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工商聯稱油荒為兩集團人為所致 呼籲向民營開放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5: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插圖/帥靈茜

  油荒到底是怎麼造成的?昨天,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在京公開指責是“兩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人為造成的,並稱是目前國內石油領域壟斷的體制給兩巨頭如此作為創造了機會。

  這也是繼上個月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炮轟”兩桶油斷供後,民營石油商再次站出來大倒經營苦水。

  一邊是兩桶油指責民營加油站囤油惜售,一邊是民營石油商反擊兩桶油借壟斷控制市場。雙方各執一詞,而柴油荒的困局何時能解?綜合新華社、《京華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

  炮轟 “缺油從兩巨頭‘鬧情緒’開始”

  11月6日,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三位會長分別從河北、浙江、江蘇趕到北京,為民營油企喊冤。三位會長稱油荒的根源是壟斷,是中石化、中石油兩巨頭利用壟斷地位人為導致此次油荒。

  該商會執行會長、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放稱:“其實並不缺油,油荒的邏輯總是兩巨頭先鬧情緒(油價太低),再煉廠檢修(減少供應),繼而市場推價,供應緊張,最後發改委調價,油荒緩解”。

  該商會另外一位執行會長、南京藍燕石化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其連也表示,在兩巨頭控制國內主要成品油資源的情況下,兩巨頭蓄意控制柴油批發量,保證成品油批發價格,維護兩巨頭利益導致的。

  此外,對於民營油企囤油,以及地方煉廠減産導致油荒的説法,三會長均加以否認。該商會會長、泰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躍稱,民營石油倉儲設施有5000-6000萬m3,但庫裏基本沒有油,“鍋盆碗都是幹幹的”,因為沒有油源可以囤積,囤積也不划算,現在柴油批發價8000-1萬元/噸,囤油需要大量資金,囤油的利潤還不夠付利息。

  此外,對於業界指責的地方煉廠減産的説法,該商會稱,全國地方煉廠的煉油能力在1.3億噸,但實際産能只有4000萬噸,這是常年的情況,因為地方煉廠沒有油源可煉製,事實上,目前地方煉廠開工率在42%,比之前的38%還增加了。

  建言 “打破壟斷放開進口即可破油荒”

  對於如何解決國內柴油荒問題,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三會長稱只要打破壟斷,放開柴油進口即可,現在進口柴油到國內比國內市場價還便宜1000元/噸左右。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呼籲,向民營企業適度放開原油、成品油的進口,保證廣大民營煉油企業的油源,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應體系和市場化的石油定價機制,使民營企業能更加平等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張躍表示,由於缺乏油源,對於煉油能力在1000萬噸以上的民營煉油廠來説,每年只能煉兩三百萬噸油,意味著有700萬噸至800萬噸的煉油能力是浪費的,而這種産能浪費導致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被嚴重削弱。

  張躍介紹説,作為國內成品油資源供應的重要補充,地方民營煉廠近兩個月以來的開工率在不斷提高,所有的民營煉油廠都在開工煉油,最近山東地煉的整體開工率已達42%左右,但由於不能進口原油,民營煉油廠只能加工燃料油,而燃料油的煉油成本要明顯高於原油。

  針對目前民營企業油源匱乏的現象,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呼籲放開原油成品油進口,貫徹落實兩個“36條”,把民營企業的煉油能力充分利用起來,實現競爭主體的多元化,通過市場手段的調節來保證石油市場的穩定供應,保障我國的石油戰略安全。

  三會長再次呼籲放開原油和成品油進口。不過,對於放開進口後,會否導致我國在成品油進口上,出現像我國鐵礦石進口商眾多導致屢屢為國外巨頭牽制的問題,他們沒有回答。

  分析 “計劃跟不上變化導致油荒”

  長期關注成品油供應市場的安訊思息旺能源成品油分析師廖凱舜稱,這次油荒根本原因是從6月開始,持續了整個三季度的全國煉廠檢修,導致在10月旺季來臨時柴油供應不足。

  據齊放解釋,我國煉油體系是計劃模式,煉油廠按照排産計劃生産,一旦遇到特殊情況,煉廠生産就跟不上市場變化。

  具體傳導如下:今年煉廠按慣例在柴油需求淡季檢修,6月下旬到10月,煉廠開工率持續偏低,國內成品油庫存一直較低。在秋收來臨之際,柴油需求轉旺,市場柴油批發價推到與零售價保持一致,此時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發改委10月下調成品油價,柴油批發價與零售價開始倒挂,民營加油站難以批發到“平價”柴油,出現斷供,大批車輛到兩巨頭加油站排隊加油,兩巨頭生産跟不上需求,控銷保零,民營加油站難以批發到柴油,油荒發生。

  [現象]

  一降價便“油荒”,發改委約談兩巨頭

  步入10月以來,在國家發改委對成品油下調300元後,國內成品油流通卻出現了“斷油”,大部分地區的民營加油站或缺或無柴油可售。與此同時,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煉油主體,千方百計,開足馬力,加大油量的輸出。

  一方在斷油,一方在增産,這樣一個富有戲劇、充滿尷尬的表觀現象,讓社會與公眾更想知悉其背後隱藏的真實原因。因為“油荒”已不是第一次了。從1998年起,在對國內石油市場重新整合後,“油荒”逐漸多起來。“明顯的‘油荒’是在2005年開始的,到2007年最嚴重,2010年再度嚴重出現。”錢其連説。

  值得關注的是,同樣作為大宗商品,如糧食、布匹、鋼材、水泥,在我國加入WTO後,這十多年來為什麼一次也沒出現“鬧荒”?

  錢其連剖析,關鍵在於現行的成品油管理體制,而在一個壟斷格局之下,無法遵循市場價格規律,無法達到市場配置資源,無法滿足多元市場消費。“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兩大集團掌控的原油、成品油進出口權,可以隨意左右國內的油量與油價。”

  為了避免國內柴油供應緊張問題危及農業用油,發改委于10月29日約談了兩大石油集團,並要求兩大集團加大敏感及庫存薄弱地區的資源投放,切實保障農業“三秋”生産等重點用油需求。11月2日,兩大石油集團均在官網首要位置披露已採取多項舉措保供。中石油方面表示已了解發改委披露的信息,但具體約談內容目前還不掌握;中石化方面表示,具體內容發改委方面負責解釋最為合適。

  [爭論]

  到底是誰在囤油?

  民營加油站:兩大油企控量銷售

  “兩桶油”:民營加油站囤油待漲

  10月19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年會上,會長趙友山介紹説,目前全國有44005家民營加油站,其中過萬家加油站面臨柴油斷油問題,這些加油站集中在四川、內蒙古、浙江等地。它們在批發市場上無法以國家規定的批發限價買到柴油,只能買到按最高零售限價甚至更高價格銷售的柴油,民營油企已無法從中石油、中石化手中獲得正常的成品油供應。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近日發佈的監測報告顯示,大範圍出現的柴油供應緊張局面,主要是由於中石油、中石化對外限量供應柴油所致,其中在江西、江蘇、安徽、廣東等省,部分石油銷售企業停止對外批發柴油。

  民營加油站方面認為,佔全國煉油行業七成市場份額以上的中石油、中石化對民營加油站實施了控銷策略。

  但中石油內部人士解釋稱,10月份之所以出現局部柴油緊張,源於成品油流通環節出現短期波動,而非主營單位有意營造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而中石化方面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稱,用油高峰期加劇漲價預期,而一些民營加油站曾有過囤油待漲獲利的情況,公司對柴油的惜售,正是為了防止惡性囤油。

  此外《北京晨報》也報道稱,按照中石化的説法,造成目前柴油供應緊張的原因有三個:國際油價強勁反彈、季節性消費需求回升、部分社會經營單位囤積居奇。

  [背景]

  我國原油的進口與使用管制

  中國目前的原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其中,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家國有油企從事國營貿易進口。

  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從2002年開始下達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國營貿易配額,配額量須每年遞增15%,直至政府管制解除。2011年,中國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配額2910萬噸,而2010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39億噸。當下,擁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資質的企業有23家,但其中民營背景的僅有8家。

  不僅如此,通過非國營貿易進口的原油只能由兩大集團的煉廠加工,不得供應給地煉或流通,這也是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管理的核心。

  上述八家進口企業的進口配額必須列入兩大集團的生産計劃才能進口,兩大集團有無限制的國營貿易進口,對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沒有很大積極性,這就導致部分有進口資質的民營油企只能選擇將配額賣給兩大集團或者是白白浪費。

  2010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就曾提交過兩份提案,呼籲放鬆原油的進口限制和使用限制,允許部分通過非國營貿易進口的原油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允許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地方煉油企業進口自用原油。一年多過去了,情況並沒有得到改觀。

熱詞:

  • 油荒
  • 民營加油站
  • 油源
  • 民營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