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展新篇—文獻紀錄片《旗幟》解説詞(第九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9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發展新篇

——文獻紀錄片《旗幟》解説詞(第九集)

  2002年12月5日,胡錦濤率領新當選的中央書記處成員,冒雪來到了革命聖地西柏坡。

  1949年3月23日,當中共中央從這裡出發前往北平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説,我們此去是“進京趕考”。

  53年後,胡錦濤來到這裡,要求全黨牢記“兩個務必”,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考試中,經受住考驗,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代表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宣誓。

  在中國共産黨的引領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黨的十六大一閉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就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央印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發出《關於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召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組織中央宣講團,連續舉辦十期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斷引向深入。

  2002年12月3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摩納哥傳來,中國上海贏得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更加開放、更加奮進的中國將舉辦一次與世界廣泛交流的盛會。

  經過50年調研論證的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

  “神舟”四號飛船在酒泉發射升空……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全黨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鬥的時候,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非典降臨了。

  在疫情最嚴峻的緊要關頭,胡錦濤來到了抗擊非典的最前線,來到了人民群眾中間。

  中國共産黨人用自己的方式向全國和全世界傳達信息:在偉大的中國人民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風險。

  肆虐的非典終於被擊退了,中國人民又開始向著美好幸福生活前進。

  抗擊非典鬥爭的勝利,充分顯示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同時留給人們很多啟示。

  我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共産黨人能否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實現更好的發展,歷史地擺到中國共産黨人面前。

  2003年7月,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堅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的沃土中萌生。

  這年8月底、9月初,胡錦濤來到江西考察。他強調,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在這次會議上,科學發展觀被作為一項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思想正式提出。

  【王偉光 中國社科院常務副院長】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根本上來説是我們黨全面總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結果。

  2004年3月,在中央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新階段黨和國家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的關鍵詞。

  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邁上科學發展之路。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16日晨,航天員楊利偉乘返回艙安全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自主研製的載人飛船和自己培養的航天員送上了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胡錦濤在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同期聲】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洶湧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奮起直追。

  在這次全國科技大會上,胡錦濤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大會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描繪了中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壯美前景。

  在海濱度假勝地北戴河,每年盛夏都會迎來一批特殊客人。他們當中,既有著名院士專家,也有普通工人技師;既有優秀科技工作者和教師,也有“土專家”。

  這項中央組織的優秀人才休假活動,讓各行各業的英才備感鼓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2003年以來,中央召開兩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和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出一系列戰略決策,培養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隊伍,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這是我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人們坐著平穩、高速、安全的“和諧”號列車,半小時就能從北京到達天津。

  超級計算機,是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標誌。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是目前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之一,峰值運算速度為每秒4700萬億次。在我國,超級計算機已經廣泛運用於天氣預報、大飛機研製、生物制藥等領域。

  歷史上的中國,地域發展很不平衡。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國加快了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的步伐。

  廣袤西部,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深刻地改變著西部的面貌。

  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運營;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形成了帶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峽庫區國土治理及水污染治理、三江源保護等重點工程,成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

  在西部大開發迎來第十個年頭之際,中央先後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伴隨著中央戰略部署的實施,廣袤的西部地區,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的嶄新局面。

  大慶油田公司、中國一汽集團公司、鞍本鋼鐵集團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開始大步前進。全面振興的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正迎來一個發展的新的春天。

  今天的中部,正在全力實現崛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産業和産品不斷涌現,城市群、城市帶和城市圈加快形成,展現出發展的強大後勁。

  沿江沿海的東部也在努力率先發展。天津濱海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河北曹妃甸工業區、福建海西經濟區、江蘇沿海沿江新區……一個個經濟繁榮、生態和諧、科技引領的新型戰略區域帶動東部發展得更好更快。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始終如一的承諾和行動。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8年發出關於解決“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取消農業稅,一個在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兩天后,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全面部署。

  取消農業稅,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農民群眾自己的美好家園,億萬農民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為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河北靈壽縣清廉村的農民王三妮親手鑄造了“告別田賦鼎”。

  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成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從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到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中央財政撥款更是從2004年的2626億元增加到今年的9884億元。

  黨中央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激發起億萬農民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巨大熱情。

  山高、地貧、人窮,是20多年前人們對貴州畢節的印象。1988年,國家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20多年來,畢節試驗區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生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口控制取得明顯效果,呈現出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

  畢節人20多年的試驗,就是科學發展的生動實踐,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越來越成為全黨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這裡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建設現場。

  這裡是被譽為世界頂級港口的上海洋山深水港。

  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圍海吹填陸域形成工程——“科學發展示範區”曹妃甸。

  承擔這些世界頂級工程建設任務的,是中國中鐵、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

  2003年,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改革極大地激發了企業活力。中央企業資産總量從2002年的7.13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3.9萬億元;營業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14.9萬億元。一批能夠把握市場機遇、應對國際市場挑戰的新型國有企業不斷涌現,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

  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已超過一半,上繳國家的稅收比重不斷增加。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雲集人民大會堂,隆重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公佈施行20週年。

  【胡錦濤講話同期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中國共産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

  這是對國家根本大法無上權威的重申,更是堅定不移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莊嚴承諾。

  20多天后,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進行首次集體學習,學習的內容依然是憲法。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

  【信春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以形成。我們用短短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要幾百年才走過的路程,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2003年12月10日,北京市區縣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日。上午9時許,胡錦濤冒著飛舞的雪花,來到中南海選區懷仁堂投票站,鄭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申紀蘭老人,見證了新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57年不平凡的歷程。

  1954年,被譽為中國農村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的她,走進中南海懷仁堂,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此後的50多年裏,每一次人大會議上,人們都能看見她積極參政議政的身影。

  有人説,她是“中國民主制度的見證者”。

  【申紀蘭 第一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當上人大代表以後,我自己就想,沒有共産黨,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人民當家做主的時候。我們的共産黨解放了我自己,又取得了男女平等的地位,來得很不容易。

  在我國,已經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同時,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國人大代表,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他們來自於各地區、各階層、各民族、各方面,正是這種廣泛的代表性,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深葉茂、生機盎然。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有優勢。

  2002年歲末,京城一片銀裝素裹,但在胡錦濤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的現場卻是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洋溢著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肝膽相照、親密合作的感人氣氛。

  近年來,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都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通報情況,聽取意見;並先後頒發多個文件,推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建設,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發揮作用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鞏固和發展了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呈現出經濟繁榮、政治安定、文化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喜人景象。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直接體現,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最有效、最廣泛的實現途徑。

  在城鄉廣闊天地裏,億萬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親身參與了廣泛的民主實踐活動。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原則,我們黨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日益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文化,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十六大以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了先進文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

  從2004年起,中央開始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成效明顯。

  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道德建設。胡錦濤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針,推動著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全國道德模範人物的表彰,為公民道德建設樹起了一個個新的楷模,也構築起了一道道耀眼的精神風景。

  在井岡山、延安、韶山等革命聖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絡繹不絕,紅色旅遊逐年升溫。傳統教育與休閒方式得到了有機結合,實現了寓教于遊、寓教于樂。

  2007年8月,《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發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始全面提速。

  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不斷加大,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為文化建設領域落實以人為本、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文化戰線日益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呈現出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産業兩翼齊飛的繁榮景象。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黨和國家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5年,遼寧省啟動了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工程。短短5年時間,累計改造棚戶區1775萬平方米,建設2685萬平方米的回遷樓。45萬個家庭、155萬多人告別低矮臟亂的棚戶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就在這一年,全國開展了全面的棚戶區改造工程。

  2009年,全國開始實施大規模公共租賃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重慶市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規模相當於一個200萬人口城市的住房量。現在,第一批公租房已經開始入住。

  安居才能樂業。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城鎮住房保障制度建設,從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安居房到公共租賃房、限價房,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日益完善,城鄉人居環境大大改善,人們的住房水平不斷提高。

  從2003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始推行。隨著中央《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發佈,新一輪醫改正式啟動。這是維護十幾億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這次醫改確立了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公共衛生是關係人民大眾健康的社會公共事業。研究表明,在預防上花1元錢,可節約醫療費10元以上。北京市重視疾病預防工作,全面診斷,早期預防,把衛生關口前移。

  東杏園村地處延慶,這已經是這個村的適齡婦女第三次參加兩癌篩查了。

  【李利明 東杏園村婦聯主任】

  經過我們一年年的努力,我們村參加兩癌篩查的人數今年已達到98%,這説明我們村婦女的健康意識在提高。希望明年能達到100%吧。

  健康關係千家萬戶幸福。醫改實施以來,全國已有超過12.6億人參加基本醫保,全民醫保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廣大基層群眾日益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

  馬彥文是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彭堡鎮撒門小學校長,過去,村裏女童的入學率一度不足30%。近年來,在國家“兩免一補”政策支持下,村裏女童入學率已經達到100%。

  從2003年起,國家逐步推行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惠及40多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和近1.5億名學生。2008年9月1日,又實現了全國城鄉免費義務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快發展,一個個里程碑的背後映射出的是中國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我國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9億人,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強國必先強教。2010年7月,中央在北京召開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後,中央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繪製了未來1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從2007年起,農民也和城裏人一樣開始享受到國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僅在2008年,全國就有6600多萬城鄉居民感受到國家提供的這種溫暖。進入2009年,一項新的重大惠農政策出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開始,預計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全覆蓋的目標。

  中國社會保障的覆蓋群體正在逐步擴大,向著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邁進。

  天下和,民心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與創新的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近年來,黨和國家更加重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強調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在一項項重大舉措中,中國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力度不斷加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開始成為億萬中國人民生活的寫照。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會議科學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

  在這次大會上,科學發展觀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寫入黨章。

  【胡錦濤黨的十七大報告同期聲】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中國共産黨正將中國這艘東方巨輪導向風正潮平的新天地。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