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新機遇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0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11)"前不久在北京舉行,論壇的主題是"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可持續繁榮暨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發佈"。與會者圍繞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態勢、"十二五"時期經濟週期波動的主要特徵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其中關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形勢和機遇的討論頗有新意。

  與會者認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但也面臨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劇等嚴峻挑戰。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及時解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我國經濟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當前我國經濟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結構性矛盾:內需不足,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外需;投資和消費結構失衡,消費需求不足,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需求;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長較慢,收入差距擴大,居民幸福感與經濟增長速度不匹配;社會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較低。

  與會者認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問題,需要使經濟增長的動力從要素投入量的擴張轉變為要素效率的提高,依靠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在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同時,使人民群眾更加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通過擴大出口、擴大投資來實現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把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擴大消費需求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和基本發展動力。

  與會者認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而我國工資形成機制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將為經濟結構調整帶來新機遇。我國低端勞動力市場正由總體過剩向結構性過剩轉變,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正從傳統的生存工資法則向市場議價型工資法則轉變,並正進入工資快速上漲時期。低端勞動力工資形成機制的變革將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市場導向型的新階段:首先,工資形成機制的變革將從根本上改變工資上漲嚴重滯後於國民收入提高的局面,使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發生革命性變化,從而啟動市場化的"收入倍增計劃",提高國民的整體消費率,加速"收入—消費升級"的臺階效應到來。工資形成機制變革還有利於增加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我國城鎮化進程。其次,低端勞動力市場工資的上漲將對不同區域的生産成本産生不同影響,從而使傳統産業在區域成本差異的推動下向中西部加速轉移,並加快東部産業升級步伐,使我國經濟在"加速性梯度轉移"中實現産業升級。第三,工資水平的快速上漲將改變我國各種生産要素價格比,促使市場主體採取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生産方式,以替代日益昂貴的勞動力;促使企業提高自主研發水平,加快技術進步,積極探索新的贏利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