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基本養老金連續6年提高 “十二五”著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5日 0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全國老齡辦事業發展部主任吳秋風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間是老齡事業發展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從2005年起,國家連續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目前全國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1300多元。

  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上億人參保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5673萬人,比“十五”末增加8229萬人。其中,參保離退休人員為6299萬人,比“十五”末增加1937萬人。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從2009年開始試點,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的838個縣和4個直轄市納入國家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到1.03億人,其中,約有2863萬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享受由國家財政提供的基礎養老金,制度覆蓋面達到24%。

  吳秋風介紹,我國老年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在現有醫療機構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改革、改造和完善,建立了適應中國快速老齡化形勢的健康與衛生服務體系。

  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提速

  養老機構床位五年增長62%

  “十一五”期間,我國為老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全國各類社區服務中心達到17.5萬個,城市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3萬個,近半數的城鎮社區和80%的農村鄉鎮建有為老服務設施和場所。養老服務床位大幅增加,全國養老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比“十五”期末增長62%,收養老年人近210.9萬人,比“十五”期末增長了71%。其中,全國正式註冊登記的民辦養老機構有4141家,佔全國養老服務機構總數的10.6%,養老服務床位41.2萬張,佔全國所有養老服務床位的15%,入住老年人總數為23.8萬人,佔收養老年人總數的11%以上,床位使用率為57.8%。

  據介紹,為加強和規範老人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批准發佈了《老年人養護院建設標準》、《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對城鎮老齡基礎設施的規劃佈局、選址、室內外環境、功能設施等做了基本規定,為加強和規範老人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優待措施相繼出臺

  老年人就診、乘車、參觀有優惠

  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關於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31個省(區、市)相繼出臺了老年人優待政策措施。這些優待政策措施主要是對老年人看病掛號、就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場所,以及公園、旅遊景點等,給予全免或半價的優待,使廣大老年人得到更多實惠。

  據介紹,湖北、廣東、雲南、山西、深圳等地打破享受優待政策對象的戶籍限制,使優待政策惠及外埠老年人。其中,雲南省在全國率先將老年人優待年齡從原來的70周歲降到60周歲,並增加了26項優待措施,實實在在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北京、天津、上海、雲南、寧夏等地陸續建立了高齡老人津貼制度。

  “十一五”期間,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出臺了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地方性法規,使老年人的維權工作有法可依。目前,全國各地共建成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6493個,老年維權協調組織95734個。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介紹,“十二五”時期,我國將著力發展老齡服務體系,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老齡服務産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著力完善老年經濟供養體系,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解決無收入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擴大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