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物價仍處高位 第四季宏觀調控將以"穩"為主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0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雖然回落但是環比加速增長;15日多位經濟學家聚首清華,研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形勢是否會面臨類似2008年那樣的衝擊。一方面是物價漲勢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增長面臨多種困難,四季度中國經濟情況面臨雙重考驗,形勢不容過度樂觀,第四季度宏觀調控政策應以穩為主。

  漲勢

  CPI仍在高位運行

  9月CPI同比上升6.1%,與上月相比出現了0.1個百分點的下降,但是環比上升了0.5%,高於上月的0.3%。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點評認為,這説明中國的物價漲勢仍在高位運行。

  劉利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從通脹分類數據來看,9月推動通脹上升的仍然是食品和居住價格。由於通脹預期仍然較高,短期來看,這兩項推動因素仍然難以在短期內消失。與此同時,通脹環比加速上升表明通脹的慣性上漲趨勢尚未消失。總體來看,由於CPI仍然維持在6%的水平上,中國面臨的整體通脹壓力仍然尚未緩解。

  劉利剛表示,儘管未來數月由於基數原因,同比通脹率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下滑,但由於環比數據仍然保持在高位,中國的通脹率將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再度出現明顯上升。一旦歐洲能夠避免“二次探底”、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好于預期,中國的通脹警報將更難緩解。中國對抗通脹的努力尚未取得明顯的成果。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也認為,儘管CPI漲勢未來很可能會繼續沿著下行通道回落,但會下降得較慢,也不能排除反彈的可能,因為食品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很大,而隨著氣候的轉涼,農産品的供應可能會發生相對不足。

  “總的來看,未來一個時期,包括明年在內,CPI都將一直停留在較高位置。”胡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物價走勢穩中有降,但壓力不小,現在還有不少新漲價因素。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目前特別需要重視新出現的各方面成本推動因素形成的價格水平上漲,包括輸入性通脹因素影響,保持農産品價格適度提高的影響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影響

  歐債衝擊中國增長

  在物價上漲壓力不減的同時,近來歐洲債務危機再起,市場對這一危機到底會給中國經濟造成多大衝擊十分關注。從13日海關總署公佈的9月進出口數據來看,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9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7.1%,大幅低於上月的24.5%。從國別數據來看,9月中國對美國以及歐盟出口的同比增幅與上月相比均出現了下滑。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點評稱,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響;二是歐債危機進一步深化,導致外部市場消費者信心不足,需求環境惡化。

  陸志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意大利債務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歐債危機持續深化,未來可能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復蘇。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放緩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當前中國機電商品的出口增速已經出現下降,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商品則在價格提高的同時銷量增長放緩。

  在15日舉辦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多位學者認為歐債問題十分嚴重,將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長。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表示對歐洲前景悲觀,認為希臘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預測,未來國際經濟形勢持續惡化,歐洲債務危機的全面爆發不可避免。基於這樣的判斷,李稻葵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則表示,當前要高度關注經濟增長繼續下滑的危險性。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9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雖然環比略微有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很小,表明經濟沒有擺脫衰退的壓力。

  當前多家權威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逐季回落,明年情況更差於今年。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2011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幅將達到9.4%左右,2012年增長9.2%;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11年增長9.4%,2012年8.7%;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預測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長率為9.3%,2011年全年為9.2%,2012年全年為8.5%。

  調控

  當前政策以穩為主

  一方面是物價漲勢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增長面臨多種困難,當前來自各方的學者普遍認為,第四季度宏觀調控政策應以穩為主。

  首先,貨幣政策不應繼續加碼。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四季度一方面是高企的價格因素要求貨幣政策進一步保持穩健,信貸政策從嚴把握,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和融資成本高等問題更加突出,經濟持續增長對流動性擴張提出要求。兩難處境提高了對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技術的要求。鋻於未來幾個月經濟景氣和物價出現“雙降”,預計貨幣政策不會繼續加碼。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也表示,由於通脹只是趨於緩和,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出現,並且央行已經開始實施選擇性的寬鬆措施,例如其對微小公司的措施。隨著中國信貸增長的持續正常化,央行將維持貨幣政策穩定。

  其次,財政政策方面不應推出類似2008年下半年那樣的“4萬億”財政擴張計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這一輪應對國際形勢,中國需不需要再推出類似“4萬億”那樣的計劃,要看國際形勢而定。不過中國“十二五”規劃確定了要轉變發展方式,最大一個轉變就是使經濟增長由投資出口驅動型轉變為消費驅動型,如果能實現這個轉變,中國就可以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主要依靠13億人消費拉動增長,現在已經有了這個條件。

  主線

  加速結構調整

  在短期,經濟學家們建議出臺政策以穩為主,但是他們同時呼籲政府在未來加速經濟結構調整。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説,應對當前世界經濟的波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即結構調整和消費改革。在這方面,任何國家都很難做到主動調整。不過預計當前的危機會導致世界經濟較長時間都陷入低速增長,甚至發達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模式都要調整,在世界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的倒逼下,中國可能能夠在擴大消費、擴大內需方面邁出實質步伐。

  范劍平強調,今年國內很多人對這場危機認識不全面,如果這是一次長期的調整,那麼發達國家必須通過結構調整才能解決,中國也一樣,甚至需要制度層面的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李稻葵説,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原因並不在於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缺乏而是在於增長方式的轉變,具體體現在土地財政、融資方式和銀行的盈利模式上。當前經濟減速難以避免,所以在減速中要尋找增長的平衡點。在減速中完成經濟結構轉型,改變以往那種依賴外需和高投資率的經濟增長模式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宏觀調控不應走回頭路,也不應該在放鬆和收緊上來回打轉轉,而是應該堅定不移地繼續推行一些基礎性體制改革,如財稅體制、中央和地方關係,官員評價體系、融資結構等方面,改革勢在必行。”李稻葵説。

  李稻葵同時指出,為了避免經濟在轉型期過度地下滑,應該密切觀察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做好針對性的政策預案,加快推出當前必需的水利和公共住房等大項目,促進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在這些大項目的融資方式上,應該以財政投入為主。

  鄭新立也表示,在轉變經濟方式方面,特別擴大消費這方面,今年中國政府的舉措不夠有力,也沒有看到好的效果,希望第四個季度或者明年一定要把“十二五”規劃中講的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確實擺到主線地位。

責任編輯:南淄博

熱詞:

  • 宏觀調控政策
  • 物價走勢
  • 物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