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經濟會不會下滑?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我國經濟正處於實施一攬子計劃後的強勁反彈轉向自主穩定增長的過程中。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南方多省旱澇急轉、CPI漲幅屢創新高、企業資金緊張……經歷了諸多考驗,我們該怎樣評價上半年國民經濟的表現?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的評價是:“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增速有所回調但仍保持高位,工業生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物價水平雖在高位但環比增幅有所縮小。總體上看,我國經濟正處於實施一攬子計劃後的強勁反彈轉向自主穩定增長的過程中,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極其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宏觀調控的難度增大。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更要看到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信心,有所作為,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經濟增速放緩有內在合理性

  ■ 從趨勢上看,經濟增長不會出現大幅放緩

  雖然今年一季度GDP增長幅度達到9.7%,但經濟的確出現了減速的跡象,比如頭幾個月的新開工項目下滑較多,最近兩個月的工業增幅也在下降。這些現象是不是説明經濟出現了下滑的態勢?王一鳴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隨著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項目進入尾聲,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明顯回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這是經濟由政策刺激回歸自主穩定增長的正常現象,同時也要求我們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的投資熱情,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次,受居民收入和部分刺激消費政策退出的關聯影響,消費增速有所放緩,我們應採取措施,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城鄉居民消費意願。再者,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失業率居高不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深化蔓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新興市場通脹壓力持續增大,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也使我國的出口受到相應影響。

  王一鳴認為:“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有其內在合理性,也有利於減緩物價上漲的壓力,把注意力引導到調整結構和提高增長質量效益上來。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外部環境變化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産業價值鏈和高附加值環節的比重,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趨勢上看,我國經濟增長不會出現大幅放緩。”

  “三駕馬車”運行出現新苗頭

  ■居民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汽車、住房等增長放緩,使消費增速回落

  雖然全年經濟增速無須擔憂,但“三駕馬車”在運行中的變化仍需高度關注。

  依靠投資拉動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特徵之一。今年以來,固定資産投資月度累計增速逐月緩慢上升,但若考慮價格因素,1—5月投資的實際增速比去年同期是放緩的。王一鳴分析,投資增速放緩與信貸規模收緊、資金成本提高、房地産市場降溫和企業庫存增加等因素相關,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條件。下半年,受水利、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但名義和實際投資增速可能會低於去年。

  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扣除物價因素,已明顯低於2009年和2010年的同期增幅。消費有沒有進一步下滑的危險?王一鳴認為,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對消費增速有重要影響,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1%,低於9.7%的經濟增速。而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增幅放緩,對消費增速也有重要影響,今年1—5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售下降8.8個百分點,傢具下降10個百分點,汽車下降25個百分點,對消費增長的支撐作用有所減弱。要增強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必須加快構建居民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上半年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釋放的信號也不令人樂觀,據王一鳴介紹,雖然世界經濟繼續復蘇,但發達國家增速明顯放緩。美國經濟一季度環比折年率僅增長1.8%,明顯低於上季度;歐元區經濟持續疲軟,希臘、葡萄牙等受主權債務危機困擾的國家接近零增長;日本經濟受地震、海嘯和核泄漏拖累,一季度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3.5%。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對我國穩定外需帶來不利影響。1—5月,我國對美國出口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對歐盟出口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不僅大幅低於去年同期增速,而且也低於今年同期總的出口增速。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導致全球貿易增速放緩,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可能進一步增加,這無疑將增大我國穩定和拓展外需的難度。

  經濟增長總體態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地方融資平臺規模沒有預期的那麼大,相對來説風險也比較小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中外學者對中國經濟的各種分析預測也熱鬧起來,有説會“硬著陸”的,有説可能“軟著陸”的,那麼,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條件發生根本變化了嗎?

  各種議論中,比較引人關注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的“硬著陸”之説。他認為中國投資規模偏大,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擴大投資,生産能力擴張過猛,一旦市場收縮,就可能發生“硬著陸”。王一鳴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央和地方擴大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這些投資沒有帶來新的生産能力過剩,而且有利於改善我國中長期發展環境,我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根據最近的審計結果,我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規模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大,相對來説風險也比較小。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態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但一些條件正在發生變化,主要是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力供需發生變化,儲蓄率和投資率會相應調整,加之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不斷強化,這將對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産生影響。當然,這種影響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王一鳴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