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奧運會又要回北京啦~
國際奧委會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宣佈,北京攜手張家口擊敗競爭對手阿拉木圖,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呃……貌似沒啥強勁對手嘛,這成功也來得太容易了吧,但怎麼總感覺有點不真實呢?
其實,本來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城市還蠻多的,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波蘭的克拉科夫、烏克蘭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奧斯陸都曾宣佈申辦2022年冬奧會。
但2014年索契冬奧會總成本高達510億美元,這讓歐洲小國望而卻步。由於缺少承辦冬奧會的足夠財力,這4個歐洲城市紛紛放棄,而北京和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成為僅剩的兩個申辦城市。
冬奧會仿佛一下子成了沒人要的“冷餑餑”。那麼問題來了,舉辦冬奧會,真的是個賠本買賣嗎?
成本高不假,但未必賠錢
即便是號稱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冬奧會,索契冬奧會也實現了運營利潤50億盧布(約合1.43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索契冬奧會留下大量奧運遺産,所有賽事場館和市內基礎設施都將繼續使用,冬奧會後,索契已成為世界一流的休閒運動之都。
索契冬奧會的承辦成本中,大多用於改善當地落後的基礎設施。據俄官方數據,索契冬奧會的運營投入約70億美元,其他為投資支出。
畢竟,沒有哪個城市是為了掙錢才申奧,因為奧運會並不是一筆純粹的生意,特別是長期收益與精神財富都無法量化。
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北京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從四通八達且價格低廉的地鐵網絡,到“城市氧吧”奧森公園,再到世界一流的首都機場,這些都是奧運留給北京人的寶貴遺産。
其實,由於在青島開設了分賽場,高速聯通北京與青島的需要,拉開了在全國鋪設高鐵動車網的序幕,奧運遺産由此覆蓋華北乃至全國。
這樣看來,與歷時幾週的奧運會相比,奧運遺産的價值顯然更為重要。
展望當前推進的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作為冬奧會聯合舉辦城市,北京與河北張家口的鐵路也將勢必提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會有飛速發展。
沒兩把刷子可辦不成奧運會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實力承辦奧運會,這歷來是國家實力增強的象徵。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4年後,日本經濟總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韓國股市連漲3年,奠定亞洲現代化國家的地位。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後,15家全球500強企業把總部搬到這裡,亞特蘭大機場也超越紐約、倫敦和巴黎,成為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後,美國猶他州豎起了冬季項目的招牌,10年來舉辦62項國際大賽,90場奧運相關活動。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2年後,中國超越日本,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22年北京冬奧會後呢……(記者王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