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多省試點省級領導直接蹲點農戶家 拒絕層層陪同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0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瞭望》文章:領導幹部“蹲點”傳遞新訊號

  在農戶家中住上幾天,沒有了身份的界線,沒有了刻意的客套,這是思考問題、了解民情、謀劃決策、培育感情的“好環境”

  今年以來,中央接連部署社會管理創新和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在中國共産黨即將迎來成立90週年之際,這一自上而下的部署和行動耐人尋味。在這個背景下,近期,江蘇、山西、重慶、湖北等省市開始組織實施領導幹部下基層活動,其中部分省市的省級主要領導幹部直接“蹲點”到農戶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聽民聲,聊家常,拒絕層層陪同,力戒擾民,其釋放出的新訊號受到社會關注。

  6月15日至19日,本刊記者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泰州市下轄的姜堰市沈高鎮沈高村村民刁友生家進行“蹲點”調研。而此前江蘇省委省政府專門頒布決定,要求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省級機關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結合分管工作和部門職能,深入到村鎮、社區和基層單位,到農村駐點的,提倡駐村住戶,每年下基層駐點時間為5至7天。本刊記者了解,這次省委書記、省長同時住到農戶家中,目的就是要&&實施這個活動,並思考幹部下基層的切實有效方式,給大家做出個樣子來。而山西、重慶等地也是用領導&&的方式來推動這項工作紮實開展。

  “蹲點”地點有“新點”

  省級領導幹部下基層“蹲點”調研,選擇什麼樣的地點決定著調研的質量,也決定著思考的質量。各地新一輪的幹部下基層活動出現了一些共性的變化,即直接到有困難的地方,到有矛盾的地方或到偏遠落後的地方,把農村和農戶作為“蹲點”的主要目的地。

  山西省主要領導“蹲點”是選在大山深處的困難農戶家,在感知和體會貧窮中思考如何加快發展、解決貧窮。而江蘇省主要領導“蹲點”選擇的是薄弱村。據江蘇省委辦公廳的一位同志介紹,像江蘇這樣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的沿海發達省份,全省總體上處在了全面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並逐步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階段,要不要用這樣的方式下基層,到什麼樣的基層去,大家的認識不盡相同。但省裏始終把握的是,小康社會建設中,不能讓平均數字代替大多數,不能讓統計數字代替百姓的切實感受,發達地區同樣有困難群眾要關心,同樣有發展不足的地區要達小康,同樣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要解決。

  地處姜堰市革命老區的沈高村,因紀念沈庚余、高文生兩位革命烈士而得名,現有村民3177名,由三個村合併而成。村裏有黨員135名,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江蘇規定,蘇中地區的行政村集體收入每年不少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7000元(江蘇省省定小康指標中,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000元),對著這些標準,沈高村是典型的薄弱村,而泰州市類似發展水平的行政村佔到20%,而在整個蘇中、蘇北地區,這樣的村子不在少數。省委書記“蹲點”入住的房東家,有四間平房和兩間廂房,老兩口一年種地、打工的收入為1.5萬元,主人很純樸,家裏也很整潔,但收入情況屬於一般。

  本刊記者注意到,在這樣的農戶家中住上幾天,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沒有了富裕人家的闊氣,沒有了身份的界線,沒有了刻意的客套,大家的平等和親近自然拉近。對調研者而言,這是思考問題、了解民情、謀劃決策、培育感情的“好環境”。

  “蹲點”方式有“亮點”

  省裏主要領導直接住到農戶家中,像農民一樣起居、勞動、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調研者需下決心從日常事務、決策、接待等繁重公務中抽身出來;其次,打破事先踩點、精心準備、幾級陪同的慣有調研方式,這無論對基層幹部還是對調研者來説都是一種挑戰;三是村民太久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了,究竟是以平常心對待,還是將信將疑地看熱鬧;四是易成輿論焦點,是領導“秀”一下呢,還是好作風回歸呢?

  4夜5天,在沈高村這個隨意選定、經濟薄弱、民風純樸的地方,省委書記住到農戶的平房中當起了村民,雙方關係如同農村清新的空氣那般自然。夜幕下,在沒有路燈的村道裏與村民肩並肩地走上一陣子,在農家廳堂的日光燈下與正在吃晚飯的農民聊上一席話;白天裏,來到田地跟農民一起幹上個小半天的農活,與同年入黨同年當兵的老鄉一起回憶軍營的生活,挨家挨戶家長裏短地攀談著,與老黨員、老村幹部一起説説村裏的難事、急事、幹群之間的事,與小自己20多歲的村總支書記聊聊村裏的新農村規劃,到鎮村的社區醫院、企業、學校、敬老院聽聽民聲,察察實情,坐到農戶餐桌邊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農家飯……調研充實而直接。

  調研方式的改變是本次幹部下基層的最大亮點。一是吃住在農家,農民是什麼生活狀態,調研者就適應什麼狀態,不搞區別對待,比如農民有早睡早起的習慣,那麼調研者也遵守這個作息特點,比如農民到時間點要下地幹活,那麼調研者也同樣去地裏幹活,比如農民白天較忙,那麼調研者就儘量不打擾,把走訪農戶放在晚上進行,等等;二是拒絕層層陪同,調研者帶上一兩個工作人員,由村黨組織書記當嚮導,在村裏或田間地頭隨意走走,邊走邊聊邊思考,到平時考察不太容易到的作坊式小企業去看看,到村頭的小商店裏坐坐,到農民賣西瓜的攤位前聊聊,聽到的都是農民語言;三是挨家挨戶地走訪,儘量不搞座談會形式,走到家裏聊天,雙方都沒有顧慮,受訪的農戶遇到的大事小情都會直接説出來,不需要左顧右盼,就連妯娌之間不太和氣的事都聊出來了,為了不打擾村民晚上休息,走訪一般在晚上9點結束。

  農民的直接和純樸感染著下來調研的領導幹部,他們直接真實地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身邊有再多的朋友,都不能少了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剛開始心裏有點沒底,真的住下來了,同進一道門感覺就是一家人了”“聽牢騷話氣話都是收穫”……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説,省委決定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使各級黨委政府作決策、定政策、辦事情,都能從老百姓的願望出發。

  “蹲點”啟示有“看點”

  當前,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方式很多,開會座談、問卷調查民意、專項調查研究、邀請群眾走進機關等,但中國共産黨從革命時期就採用的“蹲點”調查方式仍是新時期聯絡群眾的管用辦法。江蘇等省市陸續開展的“蹲點”調查結果表明,真心實意地走到群眾身邊,是防止幹部脫離群眾的有效手段。

  好傳統丟不得。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絡,是90年歲月中走來的中國共産黨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之一,而這個好傳統在新時期也遇到一些挑戰。對於領導幹部到身邊“蹲點”調研,群眾言語間還是流露出了他們的“意外”之感。不少村民説,他們的父輩偶爾有過與“縣官”生活在一起的經歷,而現在直接到農民家裏住上幾天,“解剖一隻麻雀”,不要説是省級幹部,就是機關的處長恐怕也不多見。但村民們很快從“意外”中變得習慣起來,從他們熱乎乎的話語中不難發現,保持血肉聯絡的共識,實際上已融入到了群眾的血脈中。對於血肉聯絡在局部環節、個別地方可能出現的疏遠,黨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而群眾實際上也很關心。各地“蹲點”調研帶來的啟示是,撲下身子,真心實意地到群眾中去感知冷暖,是新時期保持血肉聯絡的重要方式。

  捧著一顆真心來。雖然現在交通、信息溝通都很發達,但並不是必然導致人民群眾願意與幹部説真話,説心裏話。駐村住戶調研的最大特點是徹底不搞層層陪同,這一看似不符合“常規”的做法受到了村民們的由衷好評。領導幹部下來調研,身邊圍繞的是機關幹部,還是基層群眾,決定著調研的效果。不需要幹部介紹,也不需要過濾民意,而是直接來到農戶中,聽方言,説農事,聊家常,談笑間流露著真情,表達著真心,相互鼓勵和交心。羅志軍説,幹部下基層,如果身子下來而心不下來,或身子下來而感情不下來,就很難達到心靈上的共鳴,也難以收到實效。

  信任比黃金還寶貴。群眾跟著黨走,是因為信任組織的力量。越是直面社會轉型期的挑戰,越是面臨利益多元發展的考驗,黨與群眾之間的信任就越彌足珍貴。調研攀談中,無論是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還是對發展不足的牢騷氣話,無論是輕聲問候帶來的感動,還是執手相望傳遞的信心,言語間溢滿的是信任,共鳴的是信任。而正是基於這樣的信任,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難的疙瘩也能解開,再寬的鴻溝都能跨越。

  哪有矛盾就從哪“下”。生活在沈高村這一方土地上的先輩們曾為了追求和平而不惜犧牲生命,革命中鍛造的不屈精神,今天仍滋養著努力奔小康的人們。走訪多個農戶後的一個結論是,大家最盼望的是收入能增長快一些,村集體經濟規模能壯大一些。一句話,發展不足是這個村面臨的最大矛盾。省委書記與村兩委一班人反復謀劃:省裏實施的農業現代化工程如何讓這個村更受益,市裏的新農村建設資金如何向薄弱村傾斜,縣裏的中心鎮規劃如何覆蓋到行政村,鎮裏的工業園區如何讓村集體經濟壯大,村裏的發展和共同富裕思路如何早日見到成效,等等。羅志軍説,如果幹部的根沒有紮在基層,沒有想老百姓之所想,我們的政策、決策就可能出現偏差,我們服務的目標和結果也會出現偏差。

  永葆本色挺脊梁。135名黨員成為沈高村黨組織的中堅力量,也是村裏幹群、黨群關係中的重要紐帶。那些老黨員今天的生活還好嗎?那些為村裏發展操過心、受過累的老支書過得安心嗎?那些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對今天的黨群關係有什麼樣的看法?接連走訪了6戶老黨員、老村幹部家後,收穫的感動是,這些老黨員充滿著對黨的熱愛和忠誠,雖然生活還不那麼富裕,雖然住房還較為簡陋,但他們無怨無悔地主動調解村裏的矛盾,主動幫助村幹部開展工作,積極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他們用樂觀和堅強在村裏挺起了高高的脊梁。“你們對村幹部怎麼評價?”“你們覺得縣鄉幹部怎麼樣?”“你們覺得省委的政策與村民的想法是否對得上號?”……村民們坦率地回答,“不錯”“工作挺認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好政策”等等。

  顯然,在村民心中,黨的組織和身邊的幹部、黨員就是村裏發展的主心骨,是靠得住的肩膀。雙方形成了新的共識發展致富的本領要再提高,黨務公開要更深入,組織的力量要更堅實,自身建設要不鬆懈,改革創新要更大膽。

  羅志軍説,這次駐村調研,聽到農民群眾都發自內心地擁護黨和政府的政策,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期望,老百姓對文明、富裕、和諧的殷切期盼之心,對我們各級幹部和我本人都是很大的鞭策,也是很好的教育,也堅定了我們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的信心。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郭奔勝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蹲點
  • 領導&&
  • 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