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書寫新的光輝篇章

中國新聞人民日報 2016年01月16日 16: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沙特、埃及、伊朗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三國人士表示,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訪問,將在中國同中東三國友好交往史上書寫新的光輝篇章,三國人民熱切期待習主席的訪問。

  沙中加強關係正當其時

  沙特前駐華使館參讚、伊瑪目大學教授薩利赫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説:“中國領導人此次對沙特的訪問,將從最高層對沙中關係做出戰略規劃和宏觀設計,沙中關係將從此獲得全新發展動力,各個領域互惠合作由此得到提速和升級。沙特期待着這次意義重大的訪問。”

  沙特費薩爾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秘書長葉海亞告訴本報記者:“習近平主席的來訪可謂正當其時,事實上,我們早就盼望著這次訪問了,此訪意義非凡,影響深遠。沙中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將以此為契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總部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在阿拉伯國家和整個中東地區都有着廣泛影響和大量讀者群的《中東報》總編輯薩爾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習近平主席即將對沙特進行的訪問,凸顯了沙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和中東地區的重視程度。這次訪問必將對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的關係做出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和富有戰略性的規劃,助力雙方更加密切地進行各項交流與務實合作,並推動取得豐碩成果。

  沙特“吉達之聲”電臺記者阿裏·卡希姆聽説習近平主席即將訪問沙特非常高興。他説:“沙中兩國經貿合作密切,項目大單頻頻出臺。中國國家主席對沙特的訪問將進一步推動沙中兩國關係發展,衷心預祝習主席訪問成功。”

  埃中兩國友誼歷久彌堅

  埃及國際合作部前第一助理納比勒·阿卜杜勒·哈米德對本報記者説:“習近平主席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非常重要,有三點值得關注:第一,2016年恰逢埃中建交60周年,埃及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並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國家。60年來,埃中兩國風雨同舟,友誼歷久彌堅。第二,埃及完成了‘三步走’的政治路線圖,人民正在同心協力建設國家,熱烈歡迎中國朋友的參與和幫助。第三,新蘇伊士運河和配套項目正在大力實施,給整個地區發展和進步帶來希望。中國國家元首訪問埃及可以促進地區穩定發展。”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共和國報》資深記者法烏茲對本報記者説,埃及上下都十分期待習近平主席的來訪,併為此積極準備,相信此次習主席的訪問將進一步推動埃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提升。埃及剛剛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新蘇伊士運河建設,許多國家項目陸續上馬,埃中兩國在投資、技術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我們希望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增進彼此間的文化交流。埃及是非洲的大門,埃方將通過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把握髮展良機。

  談到習近平主席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阿裏顯得異常興奮。“蘇伊士運河大學在埃中蘇伊士經貿區建立了實習基地,今後經貿區內埃中合作領域會擴展、合作內容將升級,這對於運河大學學生未來實習、就業都是利好消息,也會激勵更多埃及人選擇學習中文。”阿裏説。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助理艾哈邁德·易卜拉欣説,習近平主席訪問埃及將極大促進埃中兩國合作。埃中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領域。2016年是埃中文化年,雙方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會使兩國人民的心貼得更近。

  穆阿塔茲是一名有着近10年從業經驗的埃及導游,他喜歡人們叫他的中文名字“馬太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馬太子正在埃及南方帶領中國旅行團游覽。聽説習近平主席即將訪問埃及,他感到很激動。他説,中國游客是到訪埃及最多的外國游客群體之一,埃及要振興旅游業,離不開中國的支持,期待習主席的訪問能為埃及帶來更多中國游客。

  伊中經貿合作日益密切

  中國國家主席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不僅是在兩國政治關係發展歷程中的重大利好,而且雙邊經貿等領域的關係也將通過這次訪問邁上新臺階。曾多年在中國教授波斯語的伊朗夏希德貝赫什提大學文學院教授阿裏·阿克巴爾·汗·穆罕默德對本報記者説,伊朗各界都很期待習近平主席的訪問,這不僅意味着兩國在經貿方面會有更多的合作,而且也將促使雙方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務實。穆罕默德認為,伊朗是一個特色鮮明的國家,世界需要認識一個真實的伊朗。“我在中國教過很多學習波斯語的學生,他們中有不少人在伊朗工作,有企業家、記者等,他們無疑是伊中全方位合作的橋梁和紐帶。伊中關係歷史悠久,交流頻繁。過去,伊朗的藏紅花、葡萄等很多物産沿着絲綢之路引入中國,而中國的絲綢、瓷器也運至伊朗。相信在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之後,伊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會進一步加深”。

  夏希德貝赫什提大學商務管理學院學生賽金娜對本報記者説,伊朗民眾對習近平主席的來訪期待已久。伊朗的工業體系雖然比較健全,但是基礎還很薄弱,需要中國的幫助。賽金娜説:“走在伊朗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國車,可以買到很多産自中國的日用品。中國蓬勃發展給世界帶來機遇,如有機會,我也會去中國尋找未來,就像現在很多活躍在伊中貿易領域的伊朗人那樣。”

  麥迪是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家出租車公司的司機,他對記者説,現在到伊朗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伊朗大城市的街上不斷有新的中餐館開業,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伊中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正日益密切。麥迪説:“我接待過一位獨自來伊朗旅游的中國姑娘,我問她‘你不擔心安全問題嗎?’她回答説,‘伊朗民眾很講誠信,社會治安良好,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麥迪還告訴記者,不少中國人來伊朗旅游,只想到帶波斯地毯回去,其實伊朗的特色産品並不止於此,説明兩國人民還需繼續增進了解,加強交往。

  (本報倫敦、開羅、德黑蘭1月15日電 記者黃培昭、劉水明、王雲松、韓曉明、趙明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