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創新才有話語權(經濟聚焦)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控制從設計、製造到渠道的整個産業鏈,它與其他企業的競爭就是系統的競爭,在行業中就有了話語權

  我國家電業幾十年的起起伏伏,見證了中國製造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而在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抱怨成本上升,製造業已變得微利、甚至無利可圖之時,傳統製造業下一步該如何走?

  20年來,廣東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從製造到創造,從低端到高端,連續16年獲得空調行業産銷量冠軍,實現家用空調産銷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的業績,給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案例。

  專業化?多元化?

  ——專注專業,逼出來的創新

  1991年,廣東珠海的小廠——格力開始造空調,20年後,擁有600多億元營業收入的格力繼續做空調。而同一時期的很多家電企業早已涉足地産、電子消費、現代服務等多種業態。

  “做多元化的投資,格力在資金上早就具備條件了,但是我認為,搞多元化、搞資本運作,心態容易浮躁。想擁有尖端科技,企業必須靜下心來做研究,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抵住各種誘惑。”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説,前兩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曾有企業提出把工廠白送給格力,格力也沒有接受。“那個工廠不適合格力的發展。”

  “選擇專業化意味著企業前面始終只有一條路,沒有後路可退。”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告訴記者,專業化倒逼格力不斷創新,由此獲得更多的高附加值産品,佔據市場主動權。

  在格力産品展覽廳,從各具特色的家用空調機,如太空艙式空調、丙烷空調、太陽能變頻空調,到各種空調零部件——高效離心機、超高效定速壓縮機,甚至小到一個電源插頭,都顯示出格力在空調行業內的深耕細作——表面上雖然産品單一,但從産業鏈角度來看,實現了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的研發、設計、生産、銷售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實現從設計、製造再到渠道的整個産業鏈控制,它與其他企業的競爭就是一個系統的競爭,而不是一個産品的競爭,也不是某一段成本的競爭,企業在行業中就有了話語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教授指出,這要求企業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與資本投入。

  創造啥?製造啥?

  ——日積月累,磨出來的創新

  在超安靜環境中“傾聽”空調聲音,在天寒地凍、狂風暴雨等極端惡劣氣候下“挑戰”空調生命力……走進格力噪音實驗室、環境實驗室,記者體驗到十分有趣的各種實驗。其背後,是一年30億元科研投入、4500多名研發人員、300多個實驗室的支撐力量。“格力轉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格力中央空調負責人譚建明表示。

  2000年,格力拿到了一個“1主機帶4個分機”的項目,想去國外廠家購買相關技術。可到了國外,人家説最先進的技術不能拿到中國去。因為那個項目,格力虧了幾十萬元,也是從那時起,格力每年拿出15億元到20億元從事研發。

  10年磨一劍,帶來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變化。2010年,憑藉G10低頻控制技術、超高效定速壓縮機、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三大核心技術,格力帶領中國空調躋身世界高端;憑藉對空調舒適、節能、環保的執著追求,在2011年德國IFA柏林電子展上,格力1赫茲超薄壁挂式變頻空調獲“家用電器技術創新”大獎……

  種種跡象表明,格力已經完成從製造到創造的漂亮轉身。但令人詫異的是,在大舉邁向創造的征途上,擁有自主品牌的格力依然在幹著貼牌等“低端製造”的活兒。2010年,格力與日本大金工業株式會社組建合資企業,雖然由格力控股,但貼牌生産大金空調銷往日本,併為美國部分品牌代工。

  “貼牌、合資不等於就是低端。”董明珠解釋道,為國際知名品牌貼牌雖然利潤有限,但有另外的價值。由於在發達國家,“中國製造”基本上還是低檔貨的代名詞,大力推廣自主品牌條件還不是很成熟,通過貼牌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可以培育國外經銷商對格力品質的認可,等條件成熟了,再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更好實現中國品牌的國際化。

  高成本?低成本?

  ——舍得成本,換回高附加值的創新

  一線工人年均收入4萬元、熟練技術工年薪10多萬元、科研經費不封頂……多樣化的薪酬福利、發展平臺以及一流的科研、製造、生産生活環境,顯示格力電器對人力成本舍得付出。這份尊重,也贏得了員工以踏實敬業精神致力於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

  張樹源曾是毫無技術的普通一線工人,目前為格力研發製作了40多台儀器設備;劉華,從2003年進入格力的年輕工程師,到帶領團隊研發出“格力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核心技術……類似的成長經歷,消解了其他製造企業出現的“用工荒”表象,也用實踐證明,勞動力成本上漲反而有利於企業實現跨越發展。

  這種“不計成本”的風格,還體現在對原材料質量的精益求精上。例如,為保證一流質量,格力放棄使用相對低價的空調連接管——銅鋁管,而是採用價格高數倍的純銅管。諸多高成本支出,不由讓人擔心企業的合理利潤無法實現。“只能通過嚴控管理成本,加大細節管理。”董明珠説。格力對管理成本的要求極高,作為企業老總,她的主要精力就在於管理好一件又一件細小之事。

  在舍與得之間,格力換來了不一樣的投入産出比。年報顯示,2010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608.07億元,同比增長42.6%;實現凈利潤42.76億元,同比增長46.8%。相比其他家電企業不到5%的利潤水平,格力7%的凈利潤率,演繹出培養高素質人才——創造核心技術——擁有産品定價權——形成高利潤率的良性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韓淩默

熱詞:

  • 創新能力
  • 話語權
  • 挑戰
  • 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