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貧困縣名單只增不減十年未變 專家建議取消評定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30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賈玥) 從1986年至今,我國扶貧開發政策已走過25年,並經歷三次較大調整。當時確立的貧困縣政策的確成效顯著,但行至今日,也暴露出已“脫貧縣不願摘帽”、“爭當貧困縣”等問題。受訪專家建議,貧困縣政策思路應做大調整,取消劃定貧困縣,未來工作著力推進脫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貧困縣名單只增不減 “榜單”十年未變

  我國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髮式扶貧方針,並劃定了258個國家級貧困縣。

  1993年,“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制定和實施。儘管農村貧困人口已從1985年的1.25億減少至1993年的8000萬,但國定貧困縣的數量卻在那時增加到592個。財政部農業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是由於貧困縣不願放棄到手的各種補貼和優惠資源。這一階段,中西部地區的國定貧困縣數量也增至82%。

  2001年5月,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頒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對21世紀初的扶貧戰略做出全面描述。以此為標誌,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此時扶貧政策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扶貧對象改變了過去以貧困縣為基本扶持單位的做法,而將扶貧開發重點轉向了14.8萬個貧困村,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貧困縣以外的貧困人口享受不到扶貧政策和資金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重新認定的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並保持總數不變。業內人士認為,將國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可讓非貧困縣中的貧困人口也享受到扶貧資源。

  截至今日,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仍然延續2001年出臺的這份“榜單”,但經過十年扶貧與開發,名單中貧困縣的經濟水平在發生變化。

  “從多年研究全國縣域經濟的經驗看,不少貧困縣已經搖身變為‘百強縣’,如陜西府谷縣、內蒙古準格爾旗等地,依靠當地煤炭資源資源優勢早已脫貧致富。”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劉福剛告訴記者。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新的貧困縣名單目前正在各地醞釀,“貧縣不貧”現象有望改變。

  “脫貧不摘帽”現象待解 專家建議取消評定貧困縣

  2011年8月底,《重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地部分基層幹部仍然將貧困縣頭銜視作招商引資的重要條件,而一旦被摘下這頂帽子,中央及市級財政撥付的扶貧補助資金與一些政策優惠會隨之消失,各地的財政負擔壓力將會加大。

  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勇認為,頂著“貧困帽”固然能帶來優惠政策,但會始終給人“落於人後”的印象,不利於城市形象的對外營銷,各貧困區縣應敢於“摘帽”。

  “改變這一狀況需要逐步建立‘扶貧工作重點縣進退機制’。”已經有專業人士提出,一些地區把保住“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帽子視為“政績”之一,建立進退機制則有利於調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的積極性,大幅提升減貧效果和針對性。

  在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李小雲看來,貧困縣政策涉及資源優惠分配,貧困縣當然不願“摘帽”,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從政策層面取消評定貧困縣,讓“貧困縣”這一概念作古。

  李小雲指出,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貧困面較大,特別集中在沒有直接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因而貧困縣應運而生。在當時,以縣為單元進行資源分配和集中管理,確實有助於這些地區快速擺脫貧困。

  “經過二三十年發展,貧困在當下不再以整縣的形式呈現,貧困問題更突出體現在大的片區,甚至出現在一些大城市周邊,主要反映在返貧人群身上,所折射的主要是低收入人群的問題,這意味著現階段貧困縣政策需要作大調整。”李小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