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六】深刻理解創新的科學內涵

中國新聞光明網-理論頻道 2015年11月01日 14: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六】

  作者: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高旭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那麼,如何正確理解創新的科學內涵?我們認為,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知識,創新的政策, 創新的戰略,創新的文化,都是重要的內容。

  一、創新的思維

  創新首先需要建立科學的思維模式,突破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束縛。比如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們往往過於看重其靈活的機制。實際上,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對高科技企業,對大企業,靈活很重要,但是實力(即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可以包括核心技術、品牌、優秀的企業領導和員工等)更重要。我們今天的民營企業,機制不能説不活,但是像華為這樣可以在世界上起引領作用的,數量非常有限, 有一席之地的,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實力不足,不是機制還不夠活。換句話説, 在新常態下,僅僅依靠、甚至是主要依靠機制靈活, 已經遠遠不夠了。

  再比如對國有企業的認識,往往是一提到國有企業,馬上就想到腐敗、低效、不努力。有多少人認識到, 當今優秀的國企,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這樣的企業就不用説了,在中航工業中有些企業也是一週工作6天,一天工作11個小時。中石油、中石化則開發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技術,為他們的發展、包括發展國際業務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中移動去年一年建設了70多萬個基站,今天4G 用戶已經接近2.5億,加上3G 用戶, 接近4.5億。另外,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大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比如,1998年,R&D 投入最多的20家大大型企業就佔了全球所有企業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與開發)投入的20%;300家大大型企業就佔了60%。在大部分民營企業還很弱小的情況下,如果一味想著把國有企業拆分掉,就會犯戰略性的錯誤。

  二、創新的知識

  進行創新還必須掌握創新的知識,比如如何進行技術創新,有哪些有效的方法,需要儘量避免哪些錯誤。在過去經濟高速發展時,這些都難以成為企業領導首要關注的問題,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儘快佔領市場。新常態的重要特點是市場趨於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主要依靠市場營銷已經不合適了,必須在更多的領域,特別是技術、産品領域,進行創新。但是,我們真正熟悉的是以技術引進為基礎的大規模製造,以及以此為中心的創新,對於更廣義、更重要的創新(比如原創性技術的開發),則知之甚少。這就需要學習。

  比如各種技術創新的方法,有效性存在非常大的區別,需要優選。技術集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的方法,其核心是多學科知識綜合,不同領域的專家在一起解決同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把不同的技術聚合在一起。他運用“技術集成”概念研究了很多産品開發項目的績效, 發現運用這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他研究了美國、日本和歐洲大型計算機企業的27個開發項目,發現美國和歐洲企業需要投入的資源遠高於日本企業,前者需要456人/年,後者只需要188人/年,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否運用這一方法。

  三、創新的政策

  創新要求在國家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因為新常態説明原有的政策已經失效。比如如何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係, 需要把握恰當, 防止走極端。以房地産行業為例,多去十幾年,發展異常迅速,基本模式是把土地交給開發商開發(價格越來越高的)商品房。在新常態下,這一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 更不可能持久。 但是, 經濟發展失去了房地産行業的支撐,短期內也不可能有大的改觀,因為這個産業的帶動作用是難以替代的。 需要的是政府政策的創新, 學習新加坡,把土地真正掌握在政府手中,把大部分土地用於解決城市居民的基本住宅需求(不見得是“保障房”,應該設施比較齊全、生活比較方便),少部分用於(高端)商品房開發,以此實現這個産業的“細水長流”。同時,通過這種方法,“以時間換時間”,把創新的力量積累起來,進而真正實現以創新為基礎的發展。這裡的關鍵是,有些創新(比如重大技術的開發能力),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需要時間,需要積累,需要“以時間換時間”。

  這樣的一個政策,其積極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實際上,新常態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大城市中的年輕人,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工程師,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住房沒有着落是其中根本原因。問題的負面作用不用強調也非常清楚:安居才能樂業。而這不僅僅是一個個企業可以解決的,還需要政府積極參與才能有大的作為。

  再比如,如何理解五中全會提出的“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是不是主要依靠企業出資?從歷史經驗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這樣可能非常不合適。比如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70年代初,美國R&D 投入的主要來源,既不是企業,更不是高校,而是美國聯邦政府,其所佔比例一直超過50%, 在整個60年代是企業R&D 投入的兩倍以上

  四、創新的戰略

  在企業層面,企業領導者需要在戰略上做出重大調整, 更加注重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真正把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産品、服務放在核心位置,而不是過於偏重某些方面(比如市場營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兩點。一是不要投機取巧。比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甚至國際化,都不必然帶來企業能力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還是好的産品,好的服務,好的營銷。二是關注生存。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在經濟形勢不理想的情況下,大量投資於“見效慢”的創新,不見得是個好的選擇。

  五、創新的文化

  好的文化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培育創新的文化不但需要時間,還需要投入,要舍得投入。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説明問題。IBM曾經有一位很有發展前途的年輕經理,花費了1000多萬美元從事一項新事業,結果失敗了。這位年輕的經理對IBM的總裁老沃森(Tom Watson)説:“沃森先生,我想您希望我辭職”。沃森先生的回答是:“不要開玩笑,我們不過是花了1000萬美元使你受教育” 。

  總之,新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從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知識、創新的政策、創新的戰略、創新的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