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二五規劃提出“改善民生行動計劃” 居民收入年均增長超7%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5日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令人矚目地提出了“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其中的十大民生舉措,措施紮實、指標清晰,彰顯出改善民生前所未有的力度,繪製了一幅清晰的讓百姓生活更美好的“路徑圖”。

  著力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重點所在。綱要草案中設置的“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引人關注,其中涵蓋擴大城鄉就業規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措施。

  城鎮年均新增就業900萬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一個個具體數字,彰顯出了這一行動計劃沉甸甸的“含金量”。

  【摘錄】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最低工資年均增長13%。

  最低工資年均增長達13%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今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應當建立在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基礎之上,要啟動消費引擎,必須加快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有助於緩解社會矛盾,促進構建和諧社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依賴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豐沛的勞動力供給將逐漸發生變化。國際經驗也表明,經過二三十年的連續高增長後,會出現經濟增速的回調。

  在這個關口,適當調低經濟增速目標,通過居民收入的加快提升,為未來可持續增長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是必然的選擇。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佔斌:明確提出最低工資年均增長速度,在這以前的五年規劃中還沒有見過,這體現了國家對中低收入者的重視,只有中低階層的總體收入提高了,才能有利於整體收入水平提高。13%的目標,不是能不能實現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實現。

  【摘錄】

  ●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逐步形成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實現廣大群眾住有所居。

  全國保障房覆蓋面達20%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宏觀經濟室主任黨國英:保證房地産市場的健康,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前提:首先是通貨膨脹不能太高。一個健康的房地産市場是不能在高通脹的前提下産生的,至少房價相比工資收入不會顯得太貴。如果通貨膨脹太高了,就有人要買房保值,當然在“限購令”的約束下,這種行為已經難以實現了。

  其次要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房20%的比例是合適的,對房地産調控能起到一定作用,打擊投資、投機行為。但是,其比例一般不能超過30%,否則就可能影響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

  最後,目前住房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對投資、投機購房的抑制手段不足,至少稅收手段沒有行使充分,如果房産稅、遺産稅、贈予稅三稅都行使,那麼抑制手段就算是比較完善了。

  【摘錄】

  ●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提高並穩定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政策範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70%以上居民建電子健康檔案。

  ●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放量達8億張。

  醫保支付提高至70%以上

  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目前各類參加社會保險的城市職工、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平均報銷水平還不到50%,但公務員的公費報銷比例卻可以高達80%甚至更多。所以將政策範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是合理的。

  我在研究日本社會保障多年,這些國家醫療健康保險較完善,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最多不超過30%。如果我們實現70%的目標,那麼這個報銷水平也算是不低了,提高的幅度也很大。

  基本的醫療衛生責任在政府,但不是説政府全管,你看病還得自己掏一部分錢,政府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

  具體到措施上,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不僅有利於不同醫療機構了解患者的就診歷史,也便於醫院進行科研,進行一些醫療信息的統計。此外,還應通過改善基層的醫療設備和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把病人留在基層。醫保要保基本,也要強基層。

  聲音

  “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將“社會心態”寫入,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關注和熱議。 

  “把培育社會心態寫進五年規劃,這還是首次。這説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心態問題的高度重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複雜性的清醒認識,充分表明了黨直面現實的政治勇氣。陳自力委員説。 

  “當前,中國社會心態出現了失衡的現象。在這種形勢下,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葉金生説。

  備忘錄

  【摘錄】

  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孤殘兒童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問題,嚴打拐賣兒童,棄嬰等犯罪行為。

  嚴打拐賣兒童棄嬰

  【解讀】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研究院院長王振耀:這是一個信號,宣告兒童福利時代已經到來,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福利都是從兒童開始的,因為在兒童問題上各方意見好統一。

  最近呼籲保護兒童的呼聲很大,國務院此舉反映了對社會輿論的尊重。

  施行兒童福利,政府要充分認識兒童福利的支撐性的工程建設,既有硬體建設,也要有軟體建設,比如專業化的護理人員,還有科學的學科研究,目前我國沒有0-3歲兒童研究的博士學位,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了,包括相鄰的印度。這方面我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摘錄】

  “十二五”前期,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合理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中後期逐步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調整個稅稅率結構

  【解讀】 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蘇明: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調整本來就應該是動態的,應根據情況變化做適度調整,上次調整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現在又面臨通脹及物價上漲壓力,減除賦稅是很有必要的。

  “十二五”中後期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主要是指收入的來源問題,將工資外的合法收入統一納稅。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講課、從事諮詢工作所獲取的報酬是難以統計的,“綜合”就是要將這類收入也納入納稅範圍。這項工作至少有兩個難點要克服,一是信息來源的準確性要解決,二是制度設計的科學性。

  【摘錄】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鞏固提高家庭經營收入、努力增加工資性收入、大力增加轉移性收入。

  多渠道增農民收入

  【解讀】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宏觀經濟室主任黨國英: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問題是規模太小,據測算,如果農民的收入要與城市人相當,種糧的規模起碼要在50畝以上,種水果應該25畝以上。但現在大多數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主要是地少,且轉移出去的人還不足夠多。

  至於工資性收入,實際農民每個工作日的工資並不低。但是,因為工作日不固定,全年工作時間少,所以平均水平就低了。

  促進農民增收的辦法就是儘快城市化,農民進城後留下的土地要有適當流轉,使他們從土地流轉中收益。此外還要提高農業投入,增加現代化水平。

  本版稿件采寫/本報記者 錢昊平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