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人大代表馬力:“十二五”規劃鼓勵探索戶籍改革辦法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3: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2010年8月4日,重慶永川區戶籍制度改革轉城鎮居民首發儀式上,周倫菊姐妹領到城鎮居民戶口。資料圖片

  本報訊 昨天公佈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鼓勵各地探索相關政策辦法,合理確定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的規模。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參事、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馬力表示,戶籍制度改革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需要解決戶籍背後的福利覆蓋。根據計算,中國農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萬元。

  特大城市合理控制人口規模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大中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繼續發揮吸納外來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落戶條件。鼓勵各地探索相關政策辦法,合理確定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的規模。

  戶籍改革“十二五”最關鍵

  馬力認為,“十二五”是戶籍制度改革最關鍵的時期,按常住人口計算,中國的城市人口將在2013年時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因此必須改變戶籍制度改革滯後的狀況,實施普遍的、但有差異的、逐漸走向均等的戶籍制度改革過渡政策。戶籍制度背後的醫療、養老等保障制度也要由部分人群最終走向全人群。

  她表示,“十二五”期間,通過不斷升級産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産率,創造更多財富,解決財力支撐這個最大、最現實的困難。戶籍制度必將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重大突破。

  馬力介紹,中央高度關注人口城鎮化建設,高度關注戶籍制度改革,它的實質就是人口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把城市化建設作為一個重點,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實施戶籍制度改革。

  社會服務費城鄉人均差3000

  馬力表示,戶籍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制度的均等化,讓生活在城市的流動人口享受到均等的服務。包括義務教育、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公共設施共享以及就業服務,這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的農村和城市費用差約為每人3000元。

  她介紹説,根據測算,中國農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萬元。一般來講大城市是50萬以上,中小城市是十幾萬。

  關鍵詞戶籍門檻

  城市按級別確定戶籍門檻

  馬力認為,中國應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級別的城市放寬戶籍門檻。第一個層次是特大城市,應採用“輪候制”,“就是説,大量的常住人口提出申請,具備相應的條件後,方可轉入此城市戶口。”

  第二個層次是大城市,要實現郊區城鎮化,促進大城市和郊區連接的新城的發展。

  第三個層次是中小城市,馬力認為,中小城市應放寬戶籍制度,“只要符合條件的,都讓他們進來。”

  第四個層次是小城鎮。“放開小城鎮戶籍制度,讓更多的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使更多産業轉移到小城鎮,使他們也更快地富裕起來。”

  關鍵詞制度建設

  四大制度配套戶籍改革

  馬力認為,戶籍制度改革包括四大制度。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制度。“也就是説,大量的流動人口一旦在一個城市居住,就應該讓他享受相關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包括義務教育、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

  其次是要設置過渡期。“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的過渡期,例如5年。過渡期後,使流動人口可以逐漸享受這個城市的社會福利和個人待遇。”馬力説。

  第三是“土地置換”政策。有了一定過渡期以後,在自願的基礎上可以放棄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利用這些資源置換城市裏更多的公共福利。

  第四是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應以流動人口的視角,制定相應的政策。建設更多的公租房、廉租房,限價房,使得更多的流動人口住有所居,才可以不斷發展,最終買到自己滿意的住房。

  北京落地

  京版居住證仍處調研階段

  尚未確定將集納何種服務,專家稱今年出臺可能性不大

  本報訊 (記者傅沙沙)北京將啟用居住證的消息已傳出一年多,但具體出臺日期始終未確定。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市的居住證仍在調研階段,尚不明確將集納何種服務。

  北京不會只採取一個措施

  吉林表示,國家將統一公佈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之後,北京將有針對性地提出人口調控目標。他解釋説,北京將不是簡單控制總量,也不會只簡單採取一個措施,“單一行政措施對人口調控是不適宜的”。北京在確定人口總量調控外,還將增加流動的有序性,使人口不要過多集中在城市核心區,要向主要産業功能區和新城疏散。

  不過,昨日吉林與張工均強調,居住證目前仍在調研階段,尚未確定將集納何種服務。

  居住證將覆蓋流動人口

  市政協委員、北京“十二五”規劃人口問題顧問陸傑華表示,出臺居住證主要還是為北京的人口調控搭建信息平臺,掌握流動人口的自然情況、教育和職業等信息,起預警作用。因此,持證人口與戶籍人口享受的福利仍有差距,“但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基本服務不會有差別”。

  陸傑華表示,居住證的預期目標是將城市管理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蓋,淡化流動人口的概念。因此居住證將覆蓋全部流動人口,並且沒有分批、分類發放的計劃。但由於北京公共資源的承載能力有限,如果居住證承擔的服務功能弱,對流動人口將缺乏吸引力,難免遇冷。因此,陸傑華表示,北京居住證還需進行大量調研,今年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解讀

  “居住證需聯絡城市福利待遇”

  本報訊 對於居住證制度,馬力表示,該制度體現了城市對流動人口開放的接納態度。但居住證制度只是一個管理制度,必須是流動人口福利制度的變化,才能讓流動人口真正獲得身份的轉變。

  她認為,就全國而言,居住證制度只是管理模式的變化。“深圳的居住證制度比全國各地的改革更深入,它的居住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享受市民福利待遇。居住證制度現在全國推廣,但不同的地區內涵不同。而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領取暫住證一定期限後可以領取居住證,但沒有把它和福利完全聯絡在一起。所以必須是福利制度的變化,才有可能使得流動人口真正獲得身份的轉變。”

  中國農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萬元。一般來講大城市是50萬以上,中小城市是十幾萬。 

  居住證制度只是一個管理制度,必須是流動人口福利制度的變化,才能讓流動人口真正獲得身份的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參事、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馬力

  本版采寫(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馬力 鐘晶晶

  ●1992年8月

  公安部《關於實行當地有效城鎮居民戶口制度的通知》規定,對在城鎮有穩定住所和職業,並要求在城鎮定居的農村人口,允許他們以藍印戶口的形式在城鎮入戶,統計為“非農業人口”,享受與城鎮常住戶口同等的待遇。

  ●1993年6月

  戶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組草擬了《國務院關於戶籍制度改革的決定》,對現行戶籍制度進行力度較大的改革,但該方案未能頒布實行。

  ●1997年6月

  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通知,規定在小城鎮的機關、團體、企業和事業單位聘用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2001年

  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自此,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得到全面推進。

  ●2006年10月

  公安部門進一步努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同時,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為落戶的基本條件,逐步放寬大中城市戶口遷移的限制。但這一努力最終無果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