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二五”規劃給北京定了兩件大事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編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昨天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綱要(草案)多處提及有關北京的內容,並給北京確定了兩件大事。本報採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人,對兩件大事進行了解讀。

  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重點推進河北沿海地區、江蘇沿海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區域發展,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第44頁

  發揮國家創新型城市、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區域創新中心,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第65頁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規劃綱要(草案)給北京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建設首都經濟圈,一個是把中關村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進一步明確了北京在“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方向。

  打造首都經濟圈,這是一個新的目標。如何理解和打造首都經濟圈,我們要與國家有關部門深入研究。我們要堅決落實好規劃,把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進一步細化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更加關注民生,把打造首都經濟圈、把中關村建成科技創新中心這些內容補充進來。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規劃綱要(草案)在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中,明確了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中,提出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極大鼓舞和鞭策,也明確了我們的發展方向。

  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新聞鏈結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北京元素

  建成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推進重點開發區域城市群的城際幹線建設。

  建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系統。

  建設北京新機場。

  優化服務業發展佈局,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

  加快構建沿隴海、沿京廣和沿長江中游經濟帶,促進人口和産業的集聚,加強與周邊城市群的對接和聯絡。

  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若干城市群為依託、其他城市化地區和城市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在東部地區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

  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産業佈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

  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

  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

  推進“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改造。

  京津風沙源治理完成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進一步治理沙化土地。

  完成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主體和配套工程建設。

  推進國家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一批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重點文化設施建設。

  ——以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打造首都經濟圈:已有多種渠道制定規劃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關於打造首都經濟圈的內容,讓來自北京的代表、委員們感到非常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説:“‘首都經濟圈’引人關注,目前已有多種渠道在制定相關規劃推動此事。”

  張工説,以首都為核心的城市群及其區域正在成為國內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在北京“十二五”規劃中,與津冀及環渤海地區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已成為首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打造首都經濟圈,北京該如何操作?張工説,首先,北京將高度重視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營造一個物流和信息流高度發達的區域創造條件;其次,在産業的轉移和互補上要有新舉措。要從注重功能集聚為主向集聚、疏解與輻射並重轉變,從注重單方保障為主向雙向服務共贏發展轉變,使首都的資源在更大的空間發揮作用;第三,在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加大合作,推動更大區域範圍內的生態環境建設;第四,在城市運行保障領域加強合作。張工認為,北京除了做好區域服務工作以外,還要做好産業升級工作,服務全國,並在服務全國的過程中發展、提升自己,從而實現在某些領域具備服務世界的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首鋼總公司董事長朱繼民認為,打造首都經濟圈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表明中央對北京寄予了更大希望,將為北京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朱繼民看來,首鋼搬遷至河北曹妃甸,正是北京努力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具體體現。他説,首鋼搬遷對推動首都産業結構重新佈局,打造首都經濟圈有直接貢獻。首鋼搬遷至河北,臨海而建,不僅輻射京津冀等多個省市,還大幅降低原料和産品運輸成本。

  朱繼民介紹,我國是鋼鐵大國,但不少産品是中低檔次的“大路鋼”。首鋼搬遷至河北,採用世界先進技術,生産技術含量高、質量等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産品,推動了河北乃至華北地區鋼鐵産業結構調整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首鋼搬遷,還為北京西部地區拓展了發展空間。首鋼搬遷後,原址將變身為高端産業、綠色産業的聚集地,為首都産業佈局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帶來新的活力。

  北京與周邊地區邁向共贏發展

  加快建設一體化交通網絡

  未來五年,京沈、京張、京包、京唐等城際高速鐵路將加快建設,拉近北京與津冀及周邊省市區的距離,實現京津冀快速交通聯絡。重要的跨區域幹道建設將優先安排,區域機場間也將分工協作、聯合調度,逐步形成合理佈局、運行高效的航線網絡和機場群。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啟動

  未來五年,北京將與周邊省市區共同推進風沙源治理工程,支持周邊地區生態保護林營造、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及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與周邊省市區統一的區域大氣環境保護和水環境保護監測與監管體系也將協商建立。

  北京産業將向外輻射發展

  未來五年,亦莊-大興新城將構建南部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區,高端製造業新區將在房山新區出現,北京東南部和南部地區的開發建設,將引導産業沿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等發展軸向外輻射發展。北京還將與周邊省市區加強城市運行保障和管理對接,比如本市農貿企業可在周邊地區建設農副産品基地。

  周邊省市區共享首都資源

  未來五年,北京與津、冀等將逐步實現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同培養師資,聯合科研攻關。北京將發展面向區域的金融、信息、商貿流通等服務以及技術、産權等要素市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輻射周邊産業園區,促進科技成果到周邊轉化,共同打造環首都高技術産業帶。首都公共服務資源優勢也將充分發揮,提升周邊地區社會發展水平。

  天津主動參與京津冀一體化建設

  天津“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擴大國內交流,主動參與京津冀都市圈建設,深化環渤海地區務實合作,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和水源地保護,推動區域市場、交通、金融、旅遊、人才等一體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規劃局總規劃師霍兵説,建設京津冀都市圈有助於促進三地統籌發展。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京津冀地區中小城市匹配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在建設京津冀都市圈過程中,這些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京津城際鐵路已很好地促進了兩地發展,將來,天津至秦皇島、唐山至北京等交通環境都將得到明顯改善,這將有效推動本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港董事長于汝民認為,建設京津冀都市圈意味著本區域的發展已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我國沿海地區將從南到北實現均衡發展。京津冀都市圈將促進三地資源流動與整合,加速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

  河北環京建設“1圈4區6基地”

  區域經濟躍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舉不僅是要使中國區域經濟戰略佈局“全面開花”,也是在試圖扭轉中國過度依賴外貿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發展,比如在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前提下,實現城鄉一體,讓城鄉經濟得以協調發展。

  位於首都周圍、與天津毗連的河北省,在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具有接受輻射、借力發展的獨特優勢。

  河北省“十二五”規劃已經將構築環首都經濟圈列為重要內容之一。今後五年,河北省將建設環首都經濟圈,在積極為京津搞好服務、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時,在承德、張家口、廊坊、保定4市選擇毗鄰北京、交通便利的14個縣(市、區)建設“14縣1圈4區6基地”。

  14縣(市、區)指毗鄰北京的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興隆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1圈就是以新興産業為主導的環首都經濟圈;4區是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産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6基地是在環首都經濟圈內建設養老、健身、休閒度假、觀光旅遊、有機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中關村:規劃邁向十萬億級創新航母

  “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的這26個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關村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寄予的厚望。

  國家發改委前不久批復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關村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在軟體及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形成2至3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産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培養和聚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産業領軍人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産業基地。

  從2009年的總收入1.3萬億元,到2020年的10萬億元,實現這種超常規發展速度,惟有不斷創新。

  中關村規劃綱要提出,作為深化改革先行區,中關村將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建立健全促進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探索創造政産學研用互促互動、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與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的新機制新模式,搭建國家與地方創新合作的聯動平臺,促進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制度和政策體系,為全國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供示範。

  作為開放創新引領區,中關村將大力推進企業、産業和創新要素的國際化,加強與主要發達國家的創新合作與交流,積極承擔和組織國際重大科技合作計劃,建設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精銳隊伍,為實現國際化創新發展提供示範。

  作為高端要素聚合區,中關村將大力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建設國家級人才特區,探索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有效利用和金融服務拓展的新模式。

  作為創新創業集聚地,中關村將大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設一批以現代大學(院所)制度為基礎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重點推進原始創新和重大集成創新,産生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實現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的産業化,培育若干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業態,為全國創新創業提供示範。

  作為戰略産業策源地,中關村將培育和發展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産業升級和産業價值鏈向高端延展,為全國發展高技術産業、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提供示範。

  新聞鏈結

  中關村四大優勢

  1、創造和積累了多方面體制機制創新經驗。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實行股權激勵制度的國有高新技術企業、第一家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機構、第一家自然人與外商合資的企業。中關村率先開展了企業産權制度、投融資體制、企業信用、知識産權、股權激勵、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試點工作。

  2、集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要素。包括30多所國家重點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國家骨幹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

  3、涌現出了大量重大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過50項,涌現出漢卡、漢字激光照排、超級計算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創制了TD—SCDMA、閃聯等30多項重要國際技術標準,為航天、三峽工程和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4、成為我國重要的高技術産業基地。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與環保、高技術服務業為主的龐大産業群,是我國經濟規模最大的高技術産業基地。

  代表委員觀點

  為科技創新增添人文含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作為中關村的“村民”,我對中關村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感到無比興奮。中關村發展的關鍵是科技創新,人民大學作為以文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同樣能為中關村發展貢獻力量。“十二五”規劃對我很有啟發,人民大學將組織發動經濟、法律、金融、統計等相關學科的專業力量,對中關村科技體制機制創新開展專題研究,特別是要重點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問題,為中關村的科技創新增添濃厚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蘊。

  未來五年政府採購超300億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壽全:“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統籌5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成果産業化項目。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單靠資金投入還不夠,尤其是對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説,政府採購實際上是給正在成長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市場,分擔了可能出現的風險。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進一步擴大政府採購比重和範圍,從現在每年40億元增加到5年採購總額超過300億元。政府採購的“大蛋糕”將涉及軌道交通、污水污泥處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等11個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産品。同時,政府採購注重的是企業是否研發出具有重要影響的新技術、新産品,是否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專利和標準,以及政府是否有此需求,而非企業規模大小和歷史長短,這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中關村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作為民營企業家,我們見證了中關村的發展,相信“十二五”時期,中關村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獲得更大的發展。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一部部科技人才戰略計劃的實施,讓我們民營企業看到了光明的前景。然而,有些企業為了追求成為500強,違反企業發展規律,盲目擴大規模,其實是一種浮躁的表現。作為民營企業,我們要一步一個臺階,腳踏實地地走下去。做大固然重要,但做強才是企業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儘快把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涌天: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個決策非常重要。中關村區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雲集,智力資源密集,優勢獨特。就拿我們北京理工大學光電技術與信息系統研究所來説吧,近五年來,共申請專利30多項,其中包括2項國際專利。有很多科技成果已經達到或接近實用水平。要充分發揮這些獨特優勢,希望國家加大對中關村的資金投入,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中關村企業需求發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推介等工作,更好地實現供需對接,推動産學研合作,儘快把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京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本版文字 本報記者 汲傳排 徐飛鵬 王濤 周暹 劉昊 王皓 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