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貿易商操作放大供需缺口
“除了一些恐慌性的終端零售用戶購油外,還有一些柴油進入到貿易商手中,被高價倒賣。”一位熟悉國內成品油銷售市場的人士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透露,雖然司機的恐慌性購買需求,短時間內一定會加劇供應緊張,但後期貿易商的跟風炒作,讓供需缺口不斷放大。
從煉廠到民營加油站,貿易商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述人士稱,與進貨量相對較小的民營加油站相比,煉廠更青睞每次都大手筆購入的中間商,於是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或者機構,便在不知不覺中承擔起中間商的角色。
北京西四環附近的一家民營加油站的人士説,中間商往往能夠提供給民營加油站更實惠的價格,所以求助於中間商便成了越來越多民營加油站不約而同的選擇,但這種便宜油僅限于市場成交清淡時,中間商能夠從煉廠拿到比民營加油站低的批發價,一旦市場火爆,就會轉向另一面,民營加油站將不得不承受被多次加價賣的成品油。
“所以還是有不少民營加油站試圖建立起自己的購貨渠道,他們大部分與煉廠銷售公司的某個銷售人員關係很好,也能獲得相對穩定的油源。”
然而,大部分規模相對較小的民營加油站,還是不得不求助於中間商,客觀上為囤貨倒貨創造了條件。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試圖弄清楚每次調價前後,被囤積倒油的成品油數量到底有多大?但在採訪過程中即便連專業的監測機構都不能給出明確的比例和數字。
一位監測機構的人士稱,現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客觀上形成了一個月調價週期,為囤油倒賣提供了足夠的騰挪空間,“幾乎所有從事成品油流通環節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其中也包括一些自己建有儲油庫的民營加油站。”
本報記者輾轉拿到兩個山東地區成品油貿易商的電話,在記者表明身份後,他們均婉言拒絕了採訪。
兩大石油集團停批自保
貿易商的炒作,讓兩大石油集團的控量批發變得理直氣壯。
知情人士透露給記者一個最新案例,中部某省市的一個協會在十一之前以一些民營加油站的名義,從某大型國有石油集團的煉廠批發大量柴油,運輸過程中,各地的柴油供應突然吃緊,該協會就將柴油加價賣給沿途的加油站,隨後該石油集團決定暫停對這個機構的供應。
更多的人在主動“踩點”,只要踩準點,利益空間巨大。上述知情人士説,4月份成品油價格上調之前,貿易商和民營加油站都在囤油,只是貿易商可能會拿上千噸,而民營加油站可能是幾十噸、上百噸,只要能提前買到油,在調價後再出售,短時間內簡單的一個轉手,就能夠每噸穩賺至少300元的差價,如果加上之前煉廠讓利的批發價,利潤空間更大。
事實上,公開透明22個工作日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讓民間監測機構的預測,幾乎每次都能與官方公佈的調價時間相“吻合”,這不僅使得低買高賣的操作變得簡單易行,也降低了各方囤油炒作的風險,這些特點完全符合熱錢“快進快出”的盈利特性。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指出,民營成品油流通企業,大多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進行操作,而大型國有企業更傾向於講政策,迫於各種原因,不敢輕易製造油荒,因此某種程度上,民營成品油流通企業,在市場出現價格波動時,往往並不是熨平市場波動,反而會加劇價格波動。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兩大集團自身操作市場的願望並不算太強烈,但不排除系統內部個別人的腐敗行為,兩大公司對此應當嚴格查處。”
脆弱的民營加油站
雖然民營加油站自身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到囤油之中,但議價能力相對不足的特性,決定了他們依然是産業鏈中最脆弱的一環,而他們的供應不足,又進一步加大了黑市柴油的市場空間。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四川、重慶、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山東等地供應局面比較嚴重,全國將近一半民營加油站油源無法得到保證。
這一次,民營加油站雖然算準了發改委會及時下調油價,但沒有想到供需缺口會擴大得如此之快。十一長假之前,大部分民營加油站都清掉庫存,坐著降價;十一長假之後,市場中無油可批。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告訴記者,十一前夕,他曾建議一些民營加油站,適當購進柴油,但只有少數加油站聽從他的建議。“我的判斷依據是,節後柴油供應緊張局勢不會緩解,所以即便調價後,煉廠可能會執行最高零售限價,與調價之前相對優惠的批發價相差不會太大。”
進入十月下旬後,隨著一批民營加油站傳出因為無柴油可加而大幅虧損的消息,柴油荒進入另一個輿論高潮。被稱為民營企業代言人的趙友山呼籲,提供給民營加油站更公平、更寬泛的進油途徑。
祝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有一些企業會倒閉,對於陷入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涉及到一個該不該救的問題,有些加油站不符合規範、油品質量不好,位置也不好,這樣的加油站可以淘汰,“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兩大集團下屬的加油站也存在這些問題,同樣應該被淘汰,應當為市場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