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二五規劃解讀:一體化 城鄉公平享資源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城裏人已經享受的‘蛋糕’切下來,分給農民”。談及城鎮化發展,中國社科院專家黨國英曾這樣説。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特大城市,大城市病凸顯,很多中小城市卻城鎮化發展緩慢。昨天發佈的十二五規劃提出,要“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要“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規劃內容

  十二五規劃提出,“統籌城鄉發展規劃,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一體化。”今後,城鄉居民將有望享受同等的醫療、教育等待遇。

  同時,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

  在土地資源方面,將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黨國英:20年將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

  在多年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少數的特大城市發展很快,很多中小城市則發展緩慢。大城市病凸顯,中小城市乃至城鎮亟鬚髮展。因此,十二五規劃提出“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又提出“大中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落戶條件”。

  我認為,城鄉統籌改革需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包括讓城鄉人民享受統一的社會保障,比如醫保、養老保險等。其最終目標是將“農民”變成一個職業名稱,我把他們叫做“城外市民”。這個目標牽扯到利益的調整,較難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城裏人已經享受的“蛋糕”切下來,分給農民。

  同時,城鄉統籌改革要解決土地和勞動力兩個要素的市場統一問題。按照現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建設用地進入土地市場必須經過國家徵收的程序,但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也就是説,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將可以流轉。至於勞動力市場的統一,即農民可以到城裏去,並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權利。目前,在具體操作上,雖沒有相關法規修訂,但方向是明確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市場規律,政府則發揮維護市場、促進平等的調節保障功能。

  現在,成都、重慶等地的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已經取得了成績,包括全域內勞動力可自由流動,農民可轉為市民;建立土地要素交易市場等,這些經驗可以全國推廣。我相信,5年之內,城鄉一體化改革的體制機制、大的框架將建立起來;10年內,相當一部分地區將實現勞動力和土地市場的城鄉統一;20年左右,改革將基本完成,屆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可能會集中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部分地區會地多人少,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全國政協委員

  蔡繼明:應允許農民自主參與城鎮化

  我理解的城鎮化,不是城鄉無區別,而是一個人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享受均等的教育、就業等機會和居住權利。當前,我們的城鎮化主要由政府主導,被徵地農民完全被排斥在城鎮化進程之外。30年來,中國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張了5倍,但在官方公佈的46%城鎮人口中,至少有2.5億並沒有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和保障,人口城鎮化嚴重滯後。

  我認為,在十二五期間,應該著力於把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5年以上、10年以上、有了第二代的進城務工人員儘快轉成城市居民,把我們的“偽城鎮化”、半城鎮化,變成真實的城鎮化。想要儘快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讓農民感受到城鎮化帶來的好處,讓他們主動參與城鎮化,分享其成果。

  農民手裏的經濟資源無非就是勞動力和土地。因為當前有大量的勞動力,它必然是廉價的。在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紅利都讓城市人、廠商、企業、政府佔有了,應該適時提高農民工工資,讓他們分享到人口紅利。在土地方面,要讓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政府要縮小行政徵地的範圍。讓集體建設用地跟國有建設用地同地、同權、同價。

  比如昌平區鄭各莊,他們自行開發了4000多畝土地,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50多個億,蓋廠房,出租、招商引資,建小學、幼兒園,甚至引入了大學,基本實現了城鎮化。我把這種方式叫做農民自主型的城鎮化。其最大的特點是農民直接獲得了土地紅利,而非被政府、開發、城市居民拿走。但按照現行規定,沒有國有土地使用證就不能抵押、不能獲得貸款,這使得他們的資産不能資本化,抑制了這一模式的推廣。

  我在想,能不能給這樣的模式一個合法的空間。我們將在全國找一些自主城鎮化的典型,不一定都是一個模式,也不一定都成功,都拿來讓專家會診,然後形成一些政策建議,提供給政府有關決策部門,來推動城鎮化進程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推進。

  □市民尚久利唐家嶺村民代表

  拆遷戶期盼“上樓”幸福

  我和愛人是去年8月1日搬離唐家嶺的,現住在西三旗橋東的一個小區裏,租的是兩居室,一個月2500元。按照村裏的政策,等候新房期間,每人每月提供租房補貼900元。這樣,我們每月還要自己出700元房租。

  剛聽説唐家嶺要拆的時候,我內心很不平靜。畢竟住了幾十年,涉及到每個家庭、每個村民的利益。但對上樓改善生活的提法我是贊成的,因此,我被選為村民代表,簽字同意拆遷。但我一直覺得我只代表自己。

  拆遷時,為了能獲得優惠購房指標,村裏有人突擊結婚的。但我的大女婿沒享受到這個優惠。因為這件事,我曾經一度很想不通,心裏堵得慌。但我知道,拆遷上樓是好事,畢竟老唐家嶺道路不暢、生活環境不好。

  最近,我到回遷房去看了看,樓房蓋得很漂亮,道路也齊整了。將來,管道燃氣等都會通到家裏,跟城裏一樣了,生活肯定更便利了。

  唐家嶺的位置擺在那兒,遲早要由農村變成城市。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村集體的資産、土地等都能産生效益,包括蓋公租房等等,能給老百姓帶來收益。希望村領導把新小區好好管理,搞好服務,尤其是要把村裏的老人安置好,讓村民真正感受到上樓的優越性。 本報記者易靖

  低保標準年均增長10%以上

  規劃內容

  {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年均增長10%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加大扶貧投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顯著減少貧困人口數量。}

  >>現狀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我國實行社會救助制度以來,城鄉低保覆蓋面達7100多萬人,城鄉低保標準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我國城市低保制度發展較早,在1997年就已建成,而農村低保制度在2007年才全面建立。

  據了解,農村低保制度目前已經基本達到了應保盡保,雖仍需要繼續擴大受益人群,但已不是主要任務。農村低保制度建設和發展的新任務,是要建立低保標準、補助水平和物價指數價格補貼的聯動機制,建立低保標準的正常調整機制,以便更好地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2007年以來,民政部已有數次制定臨時價格補貼措施,給居民發放臨時補貼。近日,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還聯合發文,要求今年底前,我國要全面建立起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

  >>行動計劃

  十二五時期,除了低保標準的提高外,我國還將建立好臨時救助制度,對低保對象、低收入群眾的臨時性困難增加救助,這也是民政部門在下一步繼續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建設上要做的一項工作。此外,民政部門還將協調、配合會同有關部門來發展專項救助制度,包括教育、醫療、住房救助、司法援助、取暖救助,以及在用水、用電、交通、通訊等多方面進一步發展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優惠政策,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據了解,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去年在北京已經實現,今年北京還將通過調研、測算等,進一步規範健全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科學調整城鄉社會救助標準。

  本報記者陳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