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全球聚焦中國“十三五”之二:高屋建瓴 解疑釋惑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5年10月31日 11:2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全球聚焦中國“十三五”之二:高屋建瓴 解疑釋惑

  新華社記者

  過去五年,中國貢獻了全球收入增長的約40%;未來五年,中國有望繼續穩步成長。儘管如此,外界對中國經濟增勢仍存疑慮。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讓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前景更為明朗,搭中國“順風車”將收穫滿滿。

  疑慮一:增長動力將枯竭

  由於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將比以往更易受外部衝擊影響。在主要經濟體面臨長期低增長、低通脹威脅之時,外界擔憂已放緩的中國經濟會繼續下行。

  國際金融協會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郭豐告訴新華社記者,過去30年的中國經濟奇蹟依託的增長動力之一人口紅利,在未來五年將日趨減少。

  面對來自內外部的雙重壓力,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經濟仍要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對抗不斷消減的人口紅利,將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是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梁建章教授認為,二孩政策放開後每年新增消費可達750億元。

  全會還提出,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胡逸山看來,如此推崇創新“堪稱全會公報最大的亮點之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在海外對未來中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心懷疑慮之際,五中全會公報對創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視力度”,有助於穩定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和信心。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新舊增長動力正在轉換。産能過剩的低效産業擴張已得到遏制,而消費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不斷增長,創新等新領域將拾起中國經濟增長的接力棒,讓中國邁過中等收入門檻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繼續攀爬價值階梯。郭豐認為,隨着“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等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和發展,未來五年中國人均收入應該有能力實現年均6.5%以上的增長。

  疑慮二:“一帶一路”難推進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未來五年的視野也將投向全球。“一帶一路”倡議將從願景走向行動,重塑區域政經格局。但外界質疑“一帶一路”倡議能否傳遞中國“共享共贏”的發展理念。

  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建設首先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許多沿線地區的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強烈。美國諮詢公司甘維珍董事長甘維珍告訴新華社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是引領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相關地區帶來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基建領域有充沛産能和經驗,建設“一帶一路”也是中國産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契機,將促進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和合理分佈産能。

  英中貿易協會總裁傅仲森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許多是落後和孤立於世界貿易之外的國家,通過“一帶一路”這些國家將與中國實現貿易技術對接。在未來數十年“一帶一路”可重塑全球貿易和投資。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羅震告訴新華社記者,歷史上的殖民主義是建立在外國勢力為謀求自身利益而控制資源基礎上的,而“一帶一路”建立在互聯互通、互相依存的關繫上,如果得不到沿線國家的支持,這個倡議也無法推行。

  在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看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實現全方位互通互聯的目標高度兼容,因此在東盟各國得到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東盟大部分國家均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隨着“一帶一路”建設全面開展,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將進入一體化的快車道,為整個區域以及沿線各國帶來繁榮。

  疑慮三:市場開放趨保守

  未來五年,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將不斷壯大,對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將有更多需求。但外界時有抱怨,中國市場對外資有准入限制,使它們難以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據統計,中國工業部門80%以上是製造業,屬於高度市場化部門;而服務業50%以上仍屬於壟斷行業,服務業市場開放不足越來越難以適應服務型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

  全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堅持開放發展,順應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羅震認為,開放國內市場是改革的有利工具,中國還有一些領域受到保護,這將是今後五年改革的重點,降低私人企業准入門檻將是十三五的主要關注點。

  誠然,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市場整體開放程度還比較低,部分領域還沒有開放,因此全會提出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裏告訴新華社記者,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對在服務業享有優勢的發達經濟體來説更是如此。

  以往30多年的改革開放,由於抓住了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機遇,主動推進工業領域市場開放,從而成就了中國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十三五”期間,服務業市場進一步開放,將為中國走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業大國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有了“十三五”規劃的保駕護航,展望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成為重要的世界市場和投資目的地。(參與記者:吳叢司、李銘、應強、李穎、劉劼、祁星、徐海靜、王宗凱)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