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新華社評論員:加強民生保障,開啟眾創時代——三論貫徹兩會精神推進“四個全面”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5年03月18日 11: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保障和改善民生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乎改革發展大局。在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於民,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也是黨和政府沉甸甸的責任。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關於持續推進民生改善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對於凝聚廣大群眾的智慧力量,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意義重大。

  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社會和諧的保障網。過去一年,在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央持續增加民生投入,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發揮了民生保障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從“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的整體謀劃,到可圈可點的具體措施,再到實實在在的發展變化,向人民交出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無論是傳統發展模式到經濟新常態的“驚險一躍”,還是億萬人民對“更優美的環境”“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的更高追求,都賦予新形勢下民生工作新的更加豐富內涵。它要求量的增加,還需要質的提升;不但要對困難群眾“兜底”保障,也需要扶貧中“精準”定位;不僅要和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也要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適應。

  如今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還有5年多時間,經濟新常態下的深度調整,改革任務的艱巨繁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使得中國列車已然行至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如何因勢謀局,化險為機,答案就存在於“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的主動作為中。改善民生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擴需求、促發展,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擴大就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能激活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激發億萬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活力,在實現個人價值過程中為社會發展創造財富,讓中國經濟煥發勃勃生機。

  民生是暖心的工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越是在改革進入克難攻堅、打破利益藩籬的關鍵時期,越需要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匯聚闖關奪隘、推進改革的智慧和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説,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經濟問題,也是凝心聚力的政治問題。始終秉持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的方法論,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把改善民生置於突出位置,發揚釘釘子精神,一諾千金、説到做到,不栽盆景多種樹,實實在在解決群眾身邊困難、回應普遍關切,就能為人民多造福,為發展多蓄力。今年政府工作對改善民生作出一攬子具體部署,從力促創業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到打響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急百姓所急,向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宣戰,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視。只要各級政府切實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就一定能把人民的美好期待變為現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深刻昭示,惠民生不僅是給予、更是獲得,不僅是灌溉、更是蓄水。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一定能煥發出蘊藏在億萬人民中的巨大活力、強勁動力,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實踐中開啟萬眾一心、共襄偉業的新傳奇。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