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中國新聞人民日報 2014年12月04日 11: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政務公開是現代行政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作出系統部署,將對我國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發揮重大作用。

  我國政務公開制度的發展過程

  政務公開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不斷完善的一項重要制度。20世紀80年代末,按照中央要求,一些地方開展了政務公開工作試點,進行了有益探索。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城鄉基層政權機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要健全民主選舉制度,實行政務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200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國鄉鎮政權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度的通知》,對鄉(鎮)政務公開作出部署,對縣(市)級以上政務公開提出了要求。2004年3月,國務院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把行政決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2005年1月,黨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提出“健全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2007年4月,國務院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標誌着我國政務公開走上法治化軌道。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2008年3月,“推進政務公開”寫進《國務院工作規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並繼續推進政務公開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將行政審批、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保障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産、價格和收費、徵地拆遷等重大事項列為公開重點,徵詢社會意見,接受公眾監督。2014年3月,國務院60個部門的1235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全部向社會公開。各地區、各部門依法開展依申請公開工作,2013年共辦理申請34.86萬件,其中按規定公開信息26.16萬件,佔申請總量的75%。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政務公開初步形成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政府信息公開、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的工作格局,有力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要看到,政務公開工作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與群眾和社會輿論的期待還有差距。比如: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思想認識上還不夠重視,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及時;面對一些公共事件和群眾關切的重大事項,信息發佈不充分,難以化解公眾質疑;不善於和群眾、媒體進行互動交流,削弱了政府信息發佈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政務公開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重要意義

  政務公開作為現代行政的一項基本制度,在管理經濟社會事務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內容。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民主的基礎是公開。政務公開,就是以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眾對政府行使權力的內容、程序和過程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當前,社會開放度顯著提高,公眾對政府工作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有利於讓人民群眾更主動、更有效、更方便地參與政府工作,實現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利,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政府履職能力的需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基本執政理念。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傳播方式深刻變革,各種新媒體手段不斷出現,對各級行政機關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來,一些熱點事件尤其是負面消息通過網絡被聚焦放大,激化了幹群矛盾,損害了黨和政府公信力。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一些行政行為公開和透明度不夠,為各類謠言滋生蔓延提供了條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政府主動適應信息化挑戰的自我變革,通過創新政府管理方式,主動告訴全社會政府的所作所為,在政府行政行為中體現人民意志,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使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我國的實踐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擴大開放中不斷完善的。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不折不扣履行透明度等各項義務,及時向世貿組織成員和企業、個人公開相關法律法規文本,接受國際社會和國內公眾監督,大大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力推的高水平國際經貿談判中,很多都把透明度要求作為談判的重要內容,這對我國政務公開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有利於推動我國政務公開標準向國際慣例、通行規則看齊,為我國參與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談判、以開放促改革奠定基礎,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是保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需要。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只有公開運行,才能防止被濫用。從權力行使看,政務公開增強了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行政審批的隨意性,促使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開行政和透明行政。從權力運行看,政務公開使整個行政系統的運行更加透明,使“暗箱操作”“灰色交易”“權力尋租”失去生存空間。從權力監督看,政務公開激勵普通公民、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等參與行政事務,有利於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就是要讓公民通過事前了解、事中參與、事後監督等多種手段來規制行政權力,促進行政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這對於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主要舉措

  《決定》從政務公開的原則、制度、重點、載體等方面,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進行了系統部署。

  轉變政務公開觀念。公信力是政府有效行政的前提。信任源於坦誠,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須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決定》指出,“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表明,政務公開不是政府可以自由選擇的權力,而是對社會公眾應盡的義務。各級政府都要將政務公開作為常態化的工作,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動、及時向社會公開。政府工作人員要養成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使權力的習慣,遵循客觀規律和社會進步要求,克服畏難情緒、輕視思想、觀望心理、敷衍態度,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把執政為民的要求落到實處。

  建立政務公開制度。權力清單制度是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政務公開規則,它是指通過清單方式,把政府的各項權力公之於眾,告訴社會公眾政府的權力範圍,促使政府規範履職行為,嚴格按制度辦事。《決定》指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通過制定和公佈權力清單,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掌握的公共權力將得以明晰,權力的“家底”將公之於眾。按照《決定》要求,各級政府要對權力進行審核確認,該調整的調整,該削減的削減,該限制的限制,該下放的下放,對超越法律法規授權範圍的權力堅決予以取消,對保留的事項悉數予以公開。全面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將進一步督促行政權力“瘦身”,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讓陽光封堵權力尋租的“灰色空間”。

  突出政務公開重點。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統籌謀劃、突出重點,抓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決定》指出,“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在財政預算領域,政府預算和決算要全部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和決算公開到具體項目,部門預算和決算儘快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詳細公開。在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領域,着力抓好徵地拆遷、土地使用權出讓、産權交易、政府採購、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涉及公共利益方面的信息公開,推進重大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監管、招標、投標等信息公開。在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推進教育、科學、文化、衞生、體育、環境保護、災害救助與社會救助、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不斷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

  創新政務公開方式。當前,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社會輿論生態和政府行政環境的深刻變化,做好政務公開工作,應貼近時代脈搏,創新方式和手段,加強載體建設,不斷提高政務公開的實際效果。《決定》指出,“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在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方面,重點是公開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行政徵收、行政檢查等執法活動中的履職情況,推進執法投訴和執法結果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在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方面,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政府門戶網站要暢通互動渠道,注意傾聽網民的意見建議,努力做到及時在場、天天在線,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行。把政務公開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行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對外”和“一站式”服務,全面提高政府門戶網站公共服務水平。善於使用新媒體手段,進一步發揮政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的積極作用,善於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靈活傳遞政務信息,增強政務公開的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把握好幾個方面

  政務公開是政治性、政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項工作。把《決定》部署的各項任務落實好、完成好,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組織領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加強組織領導尤為關鍵。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決定》要求,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擺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措施。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確保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發揮好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對預防腐敗的重要作用。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等領域的治本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關口前移,防止權力濫用。把對外公開與對內公開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幹部選拔使用、學習培訓、機關內部預決算、政府採購、基建工程、資産狀況等幹部職工關注的問題,採取適當形式予以公開,維護幹部職工合法權益,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機關,增強幹部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

  強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保障功能。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進,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要堅定不移走群眾路線,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想問題、作決策、幹事情都要傾聽民意、集中民智、依靠民力,做到公開透明用權、乾乾淨淨做事。始終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作為政務公開重點,依法及時向社會公開,引導和保護好群眾參與政務公開的積極性。對通過公開發現的問題,要用糾風、懲處的手段堅決糾正、嚴肅處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抓好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配套制度建設。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抓緊實施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各項配套制度建設,進一步規範政務公開各個環節工作。對經過實踐檢驗確屬比較成熟的做法和經驗,要在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及時轉化為規章制度。把政務公開的要求融入權力運行全過程,做到權力運行到哪,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