抓學生,明天照樣鎮壓學生,李大釗站在那兒沉思,然後轉身,導演調度也非常好,你看這兩個人物的性格一下就出來了。

    主持人:

    很鮮明的對比。

    韓三平:

    一個是沉思,一個是吶喊。但是兩個人又有一個共同點,要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建立自己的政黨。

    金一南:

    他們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我覺得剛剛韓總、黃導都講了,這批人我講就兩個真人,他們是真人。什麼叫真人?我們今天講説真話,辦真事,信真理,他們一無反顧就是追求心中的夢想。陳獨秀家境殷實,家裏很富,他家鄉二叔經商很有錢,二叔沒有兒子,想把資産過繼給他,派兩個夥計到北京來找他,陳獨秀當時北大的文科學長,找他,傳達他二叔的意思。

    韓三平:

    不是一點錢的問題。

    金一南:

    對,陳獨秀當時一門心思搞他的《新青年》,他沒有興趣説你們趕緊回去,我跟我二叔沒什麼關係,跟他二叔都沒什麼關係,一門心思想革命。來的兩個夥計還不甘心,説少東家你先別發火,北京還有幾處鋪面,你是不是先到北京幾處鋪面看看再説。

    主持人:

    看看再決定。

    金一南:

    這兩個夥計認定,只要陳獨秀看了北京幾個鋪面肯定回心轉意,我們經常講北京的房地産價格今天漲成這樣,誰告訴你北京有幾個鋪面,誰不高興,陳獨秀勃然大怒,你們給我滾,我消滅私有制,我説你看看這批人,他們就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所以我就講陳獨秀和李大釗他們兩個人,什麼叫真人?他為了他這個夢想,他這個真理,當時我們叫普天之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實現共産主義,共産黨人一批的追求。

    主持人:

    我們看到中國共産黨從無到有,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又將翻開新的一頁,我們來看看我們的紀念冊當中,黃導和韓三平先生共同選擇的另外一個時間節點,這是我們影片當中1919到1921這樣的一個時間段。

    黃建新:

    對。

    主持人:

    前一段更像是政論片,正像你們剛才所説,那麼這一段更像是什麼樣一個電影的感覺?

    黃建新:

    現在媒體都給它叫青春片。

    主持人:

    青春片。

    韓三平:

    這是我説的。我覺得青春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理想,一個是為追求理想付出的代價和熱情。非常年輕,你看包貝爾,包括啟星演的,她有冤屈,但是她真正去喊冤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只有這種青春力量建立的黨才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我覺得。

    主持人:

    今天我們現場也有兩位非常優秀的青年演員,他們在影片當中也非常完美地詮釋了我們當時的這份朝氣蓬勃、青春活力。我們歡迎包貝爾和啟星。歡迎兩位。

    韓三平:

    我覺得包貝爾最精彩的是燒,這一把火是一直燒到現在,我覺得。

    黃建新:

    火燒趙家樓就是他點的火。

    韓三平:

    他其實表面非常單純,旁邊那個説這就是簽訂賣國條約的桌子,為了表現這種憤怒,燒!

    主持人:

    汽油就倒上去了。

    韓三平:

    汽油就倒上去了。

    包貝爾:

    對,然後那個火剛點著了,突然警笛響了,還在想燒不燒,燒!

    主持人:

    不過作為現代的年輕人,你能夠體會到當時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他們如何擁有這樣的一種志向,擁有這樣的理想?

    包貝爾:

    我這回演的這個是,全稱叫五四愛國運動進步青年,為了這事我還特意翻看了好多的歷史,就看當時那些人的狀態,當時為什麼會有五四運動,可是真正感染我的,不是我在字上看的那些東西,而到現場,那麼多優秀的年輕演員,那麼多那麼多的群眾演員,他們在一塊聲嘶力竭地一起吶喊,他們的那個熱血,他們在現場深深地感染了我。

    主持人:

    啟星呢?

    愛新覺羅啟星 演員:

    其實我覺得我演這場戲,對我來説是一個挺神奇、挺傳奇的一件事,因為我的祖上,就是我的爺爺那輩的有一個相當於是我的姑奶奶,她在1915年剛簽訂賣國的21條的時候,她就跑去新華門去喊冤了。

    主持人:

    真是。

    愛新覺羅啟星:

    真的,她其實當時是,這個事沒有流傳下來,因為當時袁世凱政府每年還撥四五百萬兩的銀兩養去養著這些皇宮裏的人,等於是我們家族裏出了這麼一個反骨,這麼一個革命者去喊冤。當時袁世凱政府覺得很沒面子,所以就沒有見諸報端,只在坊間流傳。黃導和韓導給我們講述了很多當時的那些,自己也去看一些資料,尤其是像包貝爾説,在現場後面那些群眾演員能感受到,你就仿佛穿越了,好像當時你就在那個場景,就是五四運動那天,他在後面吶喊,我要舉著那個冤,其實我手一直在抖,你就感覺心裏一直在抖。

    韓三平:

    我來誇他們來兩句,不是誇他們。你看他這個演員的表演,他激情,你比如説包貝爾的激情,而且他激情得單純,甚至單一,他滿臉只有激情。我老記得他那個燒,然後燒完就轉身像兔子一樣就跑了,他那個真實感。

    黃建新:

    跑得可快了。

    韓三平:

    我覺得黃導演在現場處理,如果説燒,一甩那個火,然後這麼一下完了,不行。反過來,如果馮遠征説,重要的歷史時刻就要來了,他轉身就跑了,也完了。你看他這兩個,除了演員,當然包括我們導演等等,確實導演還是有功力的,我説的是黃導演。

    主持人:

    韓導演也不錯。

    韓三平:

    我不行。

    主持人:

    確實在這段時間跨度的影片展現當中,有很多打動我們的,不光是人,而且包括了很多的事。所以現在再請你們兩位再來挑選一些經典的場景,可以進入到我們這個紀念冊當中的場景。

    黃建新:

    一個是這個,一個是這個,應該是。

    主持人:

    二位跟我們説一説,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兩個重要的場景進入到我們的紀念冊當中?

    韓三平:

    這個就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從開始到結束的最重要的兩個場景。其實我們在這個電影當中有兩個大的事件,我跟黃導演是全過程展現的,一個是剛才説的五四運動,一個是中國共産黨從代表出發到到達上海。

    主持人:

    到他們相見。

    韓三平:

    對,到達上海相見,開會。

    黃建新:

    到選出領導機構。

    韓三平:

    後來在這個地方繼續開會很危險,轉移到南湖開會。這個黃導演可以介紹一下,這個是怎麼拍的,這個確實難度非常大。

    黃建新:

    其實我們做了一條,跟原來大小一樣,又加長了一米,加寬了一米,都是為了攝影機的移動。這個船其實是在攝影棚裏頭把它架在這兒,底下有一些機械的傳動裝置,使這個船可以來回地這樣晃動,就這樣晃動。所以大家看到的除船以外所有的東西都是電腦畫上去的。

    韓三平:

    船是真的。

    黃建新:

    船是真的。

    主持人:

    而且船上的演員也是真的。

    韓三平:

    而且我覺得這兩個場景,金教授不知道同意不同意,這兩個場景已經有象徵意義了,它有象徵意義,望志路106號,南湖這個船,它是象徵著中國共産黨和象徵著中國共産黨代表的一種精神,它會永恒,我覺得。

    主持人:

    金教授同意嗎?

    金一南:

    建黨的這一幕,尤其在南湖,令我深深感動的是12位代表最後會議開完,起來全部高唱國際歌,當時那個老的國際歌的歌詞令我深受震撼。你比如説我剛才跟韓導還在講,無産者怎麼翻譯的,他就唱什麼都沒有的人,那就是無産者,非常令人感動,這場戲你看到最後青春的氣場,非常強烈的青春的氣場,一夥年輕人在船上下決心要改造中國。我覺得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行大選擇的時候,那是一個需要熱血的年代,需要熱血的年代就得年輕人一馬當先。當時我就給大家做了統計,毛澤東是34歲上景岡山的,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暴動,博古24歲出任中共中央總負責人,聶爾譜寫《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23歲。

    韓三平:

    鄧小平20多歲當軍長。

    金一南:

    對。鄒容,鄒容寫《革命軍》,鄒容的《革命軍》感動了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感動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完鄒容的《革命軍》叫夜不能寐。另外是蔣介石,蔣介石看完了鄒容的《革命軍》也是夜不能寐。鄒容20歲就去世了,18歲時候寫的,我説你看那時候,它就是一個需要熱血的時代。

    主持人:

    所以我相信兩位如果要選典型人物的話,一定選出來的就是當時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我們來看看兩位選擇出的最青春的人物會是誰,一個是毛澤東,在電影當中劉曄扮演的,另外一個是一個群相。

    黃建新:

    集體。

    主持人:

    集體。

    金一南:

    對,一大的13個代表。

    韓三平:

    這張照片我給大家講一講,這黃導演最後設計的,它是兩張,一張是我拍那個,當然它是一個虛構的情節。

    黃建新:

    這是你拍的那個。

    韓三平:

    這是我拍的,對,還有一張是船上的,那張是12個人,這張是13個人。還是要留下一個群相,這個群相的最大特點,我覺得就是年輕人,就是年紀輕輕乾大事,就這麼年輕就把這個大事幹成了。

    黃建新:

    我們看歷史照片特別有意思,覺得1910年代拍的照片都特別會擺姿勢,真的是,你看歷史照片,每個人都有樣,所以我們就説咱們也拍一個。

    主持人:

    也擺了一個。

    黃建新:

    也擺了一個,結果網絡上開我們的玩笑,説我們填補了一大的空白,因為“一大”沒有合影,填補了一個空白,就出現了一個合影。

    韓三平:

    那個時候我估計也不敢照合影,照了被反動派一網打盡。

    主持人:

    這太危險了。

    韓三平:

    太危險了。

    主持人:

    但是到這個時候,我看你們選擇了毛澤東在這個年代,在這個年代,在這個歲月裏。

    韓三平:

    這個我覺得,這個電影裏面真實地表現毛澤東,是把毛澤東的一個思想演變過程表現出來了,那個時候年輕人有激情、有追求,有民族抱負,另外有獻身精神,但是年輕人的思想也最活躍,也最容易變化。第一個階段毛澤東崇尚的是體育救國。第二個階段毛澤東崇尚的是克魯泡特金主義(無政府主義)。第三個階段他才逐漸走向馬列主義,馬克思主義,所以這個是中國産生了共産黨,中國産生了毛澤東,使我們這個民族開始走向復興,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偉大的人物。

    主持人:

    其實今天現場這樣一本特別製作的黨史紀念冊,此刻顯得特別特別厚重,雖然説我們在節目當中僅僅打開了當中的前三頁,但是它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在誕生前後特別難忘的這十年的風雨歷程。其實在後面還有很多的留白,我們想問問韓三平先生,如果説在後面的留白的部分,我們還希望您用電影的方式加以填充的話,你會給大家帶來一些什麼呢?

    韓三平:

    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有很多精彩的華章,是可以拍出非常多大家喜聞樂見的電影的,那太多了,而且可以各種類型地拍電影,早期共産黨的地下鬥爭,殺叛徒和可能被反動派殺,這種就是類型,戰爭那更不用説了。

    主持人:

    情節的衝突特別強。

    韓三平:

    對。中國共産黨28年的歷史,一直到什麼呢?我覺得一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中國共産黨歷史就是將近30年的戰爭史。這不光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資源,不光是我們黨的精神資源,也是我們中國電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資源。

    主持人:

    那後面這些電影還會……

    韓三平:

    我相信還要拍。

    主持人:

    還要拍。

    韓三平:

    當然不一定是我拍了。

    主持人:

    那會不會邀請黃導繼續拍?

    韓三平:

    不是黃導,完全是黃導自己要拍。

    主持人:

    黃導自己還得請纓,我要拍攝第30章到第40章那段歲月。

    黃建新:

    其實我是一直希望能有機會拍《毛澤東傳》。

    主持人:

    心嚮往之來接近他。

    黃建新:

    希望通過電影能夠接近他,接近他那個偉大的靈魂,偉大的人格,接近他那些豐富多彩的人生的各個方面。

    主持人:

    當我們在今天的現場通過兩位的收集,完善著這樣一本黨史紀念冊的時候,其實對我而言,我覺得我真實地觸摸到了那樣一群有志、有為的年輕人,他們的所思,他們的所想和他們的所為,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在那樣的歷史歲月裏,他們所擁有的一份改寫歷史的責任,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的努力、他們的奮鬥,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也讓我們擁有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