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知難而進延續經濟奇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31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年中經濟形勢中國聚焦)中國知難而進延續經濟奇蹟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張正富 劉剛 胡蘇 顧燁) “十二五”開局之年已過一半。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增速的回落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國際上一些輿論對中國經濟繼續增長不太樂觀,認為投資拉動不可持續,而出口、消費均較乏力,中國經濟的奇蹟很可能到了一個“拐點”。

  此間專家指出,考慮城鎮化、自主創新等帶來的“增長紅利”,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依然可觀。從種種形勢看,中國經濟已經避免了“硬着陸”,但如何走上更加科學發展的軌道,還需注入更大的智慧與藝術。

  中國經濟知難而進

  從陜西到甘肅,縱橫交錯、符合國際標準的高速公路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一些年前,這裡很多地方的人,連自家方圓幾公里外的地方都沒有去過。

  記者看到,在西部一些二三線城市,也已是腳手架林立,房地産商正在向這裡的市場轉移。

  對交通基礎設施、房地産等的投資,常常被認為是拉動西部地方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

  今年上半年,投資對中國GDP的貢獻率超過53.2%,拉動經濟增長5.1個百分點。西部一些省份的官員對記者説,投資對當地GDP的貢獻率不低於70%。

  對於奇蹟般強勁發展了30多年的中國經濟來説,這不一定是值得歡欣鼓舞的現象。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債臺高築也已為現有發展模式敲響了警鐘。國家審計署6月底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74.91億元,佔當年GDP的1/4,超過當年全國財政收入。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依靠中央政府良好的財政狀況和近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地方政府債務尚不會對中國整個銀行體系的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但是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肯定會逐年減弱。

  房地産市場本身也面臨進一步調控。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較大情況下,下半年房地産調控如何落子,備受關注。

  在遼闊但相對貧瘠的西部,記者也看到了消費上升的景象。許多加油站前都排着汽車的長隊,超市中水泄不通。在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的天水,中國經濟型酒店錦江之星今年開設了它在這座城市的第一家連鎖店。

  但是,整體上,當地消費還難稱旺盛。不少市民反映,他們對通脹十分擔憂,並仍被高昂的教育、醫療等費用所困。

  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8%,比去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實際增速回落的幅度則更大。

  而在傳統中國經濟的龍頭東南沿海,出口放緩、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用工荒等問題比較突出。

  今年二季度以來,嚴峻的外貿形勢令福建泉州棉紡龍頭企業宏遠集團的副總裁陳蒼松傷透了腦筋。

  去年國際棉價暴漲,嚴重推高紡織企業生産成本。沒想到近期棉價回落,企業竟又遭受“二茬罪”。陳蒼松説:“公司庫存的棉紗等原材料,一般都是提前3個月採購,但近期國內外棉價下跌,所有棉紡織品出口價格跳水20%,公司生産越多虧損越大。”

  福建是傳統的外貿大省,今年5月份傳統商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速,但機電高新技術産品延續弱勢;由於友達光電、捷聯電子、廈華電子等電子企業對美出口銳減,全省5月份對美國出口僅增長10.1%,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

  城鎮化“刺激”

  在接受採訪中,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仍然可觀,因為與歐美國家不一樣的是,中國仍舊處在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時期,這本身就內含了經濟增長的空間。

  一種流行的説法是,“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除了大量的機場、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中國城鎮化背後醞釀着巨大的消費潛力。

  中國社科院的一些專家就建議,要把城鎮化作為拉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和政策着力點。

  中國在過去10年經歷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約1.7億農民成為市民。根據今年3月通過的“十二五”規劃,擁有13.4億人口的中國計劃將城市人口比重從現在的49.7%提升至2015年的51.5%。如果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要達到目前發達國家70%以上的城鎮化水平,至少需要3.6億農民在20年的時間裏變為市民。

  20歲的李麗娟就期待着能成為市民。在大型穆斯林服飾生産企業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團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數百名工人在嗡嗡作響的繡花機、縫紉機前飛針走線。李麗娟坐在一台大型繡花機旁往電腦輸入穆斯林“小白帽”的圖案程序。

  李麗娟告訴記者,公司為她們交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每月的基本工資加績效收入約為2300元,工作兩個月之後花1200元買了一部觸屏手機,上月的工資剛剛寄給媽媽為家裏添置了洗衣機。“如果幹得好,希望能和男朋友一起在西寧安家生活。”

  據公司副總經理馬鴻雄介紹,公司近3000名員工均來自西寧周邊縣城的農村。像李麗娟一樣正在期待成為市民的數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他們所推動的城鎮化決定着中國依然處在較快增長的大周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諮詢部副部長王軍説,3.6億農民將成為市民,首先意味着對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投資需求。中國政府計劃在2011至2015年間新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實現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更大範圍的覆蓋等措施都將帶動投資,拉動經濟。

  有專家認為,如果以50平方米大小的房屋面積計算,每轉變1%的農民社會身份,每年需要租售住房700萬套。如此一來,即使中國年出口率為零,也可以保證每年GDP10%的增長態勢。

  另一方面,大量的農民轉化為市民還將帶來巨大的消費需求。

  “因為城鎮化同時也是中國調整不同階層收入差距,不同地區發展差距的過程,這種追趕也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力。”王軍説

  但是,城鎮化並不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充分條件,還需要各種綜合配套體系的推進。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重慶這個“中國的縮影”。重慶有3000萬人口,三分之二是農民。重慶提出了一項突破性的戶籍改革計劃:到2012年,讓300萬農民擁有城市戶口,用10年時間新增城市人口1000萬。

  轉型和創新的挑戰

  在穩物價成為當前頭等大事、經濟增速回落引起一些人擔憂之時,結構調整似乎從人們關注的焦點中“淡出”。但正如專家一再提醒和強調的那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線,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是事關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要害。

  不少企業尤其是東部企業,也正在往這方面努力。

  陳蒼松告訴記者,為了擺脫廉價訂單“依賴症”,集團正與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合作,加速“新型竹纖維紡織材料”項目建設,力爭儘快壓縮傳統棉紡産品産能,將企業重心轉向新型紡織材料的開發。

  兩年前,以出口柴油發電機為主營業務的福建唐力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遭遇金融危機衝擊,來自海外的訂單大幅下降,令公司總經理黃夢財至今還心有餘悸。

  “企業不能孤注一擲,把重心全部放在出口業務上。”黃夢財説。自此以後,唐力公司加快引進綠色節能技術,開發天然氣發電機組,大力拓展內貿業務;同時通過在海外鋪設自有營銷網絡,持續穩定外需。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唐力公司內、外貿業務比重從2007年的3比7調整到如今的各佔50%;同時依靠産品科技含量的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訂單量已達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左右。

  總部在深圳龍崗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則更是一個創新轉型的樣板。這家公司日前宣佈,截至2010年底,該公司共擁有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1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約佔總員工數的46%。

  在華為佈置得像精品店一樣的展廳裏,年輕的技術人員用不同的語言為來訪的各國參觀團講解公司的新産品、新技術。人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展臺前駐足、討論、微笑、拍照。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代琪説,公司正在開發像雲計算這樣最前沿的技術,同時也在回收舊手機等硬體,這是為了配合政府實現“十二五”規劃中關於“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

  但從整體形勢上看,困難仍然不小。黑龍江英特瑞馳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計算機信息技術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多功能型數控車床,已申請到國家發明專利。“可以説我們的車床技術達到了國外先進水平,但在資金運營方面有困難,研發出來的好東西難以産業化。”公司董事長劉朝棟説。

  劉朝棟告訴記者,企業搞研發就等於燒錢,前期投入大。往往到成果出來了,大部分資金都已耗盡,真正到了産業化階段反而成為“無米之炊”。

  除了融資這個“老大難”問題,各種內外部成本的不斷攀升,也在煎熬着中國的企業家們。無論是在紡織、玩具、鞋帽等傳統加工製造行業,還是在電子、信息、醫藥、新能源這些新興産業領域,同樣的問題擺在了不同行業面前。

  制度安排

  此間專家普遍認為,下一步的經濟發展,需要配以好的制度安排並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導向。

  頂層設計是今年以來説得較多的詞彙。這意味着,中國改革走到現在,需要理性、需要統籌、需要全局觀,必須進行自上而下的總體設計。

  “這是在探索一個新的改革路徑。”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説,“中國要超越以往側重的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有創新的改革佈局和改革戰略。”

  如果要保障中國未來的發展,則需要消除對GDP的盲目崇拜,這必須通過完善官員考核體系來完成;面對貧富差距的加大,必須從國家層面改革分配製度;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問題,則需要政府從戰略層面破除制約民企發展的現實瓶頸;對於房價暴漲以及隨之而來的暴力拆遷等民怨集中的問題,則需要綜合利用經濟和社會手段加以解決。

  今年“兩會”通過的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對官員考核要強化“綜合評價考核”,同時強調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在中國西北的甘肅省,14個市、州黨政官員的“工作實績評分表”中的主要經濟指標考核權重從50%不斷下降至25%,與之對應的是,社會發展指標權重已上升到51%,遠遠超過經濟指標權重。(參與報道記者:劉錚、朱國亮、勿日汗、曹霽陽、王軍、高星、宗巍、陳國洲、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