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月度經濟觀察:復蘇迷局(20110909)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9日 2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E057549D835443dAFB3A9BB5A7DECB6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2011年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其中,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6.2%,食品價格漲13.4%;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漲7.3%。其中CPI指數是四月以來首次回落。同樣就在今天,當地時間9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了一項4470億美元的就業計劃。這些數字和背後隱藏的經濟走勢究竟是什麼?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非農就業增長為零,這意味著美國在上個月沒有創造一個新的就業崗位。這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8萬。這一數據使奧巴馬的支持率再創新低,跌破了40%。就在當地時間9月8日,奧巴馬宣佈了總額為4470億美元的就業刺激計劃。

  這項計劃仍然著眼于減稅、投資基礎設施。奧巴馬建議,投資1050億美元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就業;投入1750億美元為工人繼續降低工資説;投入350億美元用於使高速公路、鐵路與機場現代化。美聯儲將在9月20日和21日兩天召開議息會議,全球投資者都在猜測美國是否會在會議上決定,進一步地使用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過去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量化寬鬆解決不了基本的經濟問題,只會讓這些錢流到大眾商品,金融市場,最終炒高價格導致市場崩潰。

  在貨幣政策收效甚微的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債務危機的牽制。截至今年八月,美國國債的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4.3萬億,2010年,美國全年的GDP總值為14.6萬億,國債佔GDP的比率已經達到了100%。而國際通行標準認為,債務總額對GDP比例的安全線為60%。 龐大的債務使得聯邦政府不得不考慮更為緊縮的財政計劃,但與此同時,放緩的美國經濟卻需要財政擴張的刺激。

  長江商學院教授陳龍説,如果為了還債,美國經濟增長就必須非常快,但是如果在現在經濟增長比較慢的情況下還債就必須削減開支,但是削減開支的話,會讓經濟更為緊縮,償還能力就更糟糕, 所以他現在面臨一個兩難的狀況。

  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在採訪中説,2008年、2009年不管是從財政上來講還是從貨幣政策上來講,政府還有很多的政策空間。現在如果經濟再次進入衰退,市場都已經推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那麼全球經濟再次陷入二次衰退的話,會非常危險。

  雖然中國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出現了環比0.3%的回落,但高位運行依然顯示了巨大的通脹風險,美國政府再一次的救市舉措顯示了美國經濟還沒有見到復蘇的跡象。此時歐洲的境況也是讓人焦慮,歐債危機正把這個強大的聯盟體拖進泥潭。

  經歷了三周多以來的罷工、抗議和修改,意大利參議院終於在9月7日批准了一項規模達數百億歐元的財政緊縮計劃,包括將增值稅從20%上調至21%等措施,以減緩債務危機的惡化。

  在八月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雙雙突破6%。而7%的國債收益率一直被視為一條紅線。

  希臘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則進一步攀升至近18%,一年期的國債收益率更是升至了創紀錄的82%,不少投資者認為,如此之高的借債成本幾乎已經難逃違約的命運。

  隨著債務危機的蔓延,歐洲央行從8月4日恢復債券購買以來,已經花費超過400億歐元購買國債,這暫時遏制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迅速惡化的局面。但是,投資者們認為,歐洲央行的舉動只能起到的止血作用,治標不治本。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8月份歐洲中央銀行已經宣佈開始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券,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戰略。但要知道,一旦這個危機發生以後,如果市場的信心不斷地下降,所需要的錢就越來越多。

  路透社財經評論員金伯麗在採訪中告訴記者,過去幾週,歐元區成員國進一步勒緊褲帶,採取了更多的緊縮和預算縮減措施。比如法國和德國就打算削減政府開支,目前西班牙正在就赤字改革進行投票,意大利抑或採取新的緊縮措施。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歐洲核心國家正在敦促各邊緣國家拿出更多的緊縮措施,以緩和對刺激計劃的需求。

  而就在債券市場的投資者批評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的財政緊縮力度不足的同時,這些國家卻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罷工,抗議政府的緊縮政策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

  在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和借債成本不斷上升的背後,投資者更擔心的是這些債務國乏力的經濟增長。8月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降至49.0,這是2009年9月以來首次低於50的臨界點,也證明歐元區經濟正在陷入停滯,在債務高危的國家,失業率更是高居不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西班牙失業率都已經超過了20%,希臘這些國家的失業率也都超過百分之十幾,意大利、法國這些國家的失業都在8%以上。

  避險的情緒使投資者們紛紛涌向瑞士法郎,瑞郎在一個多月以來強勢增長,為了防止匯率迅速上升對瑞士的出口和經濟帶來的傷害,瑞士央行宣佈設定了歐元兌瑞士法郎匯率的下限,防止歐元兌瑞郎的匯率低於1: 1.2。

  債券市場仍然寄希望於德國,然而德國自身經濟的表現也不盡人意,8月德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降,降至50.9,這也是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聯邦議院發表講話時表示,為了保衛歐元,德國將繼續嚴格實施對債務國的援助條款,同時要求這些債務國大幅削減債務,但她堅決反對通過發行歐元區共同債權來解決債務危機。

  然而,德國民眾則對政府在歐債危機中的表現表示不滿,默克爾所在的執政聯盟今年在6個地方選舉中全部失利。

  市場對於歐元區各國搖擺不定的態度並不買單。歐洲股市一個多以來大幅震蕩,特別是銀行股大幅下跌,顯現了投資者對政府債務危機向銀行體系蔓延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歐元區2011年GDP增速的預估,從此前的1.0%下調至0.8%。

  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彼得狄克遜説,未來三到六個月,歐元區很有可能會出現增長停滯。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歐元區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會相當困難。毫無疑問,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的出路何在,對此市場的擔憂情緒有增無減。

  就在希臘債務危機還沒有解除的時候,意大利債務危機讓整個歐元區雪上加霜。由於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高度緊張,全球證券市場在上半年哀鴻遍野,有相當一部分專業人士預測世界經濟將迎來第二次探底。西方國家萎靡不振,中國經濟前景如何呢?在整個上半年,食品價格推高了CPI,其中豬肉成為漲價的領跑者。現在豬肉價格還在漲著,小小的雞蛋又緊跟其後,一年之內漲25%,讓很多人驚呼雞蛋也吃不起了。CPI居高不下,對中國經濟將會産生怎樣的影響?

  雖然8月份的CPI指數略有回落,但下半年來,豬肉、雞蛋價格輪番上漲,因食品價格上漲帶動,CPI指數仍處高位。以雞蛋價格為例, 在今年6月下旬出現過一次短暫回落,但此後一直單邊上揚,這周已經突破零售每公斤10元的歷史最高價,是自2008年以來最高價格水平。採訪中,深圳市曉英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榮説,現在批發價鮮雞蛋要五塊一左右,土雞蛋要五塊二到五塊三。相較之前,上漲了百分之一點多,三毛左右。

  當批發商的壓力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時,很多消費者表示,雞蛋價格上漲過快,有些無法承受。記者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雞蛋價格飆升,源於飼料,主要是玉米價格的快速上漲

  CPI指數從今年1月份的4.9%一直攀升到7月份的6.5%,通脹也成為了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月到8月,溫家寶總理曾10次公開表示要把穩定物價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為了穩定物價、抑制通脹,今年1至8月,央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利率。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為歷史最高值。8月份CPI回落,貨幣政策未來走向如何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楊告訴記者,貨幣政策最大的作用還是保持穩定的金融環境,所以我們的貨幣當局反復強調它的連續性、穩定性、靈活性我想會沿著這樣一條路繼續實施。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説,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第一位目標,還要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變,要在保持政策延續性、穩定性在這個基礎上再來注重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節奏

  除了消費品價格指數有所回落外,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也較7月份微降了。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説,PPI的指數有所放緩,但是並不明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趨穩回落是一個原因,另外還因為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是有所回落。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應該是貨幣因素,就是貸款的增速有所回落。因此從需求角度和成本角度上來説,導致了PPI的指數有所回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表示,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有下跌預期,所以未來一段時間PPI將會繼續回落。他在採訪中説到,外部經濟的回落已經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出現明顯的調整,所以下一步PPI回落也是可以預期的。同時國際油價出現了大幅的下跌,所以它也逐步會反映到下一步的PPI的價格裏面來。

  8月份,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和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增速變緩,而國內經濟發展活躍程度將會怎麼樣呢?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詳細分析了相關指標PMI,PMI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縮寫,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得出,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如果PMI大於50%,表示經濟上升,反之則趨向下降。

  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説,今年8月份中國製造業的PMI指數是50.9, 7月份是50.7,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來的是中國經濟保持了一個比較平穩、比較合理、比較適度的增長水平

  PMI共統計820家企業的11項指標,其中,計入PMI值的指標有五項,分別是生産量、産品訂單、原材料庫存和從業人員數量是否增加以及配送時間是否縮短。蔡進認為,通過對這11項指標的詳細分析,並不能單純的看好8月份PMI小幅回升。應該看到,造成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體現企業供給方面的指數出現好轉。有51.1%的企業表示新訂單數量增加,與上月持平,而51.7%的企業表示出口訂單數量出現了下降或者持平。那麼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

  從今年3月來,新出口訂單指標就一直在下降,從52.5%一直下降到8月份的48.3%,降幅達到4.2%。出口訂單的減少,在今年5月份的廣交會上就已經有所體現,專為外商貼牌生産玩具的吳建友本想著能多簽幾筆聖誕訂單,但是現實並不如願。由於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吳建友不得不把聖誕禮品的價格也上調了10%,但是調價後的産品,卻遭到外商的冷遇,前來觀望的多,下訂單的少。

  還有的企業即便訂單數量增加了,可利潤卻變薄了。中華商務貿易公司出口部經理陳潤祥告訴記者,現在的客戶都很精,會定下目標價,這樣一來利潤只有5%到8%。

  不過,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顯示,自今年2月份的70.1%的高位回落,8月份下降到57.2%。也就是説,要承擔原材料上漲壓力的企業減少了12.9%。

  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説,購進價格今年以來在從高位回落,反映出來的是中國通脹壓力的這個水平,也反映出來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所出臺的一些宏觀調控政策是有針對性的,也是有效益的。

  儘管受到出口受阻和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們還是欣慰地看到國內8月份的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出現了小幅上漲,説明中國經濟的活躍度有所提升。就在前幾天,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通過了第一輪希臘救助方案,意大利參議院通過了500多億歐元的新緊縮計劃,歐債危機迎來一線曙光。美國和歐洲的情況喜憂參半,所有的國家都在謹慎面對自己國內的經濟狀況,那麼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的財政政策將會進行怎樣的調整?

  接受採訪的專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和歐元區經濟體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結構性問題,這是導致這些經濟體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世界三大經濟體:歐洲、美國、日本這三大發達經濟,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高赤字、高債務、高失業、高福利、高工資。

  多數專家和分析師認為,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將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呈現低迷的狀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採訪中説:從全球經濟來説,美國的經濟比較疲弱,失業率高。如果歐洲問題,那麼全球經濟因為歐債危機二次探底可以説一個定局。

  在本次採訪中,很多經濟學家也表示,在全球一片唱衰的經濟環境下,中國今年乃至未來兩三年,增長速度將維持在9%左右,但是通脹的預期要略微調高。在不看好美國和歐元區經濟的情況下,專家們也指出針對美國和歐元區在高債務和低增長的情況下採取的措施應該做好相應的政策調整和準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採訪中説,這一次的歐美主權危機如果導致經濟二次探底,那麼應該從擴大內需,完善社會保障,促進消費和投資之間的一個大致平衡的角度來推動

  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採訪中説,貨幣政策要謹慎務實,不能跟著發達國家走,否則勢必會引起我們自己的問題。財政政策的擴張空間非常大的,有的財政體制當然也需要進行深刻的研究和改革,所以財政政策上上可以積極,貨幣政策上應該謹慎。

  半小時觀察:

  世界經濟一體化,讓東西方之間的聯絡變得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一方打噴嚏,另一方就要趕緊吃藥。美國加大經濟刺激力度,意大利開始新的緊縮計劃,德國這個歐元核心區國家正在猶豫是自保重要還是對同伴施以援手。中國該怎麼辦?寬鬆還是緊縮,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CPI是橫在政策調控者面前的一堵高墻,透過這個讓人焦慮的數字,我們看到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長時間以來都是投資和出口唱主角。而在十二五規劃中,第一次將消費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確提出要"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説明"十二五"期間政府將在執政理念上實現國強到民富的轉變,刺激國內消費將會成為新五年規劃中的關鍵要素。我們也期待有更多拉動內需的政策出臺,以消費增加經濟活力,給民眾以最大的民生實惠。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經濟半小時
  • 月度經濟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