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稱屢現柴油荒的根源還是資源壟斷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0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屢次出現柴油荒的根源還是資源壟斷和對市場判斷滯後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成品油價格剛剛下調不到半個月,國內柴油便出現了大面積緊缺。

  10月26日,據中宇資訊統計,目前國內市場超過1萬多家加油站面臨著柴油斷油的尷尬現狀。而據記者從各地成品油市場了解,華北、華南、華中等大部分地區均出現了“柴油荒”。對於此輪“柴油荒”,中石油、中石化和民營油企相互指責。中石化認為此次油荒與民營煉油企業負荷減少相關,但山東地煉人士則認為,油荒主要因兩大石油巨頭控制銷售所致。

  不過,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産業投資基金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崔新生看來,民營油企本身力量薄弱,對市場影響有限,國內成品油屢次出現緊缺的根源還在於資源的完全壟斷以及壟斷集團對資源的配置滯後於市場規律。

  油荒引發“口水戰”

  10月24日,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證實,中石化的柴油庫存已不足10日的銷售量,11月中石化的煉廠將超負荷運轉。

  中石化煉廠人士表示,為解決國內供求矛盾問題,已經開始對相關企業進行鼓勵增産。10月份,中石化汽柴油超産獎勵幅度分別為440元/噸、710元/噸,較上月上漲36元/噸和16元/噸。

  中石油內部人士就油荒問題告訴記者,中石油從10月份預測到柴油可能將要緊張就已經開始全面增産,目前下屬煉廠都在開足馬力增産。

  對於目前的油荒,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金麒麟論壇上表示,為了保障社會成品油供應,中石化正積極煉油,但越煉越虧,煉得多虧得多,民營企業的停産導致中石化壓力加大。傅成玉指出,政府為了控制通脹,控制了成品油價格。而我國煉油産能的20%來自地方煉油廠或民營企業。

  黃文生則直指,此次油荒與民營煉油企業負荷減少相關。對於中石化的指責,一山東地煉人士告訴記者,地煉企業實力都很小,還有很多是幫中石化廉價代工,10月8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後,確實有部分企業因為批零價格倒挂提高了批發價,但停産只是個別虧損無力經營的生産者,大部分供應還是正常的,對市場影響不大。壟斷油源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對市場把握不準才是根源。

  “油荒結束要到12月初”

  記者從各地成品油市場了解到,因為目前柴油資源緊缺,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保證零售,中石化多個地區暫停柴油批發銷售,中石油則收緊銷量,或者與汽油搭配銷售。

  據廣東成品油市場的信息,因國內柴油短缺,很多貿易商已經很難從中石油和中石化拿到油,而超出國家發改委最高限價銷售的現象也很普遍,廣東地區柴油甚至達到了9800元/噸的報價。

  10月26日,一山東地煉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最近因為國內柴油整體緊缺和中石油、中石化煉廠控量銷售,山東地煉廠家柴油報價均有上漲,僅26日山東地煉各廠家柴油報價就有20-60元/噸的漲幅,地煉柴油價格超過政府限價銷售,目前貨源尚正常,但由於貿易商進貨積極,部分地煉廠家已經斷貨,資源供應逐漸緊張。

  該人士還告訴記者,為控制通脹,今年央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3次加息,導致銀行間拆借利率持續走高,高息借貸盛行,國內金融市場資金面趨緊。上半年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國內企業貸款成本增加,加上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同時上漲,企業利潤受到擠壓,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導致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煉油企業生産積極性受挫;與此同時,緊縮的金融政策使成品油貿易商的貸款成本加大,甚至導致部分貿易商資金鏈斷裂出逃,所以6、7月份國際油價走跌的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投機需求持續低迷,導致國內成品油生産和進口雙方走低。

  “從供應方面來看,本輪油荒要從6月看起,國內市場的實際供應和儲存狀況在6—9月悄然發生轉變。”中宇資訊油品分析師申濤認為,即便兩大油企選擇在10月份開足馬力生産柴油,也不可能在當月立即解決國內零售環節的用油壓力,政策、利益的短期誘導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如果僅從鼓勵增産的方面分析油荒結束的時間,最快也要到11月末至12月初之間。

  中東油商來京賣油無果

  在山東地煉企業人士看來,國內油源壟斷在石油巨頭手中,民營油企根本無資格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只有進口燃料油加工,利潤微薄,壟斷巨頭手握資源卻不善於配置導致油荒才是問題的根源。

  “上半年成品油銷售形勢低迷,中石油和中石化從今年6月份以來同時降低了開工率,隨後,因為對市場形勢預測滯後,從10月開始開足馬力生産已經來不及保證供應了。”該人士認為,民營油企所佔市場份額太少,又沒有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權,所以根本無力影響市場。

  據統計,目前中石化的煉油能力為2.3億噸,中石油約為1.8億噸,地方煉廠産能1.7億噸,中石化約佔全國煉油産能的40%,而中石油和地方煉油廠約佔三成。

  大宗商品資訊機構金銀島監測的數據則顯示,兩大石油公司三季度的煉油開工率大約為77%,較上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中東有很多油源可以避開中間商直接出口到中國,但卻苦於在中國找不到合作者,急需油源的民營油企沒有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權限,而壟斷了成品油進口權限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巨頭卻為了壟斷利益不肯直接與中東合作。

  “這兩年上千的中東人在北京活動,想避開中間商的控制把油直接銷售給中國,但中國壟斷勢力的存在讓中東人的努力化為泡影。”崔新生説,民營油企本身力量薄弱,各自為戰,加上沒有進口權限,沒有能力直接獲取優惠的油源,但國內壟斷集團卻因為中間的鉅額壟斷利益不會直接與中東合作,所以國內成品油屢次出現緊缺的根源還在於資源的完全壟斷以及壟斷集團對資源的配置滯後於市場規律。

熱詞:

  • 中石化
  • 資源壟斷
  • 柴油價格
  • 中石油
  • 資金面
  • 國內成品油
  • 增産
  • 油源
  • 煉廠
  • 柴油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