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協調發展’,在過去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直被強調,在此次全會將其放在‘創新發展’之後的第二位,是把這一理念放在了更高的角度、更大的社會主義佈局的角度來看,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關係的調整將有重大影響。”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協調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現存問題的一個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強調協調發展理念
突出“五位一體”的整體性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教授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指出,我們黨歷來都是高度重視在各個時期一些重大關係的研究,比如説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十大關係”,就是講當時的環境條件下要重點處理的一些關係。十六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實際上也是要處理好一系列的關係。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對人民網記者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需要協調發展。“所謂協調,就是要兼顧到複雜事物的各個方面,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突出其中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協調發展理念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強調了全面發展的觀念,更加注重整體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指出,過去一些領域發展很快,但也有一些方面重視不夠。協調發展就是着眼於在新的規劃裏,把缺失的內容或是薄弱的環節補足,盡可能實現均衡協調。這與習近平總書記之前關於“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是一脈相承的。
平衡五大發展理念
指明“十三五”發展的針對性
“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這是十八屆五中對協調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
“這其實就是告訴所有人,下一步要如何針對性地去解決中國目前的主要矛盾。” 張佔斌教授説,“中國的問題,過去俗話講‘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這個問題現在有了改變,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研究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在‘十三五’時期需要有更強的針對性,針對那些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和較薄弱的領域。”
許耀桐教授則認為,協調發展的這些要求,事實上在五大發展理念中都有所體現。協調發展在其中體現的是平衡性,要求在整體上要互相關照、合力作用。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都需要貫徹協調發展的要求。以綠色發展為例,經濟發展與生態問題需要平衡,要做到協調地可持續發展;以共享發展為例,發展成果要為所有人所共享,就要協調城鄉區域發展,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直面現階段發展短板
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即時性
“之所以強調協調發展,正是由於現階段的發展存在種種不協調的問題。”張佔斌教授説,面臨經濟新常態下的種種壓力,協調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其中包括: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協調城鄉區域發展是協調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許耀桐教授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西部這些短板補上了,中國整體經濟才會更好。協調發展,通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提升國家軟實力,才能保證全面小康,通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過去為了追求一些總量或是更快的速度而犧牲了環境,犧牲了人民的福祉,最終來看是不值得的。”王軍表示,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階段,強調協調發展符合整個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符合民眾的呼聲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