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寧夏同心縣扶貧辦主任馬希豐
央視網訊(記者 高宇婷)在寧夏同心縣,生態破壞造成的惡果深深地刻在了大地上,黃土裸露,雨水沖刷形成的溝壑像一道道傷痕,不僅阻斷了山裏人的路,也切斷了發展的可能。
2007年,在實際考察了當地的情況後,同心縣提出了實施“生態移民”的構想,把老百姓搬到適宜生存的地方居住,脫貧致富。8年來,開創生態移民扶貧模式的寧夏同心縣扶貧辦主任馬希豐,帶領11萬人從貧瘠的大山深處移到寬敞的新居,擺脫了貧困。馬希豐説,“十三五”期間國家移民投入力度會更大,只要實幹就會加快發展,一定會一步步接近奔小康目標。
八年移出11萬貧困人口
截至2015年,同心縣共計搬遷安置移民近11萬人,同心縣的貧困人口相較“十二五”之前,也減少了11萬人。
2007年,在縣人大工作時,馬希豐撰寫了《關於中部乾旱帶人口轉移問題的思考》一文。“生態移民”最初的模型就來自這篇調查報告,馬希豐也由此成為了負責移民工作的不二人選。2008年4月,他被任命為該縣移民辦主任,在他的帶領下,生態移民不僅大大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還讓長期處在貧困線的百姓脫貧。
數字顯示:截至2015年,同心縣共計搬遷安置移民近11萬人,同心縣的貧困人口相較“十二五”之前,也減少了11萬人。
“這11萬貧困人口,主要是通過生態移民工程減少的。”馬希豐介紹。在他看來,移民工程就是最大的扶貧工程,“解決貧困雖然要多條腿走路,但是大山深處水到不了、路通不了、學校醫院覆蓋不了,必須要搬。假如不搬,再過一百年、五百年,那個地方都不會有變化。”馬希豐説。
移民的好處是什麼,馬希豐給記者舉了個例子。
以前,一個山頭兩邊各住一戶人家,看著近,想要串個門就遠得很了,半年家裏也不來個人。早晨起來疊不疊被、家裏臟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搬遷到了移民村,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住在房前房後,隨便就串個門子,你不疊被人家笑話你不?我打工賺錢了你還是那麼窮你着急不?這就是變化。目前來看,移民後百姓不僅收入提高,素質也有提高,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説起移民帶來的變化,馬希豐聲音也提高了。
生態移民,不僅是移民脫貧致富,也意味着生態的恢復。沒有人為的破壞,當地的生態會依靠自然的力量慢慢恢復。生態移民實施8年已經有所變化,以前每年不足200毫米降水量的同心縣,如今降水量達到270毫米。“要死死咬住生態不放鬆,最終要讓山頭綠起來,移民富起來。”馬希豐告訴記者。
移民致富的“保險杠”
政府建房、免費組織職業技能培訓、給剛搬入新家的移民發米發面、創業有貸款、大棚有補貼……生態移民各項政策配套幫助移民搬出深山,富起來。然而好政策要落實好,才能出效果。馬希豐負責移民工作,無意為移民致富加了一道“保險杠”。
央視網記者見證了“保險杠”馬希豐一天的工作。
11月2日早7點35分,和過去的1100多天一樣,他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日記博客:上午(11月1日)參加體檢,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一些毛病,比較大的毛病在胃、膽、腎上,血壓也比較高,化驗結果還沒有拿到手,肯定毛病也不少。
早9點30分,馬希豐乘車趕赴吳忠市紅寺堡區馬渠移民村,安頓移民工作後返回縣城。簡單的吃完午飯,他回到辦公室裏接待反應問題的群眾,下午4時再出發,趕到同心縣顧家莊子村、旱天嶺移民村挨個走訪,調查移民工作情況。
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裏轉了近兩個小時後,馬希豐又跟兩位村支書開了近一個小時的座談會。移民村移民百姓不論回漢不要欺負人家;村裏打麻將賭博的風氣要堅決制止;移民村的學校要建的像花園一樣,要讓老師想來教書、孩子願意背書;流動人口的移民工作一定要挨家挨戶落實好……馬希豐部署一項項工作,並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咱們移民脫貧後下一步就是如何奔小康。‘十三五’國家移民投入力度會更大,只要實幹就會加快發展,一定會一步步接近目標。”馬希豐囑咐。
臨走時,一位聞訊趕來的旱天嶺村村幹部提了個要求:“學校的課桌有了,還差十幾把椅子沒着落,馬主任能不能幫幫忙?”馬希豐承諾本週內解決。
今年3月,機構改革時同心縣扶貧辦、移民辦合至一處辦公,馬希豐任扶貧辦主任。一位在扶貧辦工作過十多年的幹部告訴記者,馬希豐是這麼多年來下鄉最頻繁的主任,幾乎每天都下鄉。但他沒有為下鄉報過一張票據、沒有因為私事用過一次公車。
8年過去了,大規模的基建、移民工作已基本結束,剩下的就是如何能安頓好的問題,事無巨細,馬希豐心裏都有一本賬:“利通區的300戶勞務移民今年能搬;馬渠211戶移民還有129戶沒搬;孫家灘400戶才建房……一一調查、戶戶登記,這樣整個‘十二五’的移民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這個工作太重要,不能誤事,再加上山裏有一部分老百姓確實太可憐,要儘快搬遷出來,那時,可能我的工作任務也就完成了。”馬希豐説,到那個時候,他準備踏踏實實的看病、好好休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