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四個全面”彰顯中國共産黨成功之道

中國新聞瞭望新聞週刊 2015年06月30日 16: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明確展示了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也非常清晰地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道

  文/毛勝

  中國共産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歷程,擁有8000多萬的黨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探索和奮鬥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也曾遇到種種困難,但最終都能披荊斬棘,充滿生機活力地不斷前進。聯絡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一些多年執政的大黨老黨紛紛垮臺的情況,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歷史現象。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總是朝氣蓬勃,為什麼始終堅強有力,為什麼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對於這些問題,人們見仁見智,可以從不同視角得出不同答案,但最根本的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這三個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明確展示了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也非常清晰地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道。

  “四個全面”書寫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從某種意義上説,一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因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和處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問題。實踐證明,中國共産黨成功地做到了“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11年6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舉辦的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黨建研討會上,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強調“黨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創造舉世矚目的偉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同樣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回答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從而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到在發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正如他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所説,“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所以它們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實踐,統一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

  201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調研時,將他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概括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此後,他在不同場合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豐富內涵進行了闡述,指出每一個“全面”都是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統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戰略舉措;強調“四個全面”不是簡單並列關係,而是有機聯絡、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成為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治國理政的總方略。

  習近平同志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深刻指出“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戰略方向、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主攻目標,從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反復指出,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運用,必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根據當今中國的歷史條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新的“相結合”,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到新的高度。

  “四個全面”體現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遵循這樣的思想認識,中國共産黨鄭重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事情做工作的基本尺度。

  恪守黨的根本宗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然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飽含深情地説:“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3年3月17日,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四個全面”的提出,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尤其是作為戰略目標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基本內涵“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完全契合的。為了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切實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015年6月16日,他在貴州考察時更是語重心長地説,“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説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本文來源:瞭望觀察

  “四個全面”的其他三個“全面”,根本點同樣是為了人民群眾。具體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要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更好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依法治國是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基本權益;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更好地團結人民、造福人民,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簡而言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根本宗旨、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也可以説,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歸根到底都是“為人民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四個全面”反映了

  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關鍵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中國共産黨成立的時候,很少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但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已經表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能做到這一點,根本就在於其對自身建設的高度重視,始終將之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抓,從而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更不是僵化不變的,必須要適應新形勢,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指出,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抓好黨的建設,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出於這種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十八大剛剛結束二十天,就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並率先垂范,&&落實,形成榜樣的力量。從2013年6月開始,一場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自上而下有序展開,有力整治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使全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充分肯定了活動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總結了活動的成功經驗,同時強調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因此,他要求全黨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

  “四個全面”的形成,特別是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同志繼續探索黨的自身建設,確保“走在時代前列”,鍛造“主心骨”和“領導核心”的重大戰略思想。對於中國共産黨這樣一個在13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政黨來説,黨的形象和威信、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同志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並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鮮明地提出“六個更加”,即按照“四個全面”的要求,“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進黨風政風”,切實做到“為國家增創更多財富,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為民族增添更多榮耀”。

  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黨經受住“四大考驗”、戰勝“四大危險”,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做到“六個更加”,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當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攻堅克難、勇往直前。體現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全面從嚴治黨”既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只有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這兩個“輪子”有效轉動,成功抵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要真正做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必須從嚴從實,“只有嚴要求、動真格,真實抓、抓真實,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為此,習近平同志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三嚴三實”的提出,樹立了當代共産黨人行事做人的根本準則,也成為衡量黨員幹部新的時代標尺。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從2015年3月開始,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就是要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再添把火、再加把力,延展和深化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打造一支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既鞏固擴大從嚴治黨的成果,又有效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在繼續“趕考”的征程中交出人民滿意的優異答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90多年來的光輝歷程雄辯地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強盛,民族才能振興,人民才能幸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就一定能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